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时间:2022-09-27 07:14:47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自律”是指个体的人依靠理性、信念和伦理良心,靠内心的自省、自觉和自为,来调节自己,丰富、发展和圆满自己的言语、行为。故道德自律不是靠外部强制性,不是个体的人屈从于外界的控制或压力,而是尊重个体的人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强调自主、自觉和自我教育,具有自觉性、自主性、自教性、内控性特征。

一、养成良好习惯,化蛹成蝶

有这样一则材料:1988年1月18日到21日,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科学家耐心地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段话耐人寻味。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代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说过:“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养成教育成,教育则成;养成教育败,教育则败。因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成”,而“不教而成”的核心就是养成教育。

我校有据于此,组织学生学《守则》,学《规范》,学“十不准”等,开展了“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正校风,与陋习告别;严校纪,与文明同行”;“拾起一块废纸,净化一片心灵”等主题活动,细化各项(含课堂常规、升旗、着装、就餐、就寝、礼仪等)要求,从“小”做起,要求学生做小事,要认真地做小事,持之以恒地做小事,把小事做得不同凡响,把小事做成大事。这一个“小”字正应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小事见功夫,小处见水平,小节见风格。

二、双管齐下,他律和自律并重

自律不是自在、自发、自生的。自律不属于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自律和他律并不对立。自律是对他律的认同,是对个人利益与公众、他人利益一致性的认同。没有他律,自律难以有效建立;而没有自律,他律也将困难万分。学校开展了责任教育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心里形成一种责任意识,认识到:尊重师长,是我的责任;搞好学习,是我的责任;爱护环境,是我的责任。以没有责任感为耻,以有责任感为荣;以依赖别人监督为耻,以自我监督为荣。通过这样的活动,许多学生都养成水龙头没关,是我的责任;地上有垃圾,是我的责任;垃圾没倒,是我的责任的习惯。

三、尊重学生,让他律走向自律

不断自省,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作出评价。所谓自省就是学生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观察。自省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行为评价和反思的过程,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各种素质发展有了一个自我评价和反思的积极要求,通过学校的道德品质考核和班级的行为规范量化考核记载,建立学生的自评考核制度,通过班级日记的形式,一天一评,值周班干部和值日班长共同考核,每周利用班会课时间评议一次。这样不断自省内查的行为对自律的导向是积极有效的。不断自励,促使学生在人格上不断迈向自我完善,以达到行动自律的最高层次。如每学期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自我激励。

我校初二(1)班班主任根据实际,利用学生组织(班委、学生会、团支部等)开展“诚信、我做到”等德育专题活动,倡导诚信,实行无人监考。该班无论是平时测验还是期中、期末等考试,基本实现“无人监考”。其实,“无人监考”就是自己给自己监考,也就是他律变为自律的一个缩影。此活动的成功实施,究其原因,关键是黄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时时处处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用心关爱学生,所以他们班的学生能养成良好习惯,能从他律变为自律,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一篇: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