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转变探究

时间:2022-09-27 03:04:52

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转变探究

摘要: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角色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通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策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等途径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变。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role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As a political teacher, he should realize the change of professional role through the ways of setting up the correct teaching view, grasping the teaching strategy, and improving their overall quality and so on.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转变

Key words: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teacher;professional role;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21-03

0 引言

统的教师角色是在长期的教育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在当前的社会中,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的局限凸显了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1 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的局限性

1.1 过分注重教师的知识传递职能,忽视教与学过程中德育功能的发挥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思维定势和习惯的影响,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他们认为“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简单过程。教师叙述教材,学生听讲并熟记教材;教师演示所教的东西或者相应的摹制品,学生仔细地观察这些东西;教师指定作业,学生完成作业。”[1]长此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师越来越把教学视为一种知识传承、专业打造的技术活儿和体力活儿,而与人的灵魂的干系却越发疏远,教学渐渐蜕去了唤醒灵魂的高尚和纯洁性,而变得越来越贪求效率和功利。

1.2 片面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自由批判、大胆求真的治学精神 在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中,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中重视家族观念、师道尊严等因素的影响,强调教师地位的权威性。教师成为真理的化身和代言者,师命不可违。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东西。在正统的教学价值观念中,只有听话的学生才会被肯定,而那些喜欢个人“臆断”、甚至经常质疑老师的学生就被认为是“叛逆”的学生。这样,教学便成为了一项单向的、单纯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无疑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并创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容易导致学生不思进取,像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那种“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自由批判、大胆求真的治学精神便无从体现。

1.3 片面注重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忽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分科教学是大部分现代学校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知识结构往往呈现出单一化的特征,即只熟悉所教课程的内容和本专业的知识。对于超出这门课程或这个专业的知识,教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故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去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思想政治课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角色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要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变。

2 新课程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转变

2.1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是现代知识的传授者和行为的示范者 教育和课程是以“知识的传递和传播”为核心和基础的,这是由教育和课程的起源和历史所规定的,不以教师或学生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知识的传授者”。传统的知识观是非常狭隘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知识通常以概念、判断、推理、假说、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的存在。”[2]而我们需要的是新的知识观。广义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又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教育,而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常言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学生视为榜样,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比有目的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持久。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严格的要求:“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时刻谨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2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意味着教师的职能将变“教”为“导”,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也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找水源”的方法,打破以往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同时,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就必须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尊重学生,走近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2.3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研制者和教育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现在,课程管理由中央集权改为中央、地方与学校三级分权。正是这样的变革赋予了思想政治课教师“课程研制者”的角色。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制定并在实施中评价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目的,选择课本并选讲课本中合适的重点内容,对挑选和讲述的资料、信息进行考察,识别和利用学习及其周围社区所具有的课程资源,确定供使用的教学(进度)计划类型,制定和试验教学计划,设计课堂上因材施教途径,选择和应用课堂教学和活动的教学设备、媒体及策略,对研制乡土教学材料进行检验,适时对学生的水平进行评估。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存在着许多未知的领域,它们或者是“理论家”不屑于去研究而忽略了的,或者是崭新的从未有人加以研究解决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是教师,要推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也必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有利于改变其职业形象,使其具有较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

思想政治课教师由传统的职业角色向新角色的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

3 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实现职业角色转变的途径

3.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教师的教学观,会影响到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看法和在教学中的决策及实际表现,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新课程中,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是“现代知识的传授者”。知识的传递只是教师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并不是唯一责任。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因为它是对人格和心灵的“唤醒”。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礼记》中也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思想政治课是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它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彰显教学的道德性。道德的教学是要教人学会生活,并且过好生活。所以,教学不能缺少道德的光辉,不能缺少对学生的完整生活的人性关怀,否则,教学换来的只能是杯水车薪,甚至南辕北辙;以人性教化的名义来换取反人性的片面发展,最终人成为技术的奴役、意识形态的工具。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处处时时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更应该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道:“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来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来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3.2 掌握科学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是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等因素在教学行为中的具体体现。教学必须是鼓励并引导师生共同探究与创造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首先,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以后,整齐划一的教育必然将转换为个性化的教育。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和学习风格,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对症下药”,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应自己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其次,创设教学情境,教会学生发现。通过自然对话的教学、理解的教学、阐释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学习,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获得的知识、真理转化为个人内在智慧。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要用心去领会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从求知中获得喜悦,体验自信、自尊和成功等高尚的道德情感,充分挖掘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激发出他们内心的深刻的人生责任感和义务感,从而获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3.3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从教师的素质构成来说,教师既要掌握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知识;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和较高的教学监控技能等。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真正成为课程的研制者和教育的研究者,就必须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时展,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就需要进行“持续的学习”,以扩展教育视野,获得广博的综合知识。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还需要树立科学精神,增强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善于发现、分析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把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有机结合,探究出新方法,新措施,提高自身的教学以及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角色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适应时展的新型思想政治课教师。

参考文献:

[1]转引自:刘万海.德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2]皇甫全编著.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1.

[3]雷芳.新课程对思想政治教师角色的新要求[J].成功(教育),2007(05).

上一篇:数形结合法在《微积分初步》授课中的部分运用 下一篇:用“真、善、美”来塑造学生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