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备课应关注学生

时间:2022-09-27 12:35:35

新课程下语文备课应关注学生

摘要: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束缚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备学生永远最关键。要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备课 关注学生

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束缚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备学生永远最关键。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不能搞生硬的牵引,教师应灵活地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教师都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高低都是不同的,其实,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类型也是不同的。以往,教师比较关注学生智力的高低,而忽视学生智力类型的不同,通常是按照一种智力类型去要求一群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不去关注其他智力类型学生的表现,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为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不同的“跳一跳”,让每一类型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同时,也应该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使每一类型的学生都能收获到果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些好学生。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过去,在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甚至被排斥在课程之外。现在,建构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补充与剪裁,让学生多进行有经验的操作与实践,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想像一下背后发生的故事,并组织成一段完整的话,讲给大家听。”这样的教学环节或设计一些“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这样的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活动,使学生的经验成为获得新知识的课程资源。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练习、回答问题和记笔记,活动比较整齐划一且呈现集体化的特征,教师也比较习惯于统一的指导。在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就突显出来了,并且呈现出个体化的特征,教师的学生关注变得更为复杂和细微了。教师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使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得以尽情的发挥。例如:备《春》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盼春,第二部分是绘春,第三部分是颂春。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颂的同学也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这样的课堂设计实施起来就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4、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新课程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因而也将学生的处境和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状态、反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下走出来,在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给学生设计一个自由、安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备小说类课文的第一课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步骤:“第一,学生默读‘课前导语’、了解作者、明确本文的学习重点。第二,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第三,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第四,学生自由发言,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小说的主题。第五,学生总结阅读小说的一般性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就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谈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而这种定位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备课。因此,教师的备课就不能只停留在写教案上,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接受新的挑战,让备课“功夫在课外”,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要加强自身文化积淀。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在备课时,语文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知识型主持人”,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要以强烈的母语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要让学生有开阔的思路,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在发散式教学上下功夫,长期的发散性思维必将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增强了课程教学的趣味。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下一篇:语文课程实施愉快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