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09-26 06:28:03

艺术设计与绘画之间的关系

摘 要: 艺术设计运用创造性思维,从整体和具体细处都属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绘画与艺术设计影响深远,艺术设计最终还是不能与传统的绘画或者其他工艺决裂。

关键词: 艺术设计 绘画 现代绘画

艺术设计是在现代绘画基础上的一种延伸。艺术设计运用创造性思维,在整体和具体细处都属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对总体的安排和结构的处理以逻辑思维为主,对造型和表面装饰的处理以形象思维为主,二者不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进行。

现代绘画与平面设计同样都是个性的表露。回顾绘画的发展史就会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每一位杰出的大师都曾经创造过极端个性化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画家、设计师们,尤其是现代派的一些大师,他们在创作时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其作品的社会性。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现在个性化上,通过作者对美的形式法则的特殊理解而存在着。任何一位伟大的画家、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因而创作者必须把自己个人的主观意志潜能释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

然而,现代绘画与艺术设计在这个飞速的时代产生弊端主要是因为早已经历过绘画造型的鼎盛期,以突破前人的思路,求得更开阔的道路而采取个性化的创新手法。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反映这一时代特征,是设计工作者的主题。架上绘画现状低迷,而西方的艺术设计手法又繁复多样,因此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样式开始结合,多样化地表现艺术性主题。而很多艺术品只考虑创新,增添怪异手段,却缺少对审美的方向性问题的考虑。

一、艺术设计和绘画的差异与调和问题

绘画的传统深刻而持久,随着时间之推移,其内容和形式经过不断的融汇、锤炼、积淀,愈益形成一种传统的伟力,愈益鲜明、精纯而独到,以至许多方面均难以为继,而令创新者久久束手徘徊。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依赖商品。设计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为市场服务的。设计的最终价值来源于客户的满意、商品价值的实现、市场需求的满足。设计师必须揣摩客户的心理使方案得到通过,另外,客户可能对市场的把握、了解远胜过设计师,设计师缴尽脑汁的创意想法最终还是依附于客户的评审。设计也依附市场这根指挥棒。而绘画的本质是实现对美的追求。绘画与设计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个性化”与“依附性”方面,还体现在对形式美的规律追求的差异性上。

二、设计借绘画所用

绘画对美感的追求还表现在材质、肌理和表现手法上,它是在长乘宽的二维平面上利用形、色、肌理,或者说利用点、线、面或黑、白、灰及色彩、肌理等手段来传达人类或艺术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现代绘画综合材料的运用表现在扑朔迷离的肌理运用上。绘画也用混沌含蓄的有限笔墨表达意境,这些手法在设计中也偶尔能见到,只是借用绘画的表现手法或借助绘画元素来完成设计的段落而已。例如有的设计作品在表面上是追求绘画中的空灵和气韵,而更深刻的是将图形元素溶入到现代设计原理的图形构造中去。这种类似绘画的空灵美,只是设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现代主义设计主要从意识形态出发,将之放置到现代主义运动的大背景中去。现代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使之不断发展。而设计活动自身的特质和发展变化规律,也影响到我们对其它相关设计活动的理解。设计中的技术和艺术都影响着设计史的发展。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互不可缺,两者完美结合可以造就优秀的设计,反之则造成失败的作品。

技与艺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手工业时代艺术设计的辉煌。新艺术运动打破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矫饰风格,向大胆创新的方向发展。“新艺术”也同样在艺术和技艺方面找平衡点,以保持传统艺术的精髓。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客观化也得益于绘画,这种趋势始于塞尚,发展于立体派和抽象主义。而艺术观点的要旨――结构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塞尚认为什么外部条件和结构都不能改变事物的结构,而艺术家必须把事物纳入这个秩序中来,使事物成为结构中的有序。他尝试用结构的观点去认识和概括一切对象。立体主义现代运动者也受益于此思潮。他们将几何方式推向极致,并摒弃了空间透视,强调理性规律在真实中的表现力,认为画家自身的绘画语言具有的抽象张力创造了新的世界。

艺术设计遵循理性主义,用几何形体和简约抽象的色彩概括客观对象,成为大机器生产的必然和最佳选择。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主义设计,即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它们严格遵循几何式样,追求那种来自于机械的严谨与精确,努力寻求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艺术语言和设计语言。从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设计中我们能看到,技术和艺术达到了最佳的结合,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最佳结合,现代主义设计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最稳定、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风格,以致在后期发展为风靡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可以看作是国家大工业化形成的衍生形态。设计与绘画艺术的平衡也是动态的,而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也促成了艺术多元化的发展。

作为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现代主义设计有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它的确切定义、面貌特征、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等,都极其复杂,而现代艺术本身、现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互动关系中也有许许多多细致的问题等待我们的分析整理。设计中技术与绘画艺术是互为的关系,它们互相渗透和吸收对方的精髓。现代艺术中的客观化趋势与现代主义设计的联系,以及现代主义产生的内在动因,都可以让现代绘画与设计之间发现更多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一种图形化的抽象符号语言。而现代艺术设计不同于架上绘画,它需要一目了然、简洁明了,概括性极强。现代设计运用多元手法突出重点,将不同比例、时间空间的元素相结合,运用象征给人启迪。构思超载现实,构图概括,形象夸张鲜明,醒目地渲染主旨事物,赋予画面更广意义。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灵之感,以无形表达有形,也在设计中被极好地利用。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大师也以意念为先,用形得神韵,不断创新,以灵活取用为创意原则,和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类似,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的现念相得益彰。更有作品运用了中国的水墨技法和现代电子技术特殊的肌理效果,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感染力。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强调变化中的均衡,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屡见不鲜。现代招贴艺术设计也大量运用了古代或现代的民间工艺,概括多变的形式之美,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而也给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厚的养分来源。复杂到单纯、丰富到简练的提炼过程,也是我们从传统绘画中走出所造就的。

三、设计规则蕴含着动态生命的整体表现

多元与凝聚、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都不要独舍一端,只有明白融合的要义,才能产生出更具涵义的艺术张力。反观历史,艺术设计与架上绘画直到今天仍然相互影响与交融共进。从架上绘画之象征到设计中意念的传达,从空间处理到图形设计的空间感与虚拟性,以及建筑设计里的含蓄寓意,设计与绘画在冲撞与交融中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周来祥.中国美学主潮.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上一篇: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 下一篇:“玄”词义引申系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