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用药的讲究及禁忌事项

时间:2022-08-29 01:01:27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194-01

【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如果患者对自已的病情有所认识,对合理用药的原则有所了解,就能够控制哮喘的发作、减轻发病的程度,并能防止其演变成肺气肿。因此探讨支气管哮喘用药的讲究和注意事项对于哮喘患者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用药讲究 注意事项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哮喘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治疗哮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那么哮喘用药应讲究些什么?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对此进行探讨。

1 患有哮喘疾病的合理用药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发疾病,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合理用药者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选择正确的用药时机和节奏值得研究。

1.1 支气管哮喘应及早用药:尽量在每次哮喘发作的早期采用疗效迅速的芗加以控制。哮喘发作的早期病情较轻,及时使用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人认为一次发作较轻,且症状消失快,便对及早用药不够重视;或是平时经常有一些气促症状,但对于病情的变化没有察觉,以致不能及时高速用药。这些情况都会错过早期治疗的最佳机会。结果等到哮喘加剧时再采取治疗措施,只能是事倍而功半了,甚至对病症的治疗和控制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对哮喘发病早期症状提高警惕,如出现鼻和咽喉部发痒、刺激性咳嗽、喘鸣等症状,则应采用起效快的支气管扩张药物及早治疗。

1.2 有效用药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基本原则:大多数患者在哮喘发作时,经过一次雾化吸入治疗就可控制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在数小时后哮喘症状再次出现,因此错误地认为雾化吸入治疗只适用于发作时,而且疗效短。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一些近期内反复发作的患者,每天做三至四次的定时吸入,能够使药物持续作用,从而有效控制和缓解哮喘症状。如果经雾化吸入治疗后,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甚至症状加剧,则表示病情较重或是有恶化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为宜。

支气管哮喘多在夜半或凌晨发作。多数患者只是在白天规则用药,而在八小时左右的睡眠期间却无法用药,因此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治疗。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采用各种长效的支气管扩张药。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药物释出再度恒定,药效可维持八到十二小时,且副作用较少。患者在睡前服用可有效减少哮喘发作的可能,当然,也可以晨起和睡前各服一次。

1.3 预防用药也是支气管哮喘用药的重要方法:哮喘发作有一定的规律性,发作原因又因人而异,因此,应当留心观察,找出患者具体的发病规律。患者一方面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可能诱发疾病的物质因素,另一方面应及时采用预防性用药,如色甘酸钠、噻庚酮、阿司咪唑等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大多数预防性药物在开始应用阶段,对症状改善较慢,往往需要边续使用两周以上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患者无论当时是否有症状,每日都要定时服用,这样才能起到预防作用。例如,患者如果每年十月都较易发病,则在九月中旬就应当开始服用预防用药,这样能很好的对哮喘进行有效预防。

2 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应注意的禁忌问题

在成人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约有10%可因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而诱发发作,并有可能引起致死性反应。此种反应不仅发生在注射和口服给药时,而且外用药也同样能够引起发作。此外,使用β受体阻滞药也可能引起致死性哮喘大发作。因此,哮喘患者对这两类药物要提高警惕。

2.1 哮喘患者不应随意服用甾体抗炎药:由非甾体抗炎药引起哮喘的患者多数为后天性哮喘,常并发息肉、慢性副鼻窦炎、慢性鼻炎和嗅觉障碍。过去称为阿司匹林哮喘,目前提倡称非甾体抗炎药哮喘。此类患者大部分病情较重,约半数依赖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对酸性非甾体抗炎药反应剧烈,服药一小时之内即可出现鼻塞、流鼻涕,继而哮喘发作。发作多数极为严重,甚至引起死亡,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引起非甾体抗炎哮喘的原因,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除阿司匹林外,几乎所有酸性非甾体抗炎药都可引起发作,发作强度与药物对环气化酶阻碍作用强弱有关。以酸性较强的阿司匹林、普拉洛芬、舒洛芬、萘丁美酮等多见。因此,哮喘患者绝不能使用此类药物。如因治疗需要必须使用镇痛药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碱性非甾体抗炎药,如苄达明(消炎灵、炎痛静)、依匹唑和喷他佐辛(镇痛新)等。总之,哮喘患者没有医生指导,自己绝不能随意服用甾体抗炎药。另外,重症患者常使用皮质激素,其中琥珀酸酯类皮质激素有可能引起非甾体抗炎药哮喘患者过敏,因此,要使用磷酸酯类 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以策安全。

2.2 哮喘患者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药:交感神经存在α、β1、β2等三种受体,β2受体广泛分布于支气管,刺激β2受体,则支气管平滑肌弛缓,因此β受体激动(兴奋)药可扩张支气管,是哮喘发作时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与此相反,β受体阻滞药(洛而类药物)可影响内因性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从而能引起哮喘大发作。因此,有哮喘病史的患者禁忌使用β受体阻滞药,包括滴眼药。β受体阻滞药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和青光眼,是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近年来屡有报道,因哮喘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药而丧命,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另外,虽非β受体阻滞药,但常用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普利类药物),其副作用之一,可通过肺内产生大量缓激肽而诱发咳嗽,进而导致哮喘发作。因此,哮喘患者也不宜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结语:哮喘是一种长期慢性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治疗目标是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和减轻急性发作为主。部分哮喘患者不了解哮喘治疗的艰巨性,总希望用一种药物在短期内将哮喘治愈,这是不现实的。虽然哮喘不能治愈,但可获得良好的控制,哮喘患者完全可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哮喘病症,采用合理的用药方法,正解用药才能使哮喘得到适当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孟菲《吸入给药治疗哮喘中的不合理用药》[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0(4);

[2] 徐丽明《哮喘治疗中的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22)。

上一篇:浅谈老年人的用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对儿童用药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