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研究

时间:2022-09-27 04:44:55

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研究

摘要: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现实要求。但由于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偏差,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足,理论与技术上的不完善,致使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估重视不够,开展不力,为此,有必要提高思想认识,掌握知识技能,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关键词:学习;需求;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5-0159-04

一、提出问题

在实施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活动十分强调以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主导,把评估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把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和质量评价尺度。学术界也就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需求评估,提出了比较成熟的模式、路径和操作方法。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并没有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评估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理论研究缺失,思想认识模糊,操作方法欠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落实。

二、基本原因

教师忽视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上的条件限制,更有主观上的认识误区和专业化水平的短缺,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价值取向偏差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满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强势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取向的主导下,人们往往看重的是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更多强调教育必须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考试要求和大班额等教学策略,学生成了教育加工的原料,学校成了批量生产的工厂,考试成了教育的指挥棒,分数成了教育质量的代名词。尽管教育管理部门也提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甚至也强调因材施教,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但由于观念、资源的限制,人们关注的仅仅是抽象的学生个体所具有的共性学习要求,真正建基于独立生命个体的学生学习需求评估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不足

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业观的主导下,教师教育历来重学科专业知识的训练,轻教师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养成,加之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和追名逐利的浮躁思想,很多教师安于“教书匠”的角色,固守传统惯例,乐于应试训练,满足于经验教学,事业心、责任感、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明显不足;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评估学生学习需求,满足学生学习愿望的意识、知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整合个人、社会和学科发展需求,确定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调控教学进程,检验教学效果的知识与能力明显不足。近年来,日益加强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活动,在注重师德修养,拓展学科知识,提升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同时,对提高教师需求评估的知识与技能仍然重视不足。

(三)理论认识存在误区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大多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代替学习需要、学习需求的研究。部分教师误把学习需要当作学习动机,或者只看到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而看不到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于是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互动、参与、幽默、风趣等外部动机的激发上。在教学设计领域,人们普遍把需要等同于需求,把需要误读为差距。认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与目标状况之间的差距,或者说是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与被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距离。于是需要分析就成为了一种差距分析,满足需要就成为了一种外部强加。事实上,差距并不必然引起需要,只有当主体意识到差距,并表现出弥补差距的意愿和愿望时,需要才会产生。需要也不等于需求,需求是对需要的理性选择。需求仅仅是指那些有愿望、有能力获得满足的需要。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学生有愿望有能力获得满足的学习需要。此处的能力包含了学生满足需要应具备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也包含了满足需要可资利用的外部教育资源,如师资、教材、设施、设备等等。因此,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状况与目标状况之间的差距,又要分析学生对自身差距的认识和弥补差距的意愿,还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条件和可资利用的外部教育资源。唯有如此,需求评估才能真正成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前提和依据。学习动机作为发动和维持学习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取决于学生内在学习需要满足的愿望和要求,也取决于满足学生内在学习需要的内容、形式、方法的吸引力。课堂教学只有坚守内部和外部动机,才能持续唤发学生学习的活力。

(四)操作方法失范

操作方法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用学情分析、需要分析取代需求评估。而学情分析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准备状况或起点能力的学前学情分析,而相对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困等学时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手段比较单一,大多凭过往经验和考试成绩把握学生学习的现状与基础;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停留于口头表述多,见诸于文字叙述少,下判断作结论多,事实分析少。即便是对基于差距的学习需要分析,也主要以教材教参为参照,关心的只是学生课堂中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需要,大多被排除在需要分析的视野之外,致使需要分析出现结果失真与内容片面。

三、解决问题

解决学习需求评估重视不足与开展不力等问题,需要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监督与激励机制。

(一)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专题研讨、行动反思、经验分享等途径,帮助教师提高对学生学习需求评估重要性的认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大班额教学,同一个教师面对同一班级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材教法,表面上的教育公平掩盖了事实上的教育机会不等。因为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业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愿望,往往关注不够、回应不足。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有助于教师了解同一年龄阶段学生所具有的共同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共性学习需求,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同一年龄阶段学生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生活经验所造成的知识、技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智能、特长等方面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为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教育机会公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避免盲目开展教学活动造成的人、财、物浪费,使师生的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能有效地用于解决教学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经常性地开展学生学习需求评估,也可以引导教师养成随时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的意识和习惯,进而强化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升教师需求评估的知识与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学生学习需求评估的资料分析中,还可以揭示社会发展变迁与学生身心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需求变化、学习需求变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相互关联的内在规律,从而不断丰富教育科学的理论宝库,不断拓展教育改革的新视野。

上一篇:面子理论研究述评 下一篇:基于重复博弈的技术交易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