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口服药物的分类及合理选用探讨

时间:2022-09-27 05:29:42

糖尿病口服药物的分类及合理选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197-01

【摘要】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也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包括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而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则是治疗的重点,下面就此加以探讨。

【关键词】 糖尿病 口服药物 分类与功效

当今,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经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威胁人类的“第三号杀手”,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急剧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1997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即已达到1.35亿,另据国际权威糖尿病流行病学专家不完全资料统计,至2010年末,全球糖尿病患者达2.4亿,预测到2050年时会增加到3亿人左右。可以说,糖尿病作为一种严重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研究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并进行合理应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与功效

1.1 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通过与胰岛β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增加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的放,增强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清除,降低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等途径降低血糖。包括磺酰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由于两类药物与磺酰脲受体的结合位点不同,故有不同胰岛素促泌效应。磺酰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奇特、格列奎酮等。

应注意的是:有心血管病变高危因素者或以往已发生过心肌梗死者,宜选用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而不使用格列苯脲。这类药物只适用于具有一定胰岛β细胞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那些非肥胖患者或胰岛素抵抗不严重而胰岛素相对缺乏的患者。但应注意磺酰脲类药物只对尚存一定β细胞功能的患者有效,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较好,病程愈长疗效越差。

1.2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糖尿病早期单用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恢复正常,并避免用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诱发低血糖。单独应用TZD可以使HbA1c下降1.0%~1.5%。罗格列酮可使胰岛素抵抗平均下降33%,β细胞功能增加65%。此外,TZDs还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通过降低血胰岛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血管壁对钙离子的摄取,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等以降低患者血压。TZDs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有关。TZD与磺酰脲类药、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联合用药,其降糖疗效均优于上述任一药物的单独应用。

1.3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MET)可使空腹血糖降低3.3~3.9mmol/L,HbA1c降低1.5%~2.0%。约25%的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MET治疗即可达到空腹血糖

1.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主要与α-葡萄糖苷酶竞争性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减少寡糖分解为单糖,从而延缓了单糖特别是葡萄糖的吸收速度而达到控制血糖过高的目的,并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非常适用于上餐后血糖高、而下餐前血糖低的患者。阿卡波糖能降低餐后血糖20%~30%,并有一定的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阿卡波糖对胰岛素的作用是增加其敏感性,而不是增加胰岛素的释放。通过消除高糖毒性,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消除高胰岛素血症。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显著降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2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

2.1 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与服用时间选择:目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α-糖苷酶抑制剂及主要以改善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及格列奈类和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双胍类及噻唑烷二酮类。服用磺酰脲类药物时,在正常剂量的情况下,饭前30min服用,疗效更好,有时为了减轻胃肠道反应也可在进餐时服用,但不能肓目加量,避免两种磺脲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双胍类药物应在饭中或饭后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需要同第一口主食一起咀嚼服用,并注意适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来限制葡萄糖和蔗糖,具有碳水化合物依赖性;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即胰岛素增敏剂,可空腹或进餐时服用,单次或分2次口服,其中罗格列酮单片不可掰开服用,注意肝肾功能、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

2.2 基于适应症的口服降糖药选择探析

2.2.1 磺酰脲类: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主要适用于单纯饮食治疗不能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抵抗或不敏感患者可试加用该类药物。目前在国内常用的磺脲类药物中,中长效制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控等,降糖作用强;短效制剂格列喹酮等,作用时间短,主要经胆道排出,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2.2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此类药物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极小,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肾损害的患者也有很好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少,是理想的餐时血糖调节剂。

2.2.3 α-糖苷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本品特别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适用于1、2型糖尿病。因此类药物具有延缓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速度的作用,所以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处理时则必须口服葡萄糖,不能口服其他糖类及碳水化合物食物。

2.2.4 胰岛素增敏剂或双胍类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抗糖尿病药物主要适用于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结语:糖尿病是机体胰导功能减退,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或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分析和探讨糖尿病症的合理用药,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史小四《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1(3);

[2] 石春英 贾贵龙 刘金玲《浅谈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11)。

上一篇: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 下一篇:浅谈头孢克肟片的用法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