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像与吴道子画风

时间:2022-09-26 09:56:29

摘要:敦煌莫高窟第103窟是盛唐时期开凿的洞窟,壁画保存完整,艺术价值较高。尤其是东壁门南的维摩诘像,受到艺术史家的高度关注,认为具有吴道子画风。文章通过对该窟年代问题的探讨、维摩诘像与吴道子画风的比较,认为第103窟艺术风格可能旱于吴道子时代,该窟艺术成就是当时寺观艺术处在高峰时期的产物。

关键词:郭煌学;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诘像;昊道子;吴家样;盛唐艺术: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敦煌奠高窟第103窟为盛唐早期洞窟,全窟壁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充满轻快灵动之韵感,最能诠释鲁迅《论“旧形式的采用”》中评说唐代艺术时所说的,“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该窟东壁门南维摩诘像以线描为主(图1)。笔迹磊落,恣意墙壁,最为人称道,认为有吴道子(吴道玄,约690一约760年)之风,代表了8世纪中国绘画的成就。金维诺先生在《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论吴道子及吴家样之光辉成就》一文中指出:“敦煌第103窟的维摩变,笔迹磊落,略施微染。维摩诰的形象不似以往着重表现示疾之容,而注意刻画辩论时的气氛。壁画在用笔设色与形象塑造上明显富有吴家样的特点。”石守谦先生在《盛唐白画之成立与笔描能力之扩张》一文指出:“于此《维摩像》所见笔描概括与表达结构的能力,不仅超越了另一类墨晕式白画的《照夜自》者中的线条,也非汉晋传统中国笔描所能想象的。其成功当非一独特的例子……《维摩像》笔描的成立也并非个人的成就,而系当时画家群在承继前人的遗产后的进一步开展。其中当然有特别突出的大家,如吴道子,但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项8世纪集体的成就。敦煌第103洞之《维摩像》显非吴氏之亲笔,但在表现上却非常符合文献上所称述吴道子的成就。”

一、吴家样的特征

吴道子在中国古代画史上赫赫有名。有“画圣”之称。《历代名画记》卷九记载吴道子“初名道子,玄宗召人禁中,改名道玄,因授内教博士,非有诏不得画”。但古代艺术家不借助寺院就无法获取更大名声,吴道子常潜出宫外画寺观壁画,(唐)段成式《寺塔记》卷下记载长安“崇仁坊资圣寺净土院门外,相传吴生一夕秉烛醉画”。记平康坊菩提寺“初,会觉上人以施利起宅十余亩。工毕,酿酒百石,列瓶瓮于两庑下,引吴道玄观之。因谓曰:‘檀越为我画,以是赏之。’吴生嗜酒,且利其多,欣然而许。予以踪迹似不及景公寺画”。记光宅寺曼殊院“其上层窗下,尉迟画;下层窗下,吴道玄画,皆非其得意也”。吴道子置“非有诏不得画”之禁令于不顾,频频外出干私活(有学者认为是人宫之前所绘),以致出现菩提寺壁画不如景公寺、光宅寺壁画“非其得意”等粗制滥造现象。《寺塔记》卷下又记宣阳坊静域寺“院门里南壁,皇甫轸画鬼神及雕,形势若脱。轸与吴道玄同时,吴以其势逼己,募人杀之”。雇凶杀人之说甚不靠谱,但说明当时皇甫轸等一批优秀画家的绘画水平与吴道子相当,可见吴道子也非无人可及的“画圣”。

吴道子的画在当时就为大众所知所赞,杜甫(712 770)天宝八年(749)作《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中夸赞吴道子的画日:“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岁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中,对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总结,对吴道子绘画艺术用墨最多,认为吴道子取得的艺术成就,一是书画同体,“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二是不假界笔直尺,“夫用界笔直尺,是死面也”。

吴道子弟子颇多,他的画风在五代、宋时期依然十分流行。,《历代名画记》卷二记载:“卢棱伽、杨庭光、李生、张藏并师于吴,各有所长,棱伽、庭光为上足。”卷九“卢楞伽”记载:“卢棱伽,吴弟子也,域迹似吴。”同卷“杨庭光”记载:“杨庭光,与吴同时。佛像经变、杂画山水极妙,颇有似吴生处,但下笔稍细耳。”但目前所谓的吴道子原作存在很大问题,我们只能根据属于吴家样的作品来理解吴道子的艺术风格。黄苗子《吴道子和唐绘画》一文指出:“我们看到敦煌唐代壁J面(如维摩变)、永泰等三墓的壁画,加上《送子天王》《朝元仙仗》、李公麟的《维摩演教》等,就可以大致了解吴道子的作品。”。即需要从石窟壁画、唐墓壁画和宋代武宗元、宋代李公麟的绘画看昊家样的绘画特征,其中配这段文字的石窟壁画用的插图即是莫高窟第103窟维摩诰像。

吴道子原作今已不存,有学者认为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送子天王图》为吴道子原作,该图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学界对是否为吴道子原作争议较大,黄苗子《吴道子事辑》一书认为:“今天流传下来一般认为吴道子的作品是《送子天王图》。但无论是线条、笔力上,或作品的人气韵上看,都很难断定是吴道子的亲笔。”现在只能从画史的描绘来理解吴道子画风(吴家样)。

吴家样最主要的两个特征是:傅彩简淡、落笔雄劲。

1,“不施色彩”或“傅彩简淡”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曹吴体法”认为是:“吴之笔法,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日:‘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接着在“论吴生设色”中进一步介绍说:“吴道子画,今古一人而已,爱宾称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不其然哉。曾观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或有墙壁间设色重处,多是后人装饰,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寺塔记》卷上记载长安长乐坊安围寺:“东禅院,亦曰木塔院,院门北西廊五壁,吴道玄弟子释思道画梵释八部,不施色彩,尚有典刑。”《图画见闻志》卷二记载五代画家宋卓“T画佛道,志学吴笔,不事傅彩”。《图厕见闻志》卷三记载晚唐荆浩“善画山水,白撰《山水诀》一卷,为友人表进,秘在省阁,曾自称洪谷子,语人日:‘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荆浩所言吴道子画“有笔而无墨”正是吴道子“傅彩简淡”的风格

2,“落笔雄劲”、“势若风旋”

上一篇:钢架辅助平台在跨江电缆桥施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门架堆垛叉车载荷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