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31 04:50:01

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兴趣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掌握,但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敏感,教师如能根据条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种手段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先摆10个正方形,然后在下面摆7个三角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正方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我向学生提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正方形哪一部分和三角形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正方形比三角形多,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由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正方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正方形多、三角形少,正方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三角形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三角形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我在教学生认数和数数时,经常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铅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6像勺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豆芽”,从而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因此我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 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3 鼓励质疑,以“问”引思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在教材中这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我深入领会教材意图,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的思维都活跃起来。(1)看图质疑。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问题确实有些困难。教学时,我首先教学生如何利用教材插图来提问题。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时,我出示课本上的“来到花果山”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你看懂了吗?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经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天上共有多少只鸟?”“天上有多少朵云?”“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岩石缝里共有多少朵花?”等等,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有多少棵树?”“共有多少块岩石?”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还很肤浅幼稚,但也不时地闪烁出创新的火花。(2)倾听质疑。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质疑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上,常常会发生一些激烈的质疑,甚至争论。如在教学完10以内数的加法后的一节练习课上,当学生讲完故事后,让另一名学生评价讲得怎样?由于学生的认真倾听,评价的有条有理。接着学生通过讨论列出算式,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 生1:左边树上有5只小鸟,右边树上有2只小鸟,合起来是7只小鸟。列式是5+2=7(只)。生2:左边树上有8个苹果,右边树上有2个苹果,合起来是10个苹果。列式是8+2=10(个)。(3)困惑质疑。有些问题,是学生明明知道却故意提出来的,这只是一种浅层的质疑,心存困惑能勇敢提出来的问题,才是真正的质疑,它往往极具典型性和针对性,会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如在100以内计算教学中,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突出计算的重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的计算基础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计算基础。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学生还并没有接触过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此时教师就不可能用同一种教法面对所有学生,那么,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确定两个教学重点:第一是让已经会计算的学生,深入明确算理。当学生不能准确说出算理时,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对算理的思考。例如:32+5=?计算时,为什么不把5加在十位上呢?第二是让不会计算的学生学会算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提出熟悉问题,师生共同梳理问题,抓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来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在研究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抽象出算理。同时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同时通过游戏与质疑,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与数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主要参数检测电路设计思路 下一篇:高校学报不应漠视大学本科生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