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路径的构建

时间:2022-09-27 02:58:06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路径的构建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坚持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联系实际,搭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平台。针对当前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利用与整合好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起“一个体系,三个机制”路径:由学校党委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工作体系,形成各部门互相协调的沟通机制、“引进来、走出去”的互补机制、校内外人力资源实践教学队伍的整合机制,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

关键词:实践 教学 思政课 资源利用 整合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97-02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它的实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结构。多年来人们普遍形成一种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人生态度的树立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即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世界观人生观教育,而各专业课才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思政课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把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狭义化了。与其他课程不同,思政课与社会各个方面紧密联系,既注重思想修养教育又强调能力锻炼,时代性、开放性都很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以往单一课堂教学的模式显然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要立足于当今社会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子。

可幸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层的关注,2013年11月,专门就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重要批示:必须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把教材编好、队伍建好、课程讲好。他要求全国各高校要按照“一好加三好”的要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也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我们对中央精神要全面深刻领会,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实践教学为辅助的方针不动摇,避免出现不重视实践教学或过分强调实践教学两种错误倾向,这是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把学生培养成适应职业岗位社会人的任务,其中实践教学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与社会实践相密切联系,才会有生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搭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平台,既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又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既强调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更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宣传的影响力,实现释疑解惑、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要把抽象枯燥的理论观点内化为学生自身思想素质并转化为自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它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方面面实践教学资源的处理与使用,解决之道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各类资源,并积极开发潜在资源,将其有效整合,使科学理论付诸实践。

二、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它是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要求,由教师组织指导大学生参与多种社会实践,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质修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对思政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表现在部分学校在政策与保障措施方面不很到位,思政课的特点决定了其效果需要较长周期才能显现出来,不太符合市场经济社会效率优先的目标。有人认为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较虚,只不过是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规定,应付一下算了,而实践教学环节都会涉及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多的人力投入,也是消极对待,很少开展甚至干脆就不开展。尽管教学大纲里有要求,但事实上具体操作不规范、落实不彻底,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应有的措施保证,不少都是实践课挤占理论课时,并未走出课堂,实践课落得有名无实。同时,具有共性问题的是受限于实践教学主体单一。往往只是任课老师单枪独马、单兵作战,即使有开展实践教学之心,也没有开展实践教学之力。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本身就比较庞杂的实践教学活动只凭任课老师一人进行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无法进行。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资源利用不充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被用来进行有效的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一切内外部要素的总和,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其中物力、财力资源可以归为硬件资源,人力和信息资源可以归为软件资源。根据资源所处地域也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实践教学资源数量多寡质量良莠以及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在硬件资源方面,多数高校建立有一些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有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络等。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惯于传统模式,怕麻烦,不能灵活掌握熟练运用教学硬件设备,对实践基地的利用也不理想,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软件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由于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特征,因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资源也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性,对兼职教师的政治素质要求较高。同时,教学经验需要长期实践积累,而部分兼职教师在教学制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内容等环节并不熟悉,不是所有教师都能胜任此项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路径选择

要使上述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开发与整合,需要从建立“一个体系,三个机制”的路径着手:

“一个体系”是指建立学校党委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工作体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成效如何,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只有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活动所需的政策和经费保障,使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可以成立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其他相关教学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及专家组成全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思政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各院系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牵头,思政部教师与院系辅导员联合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具体负责指导管理本院系班级学生思政课程实践活动。

“三个机制”是指各部门互相协同配合的横向沟通机制、“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互补机制、校内外人力资源实践教学队伍的整合机制。首先,是建立各部门互相协同配合的横向沟通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部是主渠道、主阵地,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全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检查、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工作,审核经费使用情况,总结评比教学效果、核报工作量等;教研室为本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单位,具体负责本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组织本课程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此外,校党宣、教务、学生、团、招就等部门和各院系,这些都是承担大思政职能的单位,尽管各自分工侧重不同,但同样都肩负着培养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修养任务。目前这些部门相互联系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应当深化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实践教学的展开。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指导部门,党委宣传部负责把握实践教学活动的政治导向,协助做好宣传工作;教务处是统筹全校教学工作的枢纽,不仅审批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平台中起重要作用,还负责核发专兼职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津贴,检查、督导全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各教学系党团总支在组织入学教育、国防教育、就业教育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团活动、心理咨询等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积极协商、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学生实践课程考核部分的成绩评分与鉴定工作。其次,建立健全“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互补机制。统筹规划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高校是文化的圣地,精神的殿堂,也集聚了大量广博的人才,这些不可多得的现有宝贵资源本身就值得我们充分发掘和利用,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服务。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广泛吸收借鉴校外一切可以利用的优秀资源,为我所用。“引进来”就是根据思政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思想道德教育角度请来一些模范人物、优秀的校友、杰出的企业家、知名的专家学者、文化人士,为广大学生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报告或召开座谈交流会。既可以丰富充实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又可以直接生动地树立身边榜样来激励青年学生,受众面广,费用不多。“走出去”就是引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行走广阔天地,到农村、工厂、社区、部队参观学习考察,了解体察国情民情;到革命圣地、博物馆、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当然,由于学生人数多,根本无法做到完全由思政课教师统一带队、统一组织,可以由思政部和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共同制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进行整体策划安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分散灵活进行。再次,校内外人力资源实践教学队伍的整合机制。教师是思政课建设的灵魂,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合格的过硬的教学队伍。由思政课教师、职能部门人员、辅导员老师等共同组成。当前本科高校思政课共有五门课程,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简称“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形势与政策。各门课内容既相独立又相关联,虽然按照规定每门课程都有实践课时,如果分别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时间、师资、经费上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将各课程的教师统筹安排,相互协作配合开展。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学时、学分、时间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等组成。课堂实践一般由任课教师安排组织。而其他实践活动人数众多规模宏大,仅靠任课教师一己之力无法承担,需要众多的老师协助配合,负责安全、纪律、交通等事务。在这方面,政工干部特别是辅导员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这是他们的强项。唯有如此,实践教学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学校之外人才济济,其中有不少是可以利用的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政教育的资源,他们有着独特的自身优势,也蕴藏着深厚的育人力量,应当重视这支队伍,借助他们开展实践教学。

[本文系2015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概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研究》(编号:2015JGSZ006)和2015年太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课题《概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与整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万远英,王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点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2] 牟德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设置的思考.思想研究,2006(5)

[3] 刘芬.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思考.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作者简介:葛振纲,太原师范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学与研究。)

(责编:贾伟)

上一篇: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推动青年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