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完善造假审计思考

时间:2022-09-27 04:30:23

公司完善造假审计思考

1.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

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控股股东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关联交易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进行报表粉饰或利润转移的常用手段。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调控利润的手段主要有:1、资产置换。2、股权转让。3、转移价格。4、托管经营。5、股权投资。6、费用转移。

对于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作弊行为,可采用关联交易剔除法进行审计分析。关联交易剔除分析法就是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在确认后予以剔除,以正确界定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在审计关联交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上市公司的利润有多少来自关联企业,如果来自于关联企业利润占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大部分,审计时就应特别注意关联企业定价策略。2、将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则可能是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3、将上市公司与无关联关系而实际控制的公司的利润总额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上市公司利润大量来自于实际控制而无关联关系的公司,说明可能存在上市公司虚列利润的情况。

2.不良资产剔除分析法

这里所指的不良资产除了包括会计上严格意义的不良资产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由于不良资产是导致上市公司虚盈实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那些存有高额不良资产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应将不良资产进行剔除。

不良资产剔除分析法就是对那些不良资产在确认后应予以剔除,以正确界定上市公司的资产状况。在审计不良资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说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表明上市公司在过去几年有夸大利润的行为。2、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与当期利润总额(增加幅度)进行比较,如果前者超过后者,说明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有“水分”。

3.合并会计报表分析法

有些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子公司或“孙”公司违规合并会计报表来实现利润虚构。其主要做法是:1、对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关联交易不编制合并抵销分录以调节利润。2、对非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按权益法核算虚做投资收益。3、对合并会计报表的项目应调整但企业未调整、或不应调整但企业已调整来调节利润。

合并会计报表分析法就是将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母公司相关数据和合并数据进行比较,来判断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真实性的一种方法。审计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核实上市公司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和调查。包括会计期间调整和会计报表折算准确问题,重大关联交易核对相符问题,核实未经审计的公司资产负债和损益,根据核实结果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注意应调整但企业未凋整的项目或不应调整但企业已调整的项目。2、审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凡投资企业能合法地控制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等重大决策,则应纳入合并范围,并通过编制应纳人合并范围企业和被投资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理顺企业内部往来,正确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及正确编制合并会计报表。3、审查上市公司投资核算方法。结合审查上市公司合并范围,确定哪些企业哪些投资应按权益法核算,哪些投资应按成本法核算,哪些投资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核算,并根据审计确认结果,审查企业编制的合并工作底稿中是否对投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4.资产价值调节分析法

上市公司资产价值调整的主要形式是资产重组和资产评估。

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利用资产重组之机,粉饰会计报表。其主要做法是:1、用非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由此降低资产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损失。2、将非上市公司扶刊能力强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3、将上市公司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以提高上市公司当期收益。

一些上市公司往往借资产评估调节资产价值,以达到增加企业资产总额,降低企业的负债权益比率,改善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的目的。其主要做法是:1、对外投资、租赁、抵押借款时,将其资产确定为评估增值。2、将发生的坏账、滞销和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递延费用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资产价值调节分析法就是对资产置换和评估在确认后予以调整,以正确界定上市公司的资产状况。具体来说,可从两个方面人手:1、审查上市公司是否公允、真实地披露了资产价值的相关信息。特别审查资产重组、资产评估对上市公司业绩及发展的影响。2、审查上市公司是否建立有效的资产内部监督机制,审查是否对资产置换、评估、确认等实施了有效监督。

5.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法

异常利润是指上市公司通过一定的手段调节致使利润不正常的行为。目前上市公司的异常利润主要是通过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等来体现。

异常利润剔除分析法就是对形成的异常利润在确认后予以剔除,以正确界定上市公司利润。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以企业对外投资章程、合同和董事会纪要为依据,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调整,以分析和评价利润来源的稳定性。2、将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等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进行结构比较分析,如果上述各项所占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较大的比例,说明上市公司存在调节利润现象。

6.或有事项确认分析法

常见的或有事项有: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贴现、对其他单位担保等。

它所确认对企业潜在的财务状况有较大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会计报表或附注予以反映,具体来说,在审计或有事项时,应做好以下工作:1、确定或有事项是否存在。2、确定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是否符合规定。3、确定或有事项的披露是否恰当。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通过或有事项所确认的负债,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与所确认负债有关的费用或支出应在扣除确认的补偿金额后,在利润表中反映,并且还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未决诉讼、商业票据贴现等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7.重要科目重点分析法

上市公司进行报表粉饰时,常运用的账户包括往来款项、存货、投资收益、无形资产、补贴收入、四项准备等会计科目。

重要科目重点分析法就是如果发现这些会计科目出现异常变动,就必须认真考虑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这些科目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如利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有关合同约定将应收门面房租金收入挂其他应收款;将第三产业创收收入、销售回扣、在建工程末结转固定资产的试营运收入等挂其他应收款: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先提取大额减值准备,以后以各种名义说明那些已减值资产逐年恢复了原有价值,因此冲回已提减准备,虚增利润。

8.偶然性因素剔除法

偶然性因素是指那些来源不稳定、不可能经常发生的收益或损失。常见的偶然性因素包括: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差错更正、发行新股冻结资金的利息等。

偶然性因素剔除法就是将这些偶然因素发生的损益从公司的利润总额中剔除,这样能够较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和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9.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及总体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企业净利润进行比较,确定现金流量的内容、金额是否正确、合理。如“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金额大大低于本期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的合计数而出现金额异常项目。通过上述比较,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从而对整体财务状况做出正确评价。

10.核算验证分析法

为了防止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报表的虚假现象,在进行会计报表审计分析时,可用收付实现制、验证权责发生制下确认的资产、收入等各会计要素项目的正确性,以便给报表使用者提供能够客观评价企业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偿债能力、支付能力、融资能力、获利能力等会计信息。

上一篇:审计纪律调查研究 下一篇:小议内审综合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