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时间:2022-09-27 06:41:58

编辑应该是复合型人才

[摘要]编辑究竟应该是“专家”还是“杂家”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至今仍有争议。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试将复合型人才的概念引入编辑的基本素质,并提出培养复合型编辑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129―0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对编辑应该是“专家”还是“杂家”的问题争论不休,一时无法得到定论。依笔者看来,专家要“专”更要“杂”,二者缺一不可。复合型编辑才是新时期更需要的编辑人才。

1、编辑的“专家”与“杂家”之争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中对“编辑”的解释是:“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者。”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编辑工作的内容非常丰富,需要掌握特定采编技能的人才能胜任;编辑工作的要求非常高,它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对编辑工作者的个人素质要求严格。对于编辑素质的“专”和“杂”也是从这几方面来区分的。“专家”论是基于编辑独特的专业性质使编辑具有不同于一般专业学者的特殊的本领和能力。要想做一个称职的编辑,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知识结构是编辑文化素养的核心问题,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在编辑工作中遇到啥学习啥,不懂什么就学习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最好要使自己成为专家、学者。“杂家”则是指编辑工作者所掌握知识的广度。编辑工作要求编辑的文化知识不仅在“专”上要有一定的深度,在面上也要有一定的广度,要做到既深且广,既专且博。编辑更应该是一个杂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对编辑人员的知识要广博,要杂识诸学的一种客观要求。

2、复合型人才符合新时期编辑的需要

社会呼唤复合型人才,其实复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它的特点是多才多艺,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主要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现在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个人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变革自己的思维,适应时代的需要。北京日报教育周刊主任、高级记者纪涛说过,现在的记者,不再是“一支笔、一个话筒、一个摄像机”就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独视角”,即拥有摄影技能、版面意识、编辑思维等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编辑人才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编辑岗位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表现。

编辑的个人文化素养、社会责任心、人文情怀、敬业精神都是做好一个网络编辑的必备品质。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渊深的学识和一定的编辑专业知识,懂得马列主义理论、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中外时事、中外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更是每个编辑都需要的基本基础知识,此外,还应懂得逻辑、语法、修辞、外语,同时又善于吸收新的知识和新信息,运用各种新技术。这样既“专”又“杂”的复合型人才才是符合新时期需要的更高层次的编辑人才。

3、怎样成为既“专”又“杂”的复合型编辑

成为复合型编辑的关键不在于其是否在多长时间内掌握了多少编辑技术手段,而是在于对编辑文化的深刻了解和认知、对编辑对象的理解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分析适应。只有实现自身专业品质与采编文化的有机融合,才能够将自己的既往经验扬长避短,为编辑业务增彩,否则将可能难以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阅读诉求,难以在编辑的岗位上体现创造性价值。

(1)要充分的“杂”。我国编辑家滕明道先生在《编辑生活絮笔》中说:“杂――古今中外,经史子集,文史哲,天地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是克服编辑于某一专业不如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优势。”这种杂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知识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均要有所涉猎,不求“门门俱精”,但求“面面俱到”;二是工作杂。策划选题,组稿,改稿,看校样,寄样书,寄稿费,回信等,每一样都亲力亲为,从最简单的工作中学习编辑工作的每一道程序。

(2)要打造扎实的理论和专业功底。复合型编辑的培养,除了具备一个编辑的各项基本素质外,必须从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着手。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这些领域进行过深入独到的研究,能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做法律的时候要熟知法典,做经济的时候要会分析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发现线索,及时展开采编工作。现在很多网站在招聘编辑时更青睐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编辑人才,比如房地产类网站希望能招聘到懂房地产业务的人才,汽车类网站希望能招聘到有汽车工程学背景的人才等。这也同样反映出专业理论知识对编辑的重要性。

(3)要善于沟通与人际交往。编辑是项需要与多种人打交道的职业,如与通讯员、记者、其他撰稿人等。在编辑过程中,免不了打电话、写信件、召开座谈会。向对方约稿、提出修改意见、询问稿件中疑点等各个环节,及时地与作者取得密切联系。交流的对象来自四面八方,可能近在咫尺,也可能远隔重洋;可能认识,也可能不认识。要掌握与人交流的沟通方式,使编辑和作者及读者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自由和深层的互动,在同一个知识和信息的海洋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4)要掌握现代化电子工具。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编辑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现在采用的采编工具主要是数字化的计算机,包括图片的剪裁调整、音频视频的编辑和格式转换、页面特技的设计制作等,以及一系列数字化的新闻采编和传输工具。还有可以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脑及上网配套设施、DC(数码照相机)、DV(数码摄像机)、CF(数码存储卡)、数码录音笔、移动硬盘或u盘、手机等“数字设备”。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高新技术,需要编辑及时学习提高,才能不为所困,真正与时展的速度接轨。

(5)要熟练运用网络。网络无国界。新闻网站所的新闻,随时随地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通过互联网这一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传播。互联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记者编辑不但要会用,而且要精通网络这一现代化信息工具,做到快速采编,及时制作,迅捷,更好地应用网络带来的便利与快捷。

复合型人才是对新时期编辑的高层次要求,编辑工作者任务重大,承担着为人民输送精神食粮的重要任务,只有那些愿意孜孜不倦、以身作则,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编辑人才,才能为新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作者简介]郭秀芝,副研究员,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国医科大学报》主编,《健康报》驻地记者。

上一篇:萨班对中国统一事业贡献再探 下一篇:关于动机和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