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青年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时间:2022-08-14 08:43:22

推动青年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摘 要:文章以塔里木工程处为例对青年员工思想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推动青年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增强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必要性、措施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青年员工 思想现状 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08-02

2014年是集团公司地面建设专业化重组实施的第一年,在新的形势、新的市场面前,唯有独特、尖端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抢得先机、占领市场,持续发展壮大企业。笔者所在的塔里木工程处现有员工约109人,其中青年员工占企业人数的70%,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干,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如何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中坚支柱力量,带动企业大步向前显得至关重要。推动青年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是关键环节,增强青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有助于促进员工个人目标及其所在企业目标的统一与实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企业青年员工的动机与需求,分析当前企业青年员工思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探寻合理有效的提升方法和手段,逐步构建企业青年员工不断向上的体制,对于激发企业青年队伍的整体活力、迸发工作热情、创造工作业绩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以本单位青年员工为研究对象,以“你想参与单位管理吗?你有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吗?”为主题召开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分组讨论,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出发点,探讨青年员工对当前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对社会、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对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以及成功、幸福等指数的评判标准,对“中国梦”与自己的目标的接近程度,对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争创“青年文明号”等实际成效的认识,对他们的需求类别、工作动机、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梳理。通过研讨,对我处青年员工思想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推动青年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增强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的必要性、措施及实现途径。

一、企业青年员工思想动态现状及原因分析

塔里木工程处是中石化中原油建工程有限公司下属在塔里木油田参与地面建设施工任务的一家专业施工单位,现在册人员109人,其中35岁左右的年轻员工占70%,随着本地资源开发有限,塔里木工程处多年来一直在寻求开发外部市场,施工地点遍布在塔里木油区。集团公司地面建设专业化实施重组之后,塔里木工程处在技术水平和人员管理上突显出一些新的问题:(1)施工技术水平出现青黄不接。随着老同志的退休,新同志参加工作时间短,严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单位虽为每一位新员工进行了进厂培训并安排了师傅带领,但是,随着施工项目点多面广,人员流动性大,跟着师傅学习的时间有限,新员工在施工中存在着经验不足问题,技术水平明显下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2)长期收入差距,出现苦乐不均,思想停滞状态。青年员工对企业期望值一般较高,但随着外部项目和家里单位长期收入差距,出现苦乐不均的现象,即使本单位员工上外部项目施工,总是去过的同志优先,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外出的总是外出,在家的总是在家,长此以往收入差距就显现出来,这种非均衡性发展,使一些在家的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不平衡心理日趋凸现。慢慢地冲劲儿没有了,“混日子”的思想流露了出来。(3)存在“吃大锅饭”式的工作态度。青年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较高,工作上积极热情。但是在经过努力付出之后,没有得到领导和组织上的任何回应,员工心理容易产生失落感,感觉是不是自己的付出没有价值,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没有达到自己的收益目标,横向对比其他员工,发现原来大家干不干、干多干少都一样,于是“吃大锅饭”式的工作态度日渐滋生。工作效率随之降低,工作业绩随之下降。

二、改变企业现状,调动青年员工积极性的措施

青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管理之道,惟在用人。拥有一支充满青春、充满活力、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员工队伍将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企业要想创造最大的财富,必须拥有完善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只要你在某个方面有能力、有特长,企业将会把你输送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自由充分地展示自己。

塔里木工程处青年员工较多,他们可塑性强,有活力,有冲劲,似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企业内部,可以促进企业的大步发展。因此把思想觉悟高、管理能力强的青年员工进行提拔,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必然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推动青年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加快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1)加大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理论学习,让“中国梦”变成自己的前进动力,引导青年员工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青年员工时刻提醒自己唯有前进才能不落后,才能有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机会。思想永远向前,脚步永不停止,做一个努力前行者。(2)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制度。激励制度是管理体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切实可行的激励管理体制,正确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在激励的刺激下员工往往会创造超额的价值,也让员工切实感觉到工作起来有目标,有动力。(3)给青年员工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任何工作都有出现纰漏的时候,在责任面前领导要敢于承担,为青年员工提供更大胆的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给员工犯错的机会,而不是有了问题员工的错,有了荣誉领导管理的好,要让员工不怕出错,出错了及时纠正,在锻炼中积累经验和教训才能成长成才,温室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青年员工要像雏鹰一样敢于在辽阔的天空翱翔,而企业就是要为青年员工提供一片辽阔的蓝天,让其自由翱翔。(4)留住人才,委以重用。人才的重要性大家都在说,并且都明白人才就是企业发展的生命。但是往往有能力、有技术的人都想到外面闯一闯,在家干活不拿钱,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往外挤。家里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人才都外流了,怎么办?堵住缺口留住人才,委以重用。要留住人才,企业要必须给员工几个机会:做事的机会,赚钱的机会,成长的机会,发展的机会。任何企业如果做到了提供给员工这几个机会,人才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企业的发展壮大指日可待。

三、增强青年员工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的措施

近年来,单位新进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员工,远离家乡,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事,思想上容易出现波动,感觉没有归属感,更谈不上自豪感和责任感,怎么样让青年员工尽快融入到企业的“大家庭”中来是个很棘手的问题。第一,发挥共青团凝聚作用。共青团是青年员工活动的团体,企业可通过团支部组织多种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作用,并积极为青年员工岗位成才搭建良好的平台,使他们在团组织的领导下看到自己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并能快速熟悉周围环境,感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归属感,同时也促使了青年员工为单位又好又快地发展汇聚青工智慧和力量。第二,发扬基层实干精神。技术能力来自一线施工经验。企业可安排新进员工从基层生产一线干起,磨练他们的意志,增长他们的实干本领。在施工中积累经验,创新创效。通过在一线的实际操作施工,让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紧密的结合,为后期参与施工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第三,增加培训学习机会。施工技术及规范要求不断更新,陈旧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施工要求。因此,企业可根据施工情况,不定期输送青年员工“外出”培训和学习。通过培训和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至最新状态,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重视,是提高归属感和自信心的一种途径。第四,重视综合能力提高。当今社会,复合型人才是我们着重培养的目标。然而很多有能力、有表现欲望的员工总是没有机会和场合施展自己的才能,要尽量避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一个员工的进步,绝对不是单单看他工作多卖力,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缺少了灵活的处事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可积极选拔青年员工参与各类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的筹办工作,尽量多地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他们的沟通组织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以及应变处置能力。第五,增强团队战斗力量。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团队战斗力量是增强员工自信心和责任感的良好途径。团队作为一个集体,是一个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力量,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竞争。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活力团队,是一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一个关键,也是企业员工是否有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体现。青年员工在一起有共同语言,更容易坐在一起、说到一块儿。因此打造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的团队,可以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最终实现最高的工作效率。第六,加大宣传表扬力度。长时间平淡安逸的工作会减弱人的竞争意识,企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岗位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让青年员工从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成绩突出,工作优秀的青年员工要赋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政治待遇,对他们的成绩要加大宣传表扬力度,树立典型和榜样,使其增强信心,增加干劲,充满自豪感。青年员工自豪感容易满足,同时对外界的看法较为敏感,思想容易受外界影响有所波动。因此,对工作积极优秀、做出业绩贡献的青年员工进行表彰和大力宣传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云南电网屏边供电公司课题组,张重昆.青年员工需求分析与激励探索,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20)

[2] 李建宏,冯瑞波,王永政,等.优质高效选煤厂建设实践.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

(作者单位:中石化中原油建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濮阳 457000)

(责编:若佳)

上一篇: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路径的构建 下一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