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公民意识 深化公民教育

时间:2022-09-27 10:40:11

培养公民意识 深化公民教育

【摘 要】公民教育就是为民主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初中《历史与社会》课以公民教育的需要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点,对于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与社会教学要想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养,发挥公民教育重要渠道的作用,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营造民主公平的教育环境、丰富教学策略教学方式、立足乡土联系社会实际,唯如此公民教育才能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关键词】公民教育;历史与社会教学;公民意识;人文素养

公民教育就是为民主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具体说公民教育就是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心社会、尊重他人、忠于职责的意识,强调公民对法律的遵从,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义务;着重培育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公正意识以及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社会的合格公民意识,尤其强调学生作为公民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西方国家向来都把历史作为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内容。英国强调“历史学习是我们文化传统的一个基础部分;历史能够帮助学生进入社会,了解本地区的发展;可以促使学生成为一位优秀的公民和爱国者;历史教育是作为世界公民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我国有识之士也指出历史的三大教育功能为: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而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正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以公民教育的需要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点,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作为学习和探究的领域,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与社会教学要想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养,发挥公民教育重要渠道的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尤为重要。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史之为务,甲以劝诫,树之风声”。这就是史学界常谈的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之教育功能。培养合格公民的历史教育,需要将“公正、文明、宽容、健全”作为学科教育理念来提倡,以唤醒历史教育的新活力。因此任何一位历史教师,不论其教龄的长短、学识的高低、功力的深浅,站在课堂上无一不在某种社会历史观的指导下,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进行着某种教育。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网络信息、价值多元等,使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作为历史老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公民意识,应以德修身、立身为范,树立正确的史学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以身作则、公正宽容,以自己良好的公民素养来感化和激励学生,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导师和前进中的引路人。同时我们需要借助历史事实锻炼我们的思考、质疑、反省乃至包容、理解、欣赏等能力,让历史教育真正成为思考的学科、实践的学科。

二、挖掘教材中的公民教育因素,丰富公民教育内容

历史与社会作为综合性的文科教程,其本身就有许多公民教育内容,例如九年级的课程中的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自觉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当今全球化趋势,形成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意识;面对当今的社会变动,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等等。但同时教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教育因素,学习中国史,可以感受祖国辉煌灿烂、领先世界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学习世界史,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树立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世界意识,体会民主法制的精髓,诚实信用的法则,增强人文主义。历史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与公民教育的结合点,尤其是要挖掘课程资源中的隐性公民意识。例如: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学习中,我把法国国歌《马塞曲》与《义勇军进行曲》进行比较,两者都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激奋人心,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历史教材中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句联,例如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等等,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只要深入挖掘认真分析,它们都是进行公民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公民意识的良好凭借。

三、构建师生平等和谐关系,营造民主公平的教育环境

当课程与教学一直采取强制灌输的模式,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都被等级观念所浸透的时候,学生们的公民意识就无从谈起,再好的公民教育课程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公民教育来说,让青少年生活在一个民主、公正、人文、受尊重、鼓励理性参与的教育环境里比什么都重要!课堂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就是现代社会公民环境的缩影,实施公民教育首先要有—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学生的差异,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民主公平的教育氛围还表现在师生的情感交流,情感在推进公民教育、提升公民道德品质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采用启发讨论、角色扮演、展示体验、合作探究、激励评价等教学方式,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公民教育情境,艺术地锤炼、组织教学语言,以情育情,使教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

上一篇:中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探讨 下一篇: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