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的目标责任制与自愿协议

时间:2022-09-27 03:06:24

节能的目标责任制与自愿协议

收稿日期:2011-02-26

作者简介:马丽,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政策和低碳经济。

*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7BAC03A1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摘要 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自愿协议作为两种不同的节能管理手段,在我国节能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对二者进行模式总结和比较分析,对我国未来的节能政策制定和政策工具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自愿协议都发生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涉及一定时期内的企业节能目标,由政府与企业签订书面承诺,并有相应的评估监督方法。同时二者又存在不同的模式和特征,在具体的实施主体、指标的选择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别。“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取得巨大成效,这与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密不可分,而节能自愿协议在机制创新方面有着更为重大的制度意义,它代表了在节能管理领域基于自愿的市场机制对我国传统行政命令型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的补充,它的进一步推进将为我国未来多种机制并存的节能管理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节能;目标责任制;节能自愿协议;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中图分类号 F206:TK0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6-0095-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6.017

行政命令和自愿协议是两种改善资源配置方式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这两种手段也被各有侧重地广泛应用于各地的节能、环境和温室气体减排管理,并取得了各自的成效[1-4]。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对企业的节能管理,“十一五”之前,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探索节能自愿协议,获得了初步成效,节能自愿协议也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进一步推广;“十一五”期间,随着20%节能降耗目标的提出,以行政命令为特征的节能目标责任制同时也从中央政府开始自上而下推行,强有力地推动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各地方政府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等一系列工业企业节能行动的开展。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自愿协议作为两种不同的节能管理手段,存在不同的模式和特征,在我国的节能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对二者在我国的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模式总结和比较分析,对我国未来的节能政策制定和政策工具选择将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实施

1.1 节能目标责任制概述

目标责任制是我国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常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约束性行政手段,它在基于预期性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明确和强化政府责任,并配以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政府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能够按时推进和完成。

节能的目标责任制一般包括节能指标的确定、分解、目标责任书的签订、监测、统计、评价和考核等几方面的内容(图1)。

节能指标的确定明确了国家在一个时期内总的节能目标;节能指标的分解确定了各地区和各重点企业在一个时期内的节能目标;目标责任书明确了节能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并将地区和企业节能目标以正规方式确定下来;监测和统计反映实际节能情况,并为节能绩效的评价考核提供数据支持;评价和考核是对承担节能目标的地区和企业的节能绩效进行评估和实施奖惩的过程,是确保节能目标完成的重要措施。

我国中央政府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建立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节能目标的确定阶段。从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出台,中央政府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目标是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并将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规划。针对重点耗能企业而言,2006年4月中央政府启动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提出千家企业实现节能1亿 t标准煤左右的目标。

第二阶段是节能指标的分解阶段。200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4家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省级政府辖区内重点企业以及部分央企“十一五”期间的节能责任。2007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是关于节能降耗指标分解的重要文件,该文件将“十一五”期间的节能降耗指标详细分解到地区,确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各地区的节能指标主要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各企业的节能指标主要为节能量(t标准煤)。

第三阶段是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制度的建立阶段。2007年11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评价考核制度以明文规定的形式正式建立。

1.2 中央政府节能目标责任制对企业的实施

节能目标责任制纳入了一些重点用能企业。2006年,中央政府启动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选择了1008家(由于企业的关停并转,列入目标责任制的具体企业数量在以后有所变化)。2004年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8 万t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进行节能目标责任制管理。这些企业涵盖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2004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3%。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主要目标是“十一五”期间入选企业实现节能近1亿t标准煤,基于此,中央政府对入选企业提出了系统性的节能工作要求,包括建立节能目标、开展能源审核、制订节能规划等,并配以系统性的考核机制。

评价考核方面,按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对千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按属地原则由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考核采用量化办法,分为节能目标和节能措施两大项,满分为100分,其中节能目标占40分,节能措施占60分。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94分)、基本完成(60-80分)、未完成(60分以下) 4个等级,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均为未完成等级。不同的考核结果等级也对应不同的奖惩措施,如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等级的企业将受到通报表扬,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等。

1.3 地方政府的实施

继中央政府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之后,各级地方政府在节能目标责任制实施过程中纳入了各种级别的重点耗能企业,使签署目标责任书的企业大幅增加。表1为纳入到各省级政府节能绩效考核方案中的企业对象。

在地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层面,各地区在节能目标责任制实施过程中,选择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管理。

2 我国节能自愿协议的实施

2.1 节能自愿协议概述

自愿协议 (Voluntary Agreement) 是经济部门自愿与政府达成的非强制性协议,在协议中规定了政府与经济部门商定的预期目标,一般还会规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节能自愿协议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能效、节约能源。

我国节能自愿协议主要分为政府选定实施企业、政府与企业进行节能目标、节能方案、奖惩措施的协商、签订节能自愿协议书、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指导并作期末评估、政府进行政策兑现等几方面内容,如图2所示。

2.2 节能自愿协议在我国的最初实施

节能自愿协议在我国的实施是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联合推动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飞速增长,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能源进口,政府在节能方面尚没有比较严格的措施,而此时,节能自愿协议在国外已经实践多年,形成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效果,这种形式受到了了国际节能界的广泛肯定。因此,一些组织

表1纳入各省级政府节能绩效考核的企业对象

Tab.1 Enterprises which are in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s’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of energy conservation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各地节能评价考核办法整理。新疆辽宁缺数据。

考虑将节能自愿协议引入我国,原国家经贸委资源司对节能自愿协议表示了支持,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提供了项目资金,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提供了技术支持,中国节能协会在研究的基础上对节能自愿协议在我国的实施进行具体组织和实质性推进,并选定山东为试点省份。

具体的政策流程如表2所示。

表2 节能自愿协议在我国的最初实施

Tab.2 The initial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voluntary energy

conservation agreements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山东省节能自愿协议指南》[5]相关内容整理。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头两家参加节能自愿协议试点的企业,对我国节能自愿协议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其与政府签订的节能自愿协议书规定了企业预期达到的节能和环保目标。其中节能相关的指标包括吨钢综合能耗(kg标煤/t)、吨钢可比能耗(kg标煤/t)、节能量(万t标煤)、节能率(%)、CO2减排量(t碳)、节能效益(万元)、工序能耗、余热利用等8大项[5]。

山东省企业节能自愿协议书还对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以及违约责任作了具体规定。其中政府责任包括对已有的有关节能优惠政策优先考虑试点企业、对试点企业申请的符合国家优惠政策的项目优先予以支持、对试点企业节能项目的贷款等融资活动协调省担保公司给予担保、经评审对试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实行免予检测、对试点企业节能相关项目申请国家有关部门拨付部分科研经费、组织中介机构为试点企业提供政策技术管理等咨询服务、在引入国外资金时优先支持试点企业、申请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节能自愿协议试点企业”荣誉称号、在媒体上宣传试点企业节能工作业绩和贡献、对试点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进行保密等。企业的责任包括根据协议确定的节能目标制定节能计划并组织实施、在协议履行期间按年度向政府报告节能进展情况、配合政府搞好节能审核、不断改进节能工作在全省和全行业起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示范作用。违约责任方面,协议书规定,如果政府违约,企业有权退出节能自愿协议;如果企业完不成协议的目标,政府有权停止有关优惠和奖励政策。

2.3 节能自愿协议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

在山东省节能自愿协议试点评估会议上,评估专家认为济钢、莱钢在节能自愿协议的实施上取得了初步成功,试点达到了预期目标,为节能自愿协议的推广奠定了基础。这之后,我国的节能自愿协议进入了推广发展期。

表3对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的节能自愿协议进行了简要总结。

除国家层面,省级及以下的节能自愿协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由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中国节能协会进行具体组织,和山东省济钢、莱钢的节能自愿协议模式相同;另一类由“中国城市环境管理自愿协议式方法”试点项目推动,该项目是欧盟“亚洲生态环境援助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通过采用自愿协议式的环境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的年节能减排目标,该项目选择了南京、西安、克拉玛依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所涉及的企业有石化、钢铁、电力、水泥、机械等行业。

两者由不同的国际机构推动实施,共同点是都得到了国内政府部门的支持。

3 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3.1 实施主体

节能的目标责任制(针对企业部分)和节能自愿协议都是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生的,但是其中的具体细节有所不同。

节能自愿协议由政府的节能主管部门(经信委或发改委)与企业签订,企业目标承诺的负责对象是该节能主管部门,而非省、市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的在协议执行中的职责主要是与试点企业签订协议、组织监督试点企业履行自愿协议、为试点企业提供政策支持等(图3)。节能自愿协议的实施也得到了其他一些机构的支持。地方节能主管部门要开展节能自愿协议活动,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报

表3 我国节能自愿协议的推广和发展

Tab.3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voluntary

energy conservation agreements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中国节能协会历年《中国能效协议》和相关新闻整理,数据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

批,从山东省的案例中看到,山东省开展节能自愿协议得到了原国家经贸委的大力支持,原国家经贸委参与了初期的调研,并允诺了相关政策,比如山东省节能自愿协议书中规定的政府责任中有申请国家有关部门授予试点企业“中国节能自愿协议试点企业”荣誉称号一项,这即是国家节能主管部门支持的结果。地方的节能监测统计部门在数据提供、项目评估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济钢、莱钢都建立了节能自愿协议的统计报表制度,原山东省经贸委负责汇总自愿协议能耗年报表,并在项目期终运用这些数据参与审核评估。中国节能协会和地方节能技术机构对企业进行节能技术上的支持,一些参与节能自愿协议的企业缺乏节能降耗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需要这些技术机构进行指导,包括最初节能方案的确定、项目期向试点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等,中国节能协会还积极向全国宣传推广已有的试点经验。美国能源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在其间起到的作用十分特别和重要,在我国推广节能自愿协议的两个主体――美国能源基金会和欧盟“亚洲生态环境援助计划”都是国外机构或项目,它们为国内政府开展节能自愿协议提供一定的资金,还提供部分技术咨询,它们为自愿协议这种模式在中国的推广起到了特别的促进作用。

而节能目标责任书(企业部分)的签订双方虽然也是政府和企业,但是却具有不同特点,如图4所示。

对于上下级政府间的节能目标责任制而言,节能目标责任书一般由上下级政府最高行政官员签订;对于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制而言,节能目标责任书一般由政府最高行政官员与企业最高领导签订。有的地区在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时,由节能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领导签订,但是这只是一种关系,节能主管部门代表的是本级人民政府,对目标责任制负责的是政府而不是单一的行政部门。如2006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受国务院委托与14家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这里边的责任主体是国务院和14家中央企业。政府和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体系,中央政府对应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的千家企业,省级政府对应本级政府确定的重点节能企业,地市级政府对应本级政府确定的重点节能企业,以此类推。但由于企业属地的因素,有的地区在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时,采取了属地管理原则,比如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的千家企业并没有一一与国务院或国家发展改革委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有的则是和所在地的省级政府签订责任书。不管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的体系有着怎样的具体构架,其代表政府方的责任主体均不是单一的行政部门,节能的行政主管部门(在地方为发展改革委或经贸委)在其中履行的是负责具体事务的职责。同时,节能技术部门为之提供技术支持,节能监测统计部门为之提供数据支持。

3.2 指标选择

从量化指标上看,节能目标责任制所选取的节能指标比较单一,而节能自愿协议的指标更加多样化。

“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基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因此量化指标主要围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设置。在节能目标责任制的开展中,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量化指标主要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以各地区依据《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94号)制定的年度节能目标为基准,为否决性指标,只要未达到年度计划确定的目标值该地区即被评级为未完成节能目标的等级。针对企业的节能指标主要是节能量,国务院颁布的《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将节能量作为考核千家企业节能的唯一量化指标,其数值以企业根据节能目标责任书制定的年度节能量目标为准。

节能自愿协议的量化指标设置比较复杂。以山东省济钢、莱钢为例,《山东省节能自愿协议试点方案》中为济钢、莱钢设置的节能量化指标包括吨钢综合能耗(kg标煤/t)、吨钢可比能耗(kg标煤/t)、节能量(万t标煤)、节能率(%)、CO2减排量(t碳)、节能效益(万元)、工序能耗、余热利用等8大项,远远超过节能目标责任制所设置的节能量这一单一指标。

节能自愿协议的多样化的指标设置有利于促进企业从各方面推进节能工作,但是也增加了评价考核工作的复杂性。如2004年6月,莱钢集团对节能自愿协议的开展进行了汇报,该集团副总经理总结了2003年莱钢完成节能自愿协议的情况,其中涉及13个具体指标,完成7个,未完成6个,如何对该企业开展节能自愿协议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便成为一个问题。指标的多样使得在有的指标完成了、有的没完成的情况下,难以对企业整体节能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清晰的判断和界定。

相比之下,节能目标责任制的操作方式则显得简单易行,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或节能量是唯一的考核指标,也是否决性指标,只要该指标未完成,目标责任主体即被认定为未完成节能目标的等级。

3.3 激励与约束机制

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自愿协议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存在着显著不同。

节能目标责任制是以约束为主、以激励政策相配套的制度,政府向下级政府和企业下达节能目标,下级政府和企业负有完成该指标的责任。在关于节能目标责任制的诸多文件中对这种责任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对不能完成节能目标的惩罚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来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如针对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出台《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财政奖励,具体做法是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节能量超过1万t标准煤的企业,东部地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根据节能量按200元/t标准煤奖励,中西部地区按250元/t标准煤奖励。

节能自愿协议由于是企业和政府自愿签订协议,因此是以激励为主的制度。签订节能自愿协议的企业除了能够依据相关政策法规享受国家的节能奖励,地方政府在政策设计时往往还会设计一定的政策倾斜措施。如山东省在最开始进行节能自愿协议试点之时,省经贸委提出五项的鼓励政策,包括对已有的优惠政策优先考虑节能自愿协议试点企业,协调省担保公司对试点企业节能项目的贷款等融资活动给予担保,在媒体上宣传试点企业节能工作业绩和贡献,组织中介机构为试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经评审对试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实行免予检测(王立亭,2009)。又如江西省2010年出台《江西省工业企业节能自愿协议试点工作方案》,其所包含的鼓励措施有七项,包括现有优惠政策向试点企业倾斜、组织中介机构为试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协调金融机构为试点企业融资担保、组织媒体对试点企业进行宣传、授予荣誉称号等等。

由于节能自愿协议没有国家节能目标的强制性约束,因此在实施中需要政府部门的动员,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企业不理解的情况,政府部门需要多番做工作才能说服某些企业来签订协议。因此对于节能自愿协议而言,对企业的激励政策尤其重要,而现实中所存在的激励政策的不足成为了节能自愿协议推广的制约。特别对于千家企业和纳入各省级政府节能绩效考核的重点耗能企业而言,即使不签订节能自愿协议,他们也要完成节能目标责任制下与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如果节能自愿协议不能为之提供足够的激励,将很难引导企业签订比节能目标责任制下的节能目标更严格的自愿节能目标。

4 总结与讨论

对比分析节能的目标责任制和自愿协议,可以看到二者都是发生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针对企业节能而采取的手段,二者都涉及一定时期内的企业节能目标,由政府与企业签订书面承诺,并有相应的评估监督方法。而二者在具体的实施主体、指标的选择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却存在诸多细微的不同。

在我国“十一五”时期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之前,节能自愿协议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企业节能以节能目标责任制为主,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据《2009年千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的公告》(发展改革委公告2010年第10号),“十一五”前4年,千家企业共实现节能量13 220万t标准煤,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132.20%。节能目标责任制的成功反映了我国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节能管理模式的有效性,通过节能目标的层层行政发包和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和重点耗能企业对节能工作更加重视。而节能自愿协议虽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却也遭遇了激励政策不足等问题,“在我国资源价格相对较低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套明确的、有力度的支持和激励体系,企业的自愿节能动力肯定会不足。”[6]特别在节能目标责任制已经存在的情况下,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甚至认为,差不多的签约内容和签约对象,政府与企业既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又签订节能自愿协议书显得多余。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节能自愿协议在制度创新方面的意义是重大的,它在我国以强制命令为主的节能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倡导基于自愿的市场机制,是传统的行政命令型资源、环境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此外,节能自愿协议对于促进节能目标责任制未涵盖的行业和企业节能更是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201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在探索推进节能新机制方面明确提出要制定并《创建国家工业、通信业节能自愿协议示范企业管理办法》,“积极推广节能自愿协议模式,推动与非重点用能行业中央企业集团签订节能自愿协议”,并要求“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推进本地区节能自愿协议试点”。节能自愿协议的进一步推进,将为我国未来多种机制并存的节能管理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蒋芸,杜文伟.节能自愿协议在国外的应用[J].国际石油经济, 2005,(2):21-23.[Jiang Yun, Du Wenwei.Applications of Voluntary Energy Conservation Agreements in Foreign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conomics,2005,( 2):21-23. ]

[2]蒋芸. 节能自愿协议:节能新机制[J].中国科技投资, 2006, (9):40-42. [Jiang Yun. Voluntary Energy Conservation Agreements:A new mechanism of Energy Conservation[J].China Venture Capital, 2006, (9):40-42.]

[3]董战峰,王金南,葛察忠,等.环境自愿协议机制建设中的激励政策创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6):118-124.[Dong Zhanfeng,Wang Jinnan,Ge Chazhong,et al.Innovation of Incentive Policy Tools to Promote Establishing of VEA Mechanism in China[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 (6): 118-124.]

[4]Hanks J. Voluntary Agreements, Climate Change and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2, 10(2):103-107.

[5]王立亭,等.山东省节能自愿协议指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Wang Liting, et al.The Guidebook of Voluntary Energy Conservation Agreem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M].Jinan: Shan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9.]

[6]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山东省节能协议试点推广项目技术报告[R/OL].中国可持续能源项目网站,2007.www.省略/csepupfiles/report/2007122125149219.63768213438118.pdf/T_SARCU_08381.pdf.[Shandong Association of Resourc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Technical Report of Pilot Projects of Voluntary Energy Conservation Agreem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R/OL].On the Web of China Sustainable Energy Program,2007.www.省略/csepupfiles/report/2007122125149219.63768213438118.pdf/T_SARCU_08381.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Voluntary Energy Conservation Agreements

MA LiLI Hui-min QI Y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the voluntary agreement on energy conservation are two different mechanisms that have played distinctive roles in China’s energy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two mechanisms will facilitate China’s energy policy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nstrument selection. Research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he voluntary agreement both take plac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hey both relate to an enterprise’s energy conservation goals and a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signed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 However, the two mechanisms are different in terms of major players in implementation, the assessment system, and the incentive and constraint mechanism. Due to the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ve achieved tremendous energy savin during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Nevertheless, the voluntary agreement will have more institutional significance, as it applies a market mechanism that compliments China’s traditional control-and-demand approach of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promotion of the voluntary agreement in China will provide further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ng multiple mechanisms in the field of energy conservation.

Key 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arget responsibility system; voluntary agreements; Top-1000 Energy-Consuming Enterprise Program

上一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瞄准分析 下一篇:基于IPAT等式的甘肃省用水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