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新课程”

时间:2022-05-20 04:02:23

教师的“新课程”

摘要:对课程实施以来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因素的限制。提出了应该采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来改善教师队伍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可度和执行力。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解决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教师培训;新课程标准现状;新型培训模式

孔子在《论语》里面说过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这样的说法体现了儒家的一种平等的思想。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他的言行也处处体现出教育的智慧。这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教育的角度来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教师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求学生去做。可是,这和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正好相反,很多老师是高高在上,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施令者。很多指令根本没有考虑学生是否愿意执行,或者有没有能力执行。比如,现在小学很多老师还在施行大量练习,大量罚写的措施。如果反过来,罚成绩差的老师每个教案写10遍,不知会有什么反响。

新课程标准中主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基本的新课程改革目标、基本理念到具体的实施方略,无一不是指向了学生。作为这些新课程实施者——教师,却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目前在岗教师绝大部分骨干教师是出自上个世纪的高考,青年教师由2000年——2012年大学毕业生组成,其参加高考年份最晚也是在2008年,而且还处在教师的成长期。这些教师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的,从学习经历到思维模式都是传统教学的产物。而当他们参加工作,绝大部分是沿用上学时获得的知识经验来教学。至于大学教学,很多师范生收到的教育也无非是来自很多教授的知识性灌输式教学。因此我的结论是:现在的教师根本没有学过如何进行新课程教育。

北师大王磊教授曾经呼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用旧的教育方法教育出的师范生,怎么能快速适应这种新型的、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呢?很多地区新课程改革只是换了皮毛的旧式课堂教学,只是体现到高考考纲里面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已。甚至有些学校为了高考成绩而强制学生选修多个选修本。这反而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更加违背了新课程的初衷。

若要改变教育的形式,就要先改变教师的思维形态。很多部门采取措施,举办各种培训、比赛、讲座,可是,短短几天或者十几天的培训,短短几个小时的讲座,真能改变什么吗?恐怕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参加过这种培训的老师都是深有感触,要么专家讲的太过理论化而听不懂,要么就是过于理想化而远离了高考这个社会现实。

我们做一下比较:①师范生从小学直到大学一直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教育,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这种一贯制的教学印象何等深刻,会一直以一种潜意识存在于脑海中;②教师在参加工作后偶尔有机会参加培训有幸聆听专家的讲座,这种培训当时也许会热血沸腾,但正常工作后很快会被实际情况消弭殆尽。对比结果是,培训相对于升学压力和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几十年的影响只是非常弱乃至忽略不计。正如教育专家魏书生所说:“节好过,年好过,平常日子不好过。”教育培训所产生的些许灵感与激情会很快被日常教学繁重的教学任务所磨灭。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培训模式应该被一种新型的模式所取代。这种模式应该具有持续性、有效性、强制性、时效性的特性。下面是我对这种模式的几种想法:

一、教育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活动,那我们为什么不采用正要推广的新课程理念来上课呢?很多专家自己讲座时就说,我们这是用旧模式来培训新课程。专家讲的口干舌燥,老师们听的云山雾绕,连基本的课堂互动都很少见。偶尔也有水平颇深的专家敢让老师们递个条子有选择性的答疑。另外,老师们也不同于大学生,知识面广了,社会阅历深了,水平也高了,当然对讲座的期望值会更高。这时候再想调动讲座的积极性难度会更大。而失去积极性的课程其受教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了。那么,我们专家们的讲座是不是可以改变下形式?把枯燥的理论改成生动的课堂,有教师的参与,有讨论,有视频课的评价。大家公开坦诚的互相交流,在交流探讨中既获得了新课程的各方面知识,又把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渗透入知识体系中。

二、教育是一种持续的活动,不管对象是学生还是工人或者教师。因此教育培训也要有一个长久的计划。对每个教师都要建立培训档案,每次培训及后期学习跟踪。当然这给教育部门带来很大的工作量。但是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是每个教室都能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思想。要做到长久性的培训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计划。这些年中国教育经历了很多的变革,各种教育思想、言论铺天盖地。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也有一线教师的经验汇总。而且新课程教育理念也在提倡打破全国大一统的局面。可是这样做有一个弊端,缺乏长久的计划,因为变数很大,不知哪天某个专家又出来说,这种乱糟糟的局面不利于教育发展。教育的持续性要有长远的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要具体,要经过各方面讨论。

三、面对在职的教师,有固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很难像管理学生那样有约束力。因此,教育培训不仅仅是培训,更重要的是管理,如何把学习内容贯彻下去。面对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再谈理想恐怕是不现实的。成年人的教育含有一些功利性的成分才会更有效。必要的奖励和惩罚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甚至可以考虑并入绩效工资管理。这样强制推行才会使效果最大化,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教育面临的这种尴尬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王磊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07月

[2]《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化学)》 王磊,胡久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04

上一篇:从数学角度看什么是有效教学 下一篇:浅析机械工程专业多媒体教学建设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