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间:2022-09-27 04:12:15

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是课程革改积极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手段再现蕴含在教材中的情境,使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相像和思想,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在数学课上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从而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质疑、提问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会提问,而且要指导学生勇于质疑,敢问、善问,从而学会学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呢?通过笔者的探究和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是探究数学意识培养的基础。我们应满足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求知的原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在课堂上,数学教师要放弃“师道尊严”,用自己广博的知识、亲切的教态、灵活的教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甚至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本着“无错”原则对待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并善加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发现、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设置探究情境。引导学生提问,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思维、自觉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有效途径。精心设置探究情境,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目的,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做到适度。同时问题的设置还要体现探究性,注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建构知识、情感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迂回曲折,以问导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数学教师要有计划地由自己提问过渡到学生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教师还可采取重音暗示的方法,加强刺激,引起注意。我们在指导学生读题时,可以加重蕴含问题的词、句的语气,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思考时自然地发现问题。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加强了,学生“问”的能力也就得高了,进而从能问发展到善问,培养学生探究的情趣。

二、培养质疑能力

科学上许多探究及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数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或者是提问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是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问题。因此,我们除了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与空间外,还要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质疑方法,让学生逐渐学会疑。

在学习过程中,“思”和“疑”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教给了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要注意的是,在质疑的时机,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要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质疑。同时也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

三、发挥提问效果

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改进提问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式之一。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常用和必用的教学手段,也是体现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载体,更是教师反馈、评价、判断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桥梁”。

在平常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有的教师在提问的内容上惯于用“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式的提问。这样的提问,学生往往观察教师的眼色行事,揣摩教师的心理,集体作出“是与不是”的回答。从现象看课堂气氛活跃,而实则是学生“有口无心”、“瞎蒙”,误导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评价。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具体,不要过于抽象;指向要明确,尽可能发人深思,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或“这样的做法、解法对吗,为什么”。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所谓的“抓紧课堂时间”,课堂提问不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提的问题一出,就急于点将发言。有的数学老师自向而急于自答。这样的提问抑制了学生思维,同时使学生养成依赖和不肯运脑的习惯。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答题,而教师自已说出答案。这样就忽视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认为应等学生回答完整,然后去分析指出学生哪些是错误的,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帮助学生从错误的“沼泽”里爬出来,使学生明白其错误的缘由,长此以往学生有了回答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就会在学习上去探究而启迪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我们重视这项工作,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认真钻研教学方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设计自制教具时,应坚持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 郭力华,生物学问题情境创设和问题解决的技能.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法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韦可艾.浅谈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2000(S3)

[3] 曲丽君.一组自制生物教具[J].生物学杂志. 1999(02)

[4] 曹玉龙.论直观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05)

上一篇: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幼儿园应如何关注留守幼儿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