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

时间:2022-09-27 08:51:28

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

摘要: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4例。予以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颅内血压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中出血量以及血肿清除率和对照组相比较而言,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生活质量的优良率为95.45%,对照组生活质量的优良率为79.55%,P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临床诊治

脑出血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引发原因则是脑实质通过非外伤而产生出血后所形成的,通常情况下此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则为高血压[1]。而目前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此病的患者经治疗后,并无良好的预后,同时会出现相关后遗症。本文探究了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44)以及对照组(n=44),所有患者通过MRI或者CT检查后均诊断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对照组由31例男性以及13例女性组合而成,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为(62.3±8.2)岁;观察组由32例男性以及12例女性组合而成的,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为(63.1±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手术前予以两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同时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使其处在稳定水平,予以两组患者抗感染治疗,以免出现感染现象。予以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按照CT扫描位置对血肿较近的位置处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患者颅脑中血肿部分,以此来对其颅内压状况进行改善。

对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按照CT扫描位置将血肿位置进行确定之后,选取适合的穿刺针对患者进行穿刺。当确定好位置之后,应对此位置消毒以及麻醉,随后通过电转,采用YL-I型对患者颅内血肿进行一次性穿刺,当到达血肿中心位置之后,终止穿刺并进行抽取。当颜色变淡之后,在其中注入生理盐水,剂量为3~5ml,并进行闭管,时间为3~5 h,当开管之后进行引流。医生按照患者引流液的实际颜色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通过CT进行检查,当积血全部排除之后,再拔出穿刺针。两组患者手术完成之后,可对其进行止血,护理人员应加大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力度,取保水电解质处在平衡状态中,以免产生相关并发症。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应对患者的语言以及肢体训练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2] 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中出血量以及血肿清除率。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则为优,患者可以进行独立生活则为良,患者生活需依赖他人并且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则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处理,组间通过对比,P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通过对比,以P

2.2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经手术后,其生活质量达到优的例数为34例,达到良的例数为8例,达到差的例数为2例,优良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经手术后,其生活质量达到优的例数为24例,达到良的例数为11例,达到差的例数为9例,优良率为79.55%,组间通过对比,以P

3讨论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而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急症,患有此病的患者其血压长时间处在居高不下的状态中,容易产生血管病理变化,从而引发脑出血[4]。然而高血压患者可以使血压长时间控制在稳定水平,同时无严重心理以及精神紧张现象,能够防止因为情绪所产生的脑出血。因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一定的年龄原因,通常发病人群为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血流较慢,并且无良好的血管弹性,极易产生脑出血[5]。

在临床中选择哪种方法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逐渐成为医学难题,多数学者则认为较为科学的治疗方法则为手术[6]。在此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采用的小骨窗开颅方法,此方法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通过治疗后,患者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提升其生活质量。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重视以下方面:手术时间应在患者血压稳定状态下进行;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应确保患者的血压为稳定状态,避免手术中产生大出血现象从而影响手术实施;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应使患者的电解质处在平衡状态中;当患者病情处在稳定状态时,需要指导其如何正确的进行锻炼。对患者进行拔管时,其主要基本标准为血肿,此外在对患者进行腰穿术的过程中,应等到患者血压稳定时进行,避免并发症的产生。与此同时,还应对其进行辅助治疗,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压血肿清除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远期治疗效果良好,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量,并且此方法在使用后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萍.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特点及相关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5):164.

[2]徐廷伟,周毅,秦永芳,等.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2):195-196.

[3]张元宝.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9):67-68.

[4]姚仕鹏.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吉林医学,2015(10):2020-2021.

[5]董艳红.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4(8):99-99,100.

[6]江辉,张程W.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47-1049,1119.

上一篇:16例成年人重症竹叶青咬伤治疗体会 下一篇:进食安全管理在急性期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