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房户型设计理念给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2-09-27 08:11:03

日本住房户型设计理念给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介绍了日本住宅的户型设计理念,提出了推进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日本 户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尚不完善。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主要分为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四种。

(一)廉租房建设。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城镇低收入家庭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保障性住房。这是一种针对困难群体的非市场化住房保障方式。经过近些年的试点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租金配租为主、实物配租为辅、多种方式并举的廉租房制度,对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证市场机制的良性运作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廉租房制度在整体发展态势上与居民的期望和长远目标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

(二)经济适用房建设。

经济适用房是一种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半市场化方式的住房保障制度,由政府通过减免土地出让金或提供土地补贴、减免税费等方式建设。1991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经济适用房的设想。1998-2003年,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2005年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各种违规现象,经济适用房的存废因此也成为社会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此后,经济适用房建设增长放慢。2008年以后,这种情况出现改观。

(三)公共租赁房建设。

公共租赁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水平,面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从2006年开始,各地纷纷开始进行公共租赁房试点探索。2009年以来,针对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一些城市大力推动公共租赁房建设。2010年11月,住建部等三部委明确提出,从2010年起,各地在确保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的前提下,可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不低于10%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等,统筹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四)限价房建设。

2006年5月,建设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首次提出“限价房”的概念,即“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限套型”、“限房价”的普通商品住房,又称作“限价商品房”或“两限房”。与一般商品房不同的是,限价房在土地挂牌出让时就已被限定房屋价格、建设标准和销售对象,政府在对开发商的开发成本和合理利润进行测算后,设定土地出让的价格范围,从源头上对房价进行调控,因而带有明显的住房保障性质。

二、日本的住房户型设计理念

(一)精致户型。

日本的住宅空间一般都很小,被人称为“火柴盒式的家”或“兔子窝”。基于本国国情,日本人在住宅户型设计上坚持小而实用的理念,着重发展50-80平方米的中小户型,通过对角落空间和可折叠家具的使用,提高小空间的实用性。日本集合住宅布局一般是小面宽(4-6.6米)大进深(≥10米) ,住宅平面布局紧凑,空间多变、连贯、舒展。住宅多是外廊式结构,从北侧入门,户型平面呈十字形,即户型中间为走廊,卧室在住宅入口玄关附近,沿走廊两侧布置,并不强求南向。住宅中部一般为卫浴空间和厨房;起居室则位于最南端,一般与餐厅相连,共同构成就餐起居空间;和室作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间,一般与起居室相邻设置,推拉门可以打开、摘下,可间接采光而不必直接临窗,从而节省了面宽。

(二)精心设计。

精细化设计是中小户型住宅具有高水准的保障,能够在有限空间面积下,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由于日本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日本的住宅设计非常注重对空间的精打细算,开间一般在 6-8米之间,正面的南向面宽不大,进深采用外廊式的比较多。日本住宅的精细化设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储藏为先,设计个性。日本的住宅设计与居民的生活需要有相当高的契合度,如门口的玄关,除了设计成换衣服的空间,有些还设计成细致的储藏空间,既能充分利用空间,也能给人家庭的温馨感。(2)功能引路,构件标准。日本人一般很少设计有明确区别的主次卫,卫生间中的洗浴池、盥洗台和马桶都是区分开的,这样既不影响使用也不会造成空间浪费。构件的工业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也高,构件的精细不仅体现在材料上,而且还体现在连接、构造处理的巧妙与精致上。每一个构件的铆合、交接都经过精心的处理,在设计中还会考虑到构件的维修、管理以及使用寿命等。同时在设计中也非常注重节能,能够综合考虑声光热、日照等多方面因素。

(三)时尚设计。

虽然保障性住宅属于国家公有住宅,是解决社会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一种住宅形式,但它本身具有整体社会财富的属性,是整个社会财富、智慧与创造力的象征,具有社会意义。另一方面,由于保障性住宅属于政府项目而非私人项目,就更便于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设计者对生活便捷、个性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加入时尚元素,创造出时尚空间。(1)个性化设计。在现代日本的住宅改造中也能体现出设计师对使用者个性需求的考虑。在住宅的改造项目中,设计师会根据整个家庭的家庭结构、成员的兴趣爱好、成员的年龄等特征,设计并打造出与家居格局相适宜的生活设施和储存空间。(2)潮流设计。在设计材料不断更新的今天,个性鲜明的建筑表皮、材料质感都成为新住宅设计的有利支撑。无论是室内涂料特性、构件形式还是外表皮色彩、质感都增加了保障性住宅的时尚感。

三、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的启示

(一)提倡个性简朴的生活理念。

政府应引导择居观念的改变,在广大民众中宣传具有个性且简朴的生活理念,引导年轻人务实的生活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态度,减少因过度追求奢华而产生的不切实际的择居观念,以此控制民众对高档奢华住宅的追求。日本住宅的套型面积和开间进深与我国一味“求大”、“求洋”、“求面子”的住宅设计大异其趣,其切合生活需要、精细、舒适的小空间设计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住房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应制定规范、明确的住房标准和规范,对住房市场与保障性住房的设计和使用人群做出明确界定。除住房的面积标准外,对家庭成员的年龄、职业等也应有相应的限定。针对不同收入、年龄、家庭状况的人群应制定出人性化的住房标准。对于租用条件、年限、出租房的退出条件也应有详尽的规定。

(三)保障性住房要注重实用性。

突出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感和实用性,让保障性住房成为全民生活与消费理念的时尚先锋。虽然公共住房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民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但是作为主要针对社会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建设,其更应当体现和代表时代特征。在保障性住房的设计中,通过对隐藏空间的精致设计以复合、高效地利用住房中的每个角落,以拆装方便的构件的使用,为每个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空间。当保障性住房也能够成为设计精品时,相信低收入群体对社会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提升,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 要注重配套的完善。

针对保障性住房普遍区位条件较差、使用人群混杂的情况,应建设完善的配套与环境。在我国,常见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是在落后区块“见缝插针”就是被甩到城市边缘的未开发地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不能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如不便捷的公共交通、缺少医疗卫生与教育机构等。在这种情况下,保障性住房的用户只能与周边的其它社区共用一套配套设施,这必然给日益膨胀的城市基础设施带来更大的负担。加之保障性住房的高容量,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激增也会造成局部地区的供水、供电及排水等问题。因此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必须采用独立规划、整体配套的方法才能解决整个居民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配建公共交通体系。

应完善保障性住房在紧凑格局下对大运量高速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节约空间、高效整合资源而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必然带有高密度、高容积率、高人口流动性的特点,因此只有配建快捷便利的轨道交通和快速交通,才能使整个保障性住房开发片区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许超声.保障房建设资金存缺口,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新民晚报,2011-06-02.

[2]黄晓芳.2010年保障性住房用地同比增124.5%.经济导报,2011-01-31.

[3]朱晨,岳岚.基于规划调控的英国住房保障措施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2007 (2):23-28.

上一篇:集装箱船舶港口费用指标设置及控制方法 下一篇:港口企业合作经营联营模式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