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浅析

时间:2022-09-27 02:48:16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浅析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主导方向,是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也是未来人类必须必备的素质,是“中国梦”的实现的必备条件。在新的课改大的框架内,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课改的主导方向,灵活运用本地的教学资源,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办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教育。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去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国际大背景下,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主导方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也是未来人类必须必备的素质。而人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在学生时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在探究中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健康成长。从而使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潜意识的就具备了这些成就个人梦想的必备素质。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面我就我自己的一些粗略认识与大家探讨一下。在新的课改大的框架内,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没必要局限于、纠缠于某一种教学模式、某一种教学方法来促进教学改革,任何一种模式都是无法克隆和复制的,况且具体到每个地区、每个学校,其资源、教师、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都体现出不同的个性。所以,我认为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课改的主导方向,灵活运用本地的教学资源,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办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教育教学即可。具体如下:

1 使学生“自学”常态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首先,在这里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建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例如,当学生为学习的内容或方法发生争论,意见难以统一时,教师要做适当的小结;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解;当学生的知识尚未巩固、能力尚未形成时,要设计精当的练习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自学:自己预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目标,即: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由学习者自己确定。这样,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就明确了,这个目标不是教师硬性规定必须达到的,而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提出来的,所以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去自主学习探究,从而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新的发展和进步。

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课堂是学生表现的舞台才能得以实现;教师点拨、引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条件与环境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的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素质发挥作用,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养成自学、自得的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了探究、创新的能力。

2 以“小组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是在主体性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张扬的条件下实现的,它一般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本组内,甚至在本班内实现多赢的理想效果。

但是要使小组讨论学习积极、有序的开展起来,我觉得至少做到:1、构建小组 结构合理,讨论时间充足。为避免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走过场,装门面,“假大空”的情况出现,让它不流于形式,在组建合作小组时,人数最好是4―6人为一组,小组成员应有文化基础、智力水平、能力倾向、性别、兴趣、爱好等有差异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同时小组学习的时间要充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讨论,让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2、精心设问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激发学生自己探索,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是开展小组讨论的中心,合作讨论要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讨论的题目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应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这样学生既兴趣又有话说,从而增加学生参与度和合作率,提高课堂讨论的效能。 3、营造氛围 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生,要把学情放在首位,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必须让班上学习最有困难的与基础最好的学生都参与,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诱发学生敢于质疑,探索的欲望。4、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该是旁观者,更不能做局外人。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还应该是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小组内,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为学生排除障碍,引导学生深层次的讨论。及时表扬,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成功感。

3 以探究为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同时更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多读多思考,自己动手尝试,亲历体验,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这就要求老师们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淡论、争议、探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疑难,再经过探究,化解疑问,探究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具备了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才是我们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尝试、探索和创新,运用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方式和方法,不断的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和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在教师这一职业做出我们应有贡献。

上一篇:小野丽莎:用音乐应对时代剧变 下一篇:浅议城市老年人文化活动中文化馆的职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