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6 03:38:12

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中的运用

摘 要: 本文就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方法改革尝试之一――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中的运用作了简要介绍,并指出了反思法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反思法 历史与社会 运用

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加工、转化进行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知识的建构,而反思则是自我建构的高级阶段。学生学习反思需要学生把自己的活动对象作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时产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产生了内在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转为内在的需求。当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时,学生就会对知识进行主动选择分析和批判,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反思法的含义

反思法是指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学生选择能达到目标的最适当的学习方法;检测达到目标的情况,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总结自己达到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倡导学生对学习成果、学习策略、学习进程进行反思,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

2.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2.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改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作为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师生反思又是提高这两种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现在大多数学校教学部门对教师的反思工作的落实都比较重视,教师自身在教学工作中也很重视对教学的反思。但对学生的反思学习则提得不多,甚至有些教师根本就不知有学生反思这一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探索并运用学生反思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2.2历史与社会的课程目标要求。传统的历史课过分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传统的考试模式要求学生要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理论,所以就出现了“填鸭式”的教学,在整个课堂中教师是唯一的演员,教学过程就是“满堂灌”。但是新的历史与社会课在课标上要求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学习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这种三维目标的达成靠传统的教法和学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若通过反思性学习来促成三位目标达成就显得容易得多。

2.3学生学习状况转变的需要。历史与社会课的许多知识只是蜻蜓点水般呈现,所以显得只是特别多且散。考试内容多且材料信息容量大,考试题型多变。这些特点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许多学生尽管学习很努力,很辛苦,但效果并不佳。最后这些学生自己也糊涂了:“我到底是不是学习历史与社会的料?”“我怎么花了这么多时间,成绩就是上不去?”“我是不是变笨了?”其实通过观察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陈旧,他们只是在机械地看、背、练习。对于哪些内容要重点学,该怎样学,哪些内容要多联系实际,哪些内容要课外去自我补充,学习成功了或失败了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等他们根本不会反思。相反,部分善于反思的学生就学得很轻松,他们通过反思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质量。因此,对学生进行反思学习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

3.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中的运用

近两年来,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我始终把指导学生反思学习作为自己教学改革尝试的重要做法。在实践中我把学生学习反思分为三大类型:常规反思、典型内容反思、典型事件反思。

3.1常规反思。在经过一段时间摸索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一份历史与社会课学习自我评价表,这是学生反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与社会课学习自我评价表

在此表中,我设计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自我评价五个方面内容的反思。

3.1.1学习目标的反思:(作业是否完成?今天历史与社会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吗?)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或单元教学前制定各自的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目标。一节课或单元学习结束,通过联系或考试,看一下自己的历史与社会课学习目标是否实现。如果实现了,学生就可以进行成功经验的反思。否则,就要反思失败的原因,制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3.1.2学习资源的反思:(不懂的地方是否主动请教他人?课外学习有多少时间?上课前时注意力是否集中?课堂发言是否积极?)要求学生明确,作为学习者,他们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可以是教师、课堂的教学、同学间的交流、课外时间等。引导学生对上述几种资源可利用性的反思,确立自己应该充分利用哪些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3.1.3学习内容的反思:(上课的准备是否充分?课堂联系都会做吗?对今天所学的东西复习了吗?今天的学习与昨天相比怎样?)学习内容的反思可以有课前的反思(课前准备)、课后反思(课堂练习)和总结性反思(复习与对此)。课前反思要求学生对前一节历史与社会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与回忆。这样不但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迁移,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知识结构的形成。课后反思要求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对该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与反思。这样可以促进新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巩固,有利于知识解雇的完善。总结性反思要求学生在一天学习结束时,对当天所学的历史与社会课知识的全面反思,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

3.1.4学习方法的反思:(学习方法使用情况怎样?对今天所学的东西复习了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尝试不同的方法,反思其有效性。最后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和老师的指导,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学习方法。

3.1.5自我评价的反思:(自己的感情和意见)这一反思内容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牵涉到学生对自我的客观性评价,牵涉到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学习及行为表现作客观的评价并加以改进。

以上评价表在上完历史与社会课的当天填写,并通过填写来进行自我反思,强化反思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3.2典型内容反思。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源于历史和今天的社会。因此,内容大多数与学生自身实际,周边实际环境相关。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资源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学生反思能力。比如:在讲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历史与社会课中,这样可供反思的典型内容很多。通过这些典型内容的反思,学生能在反思中增强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这种能力的培养正适应了新课程改革下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发展趋势。

3.3典型事件反思。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诸如成功、挫折、意外遭遇等事件与困惑、自卑、悲观等,比如说考试的成功与失败、学习的进步与倒退。教师在这种现象出现后要指导学生对所遭遇的状况进行冷静思考、分析原因,树立改进的意向,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4.反思法在学生学些历史与社会中的作用

经过近两年的学生反思学习实践,结合上表的数据,我发现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反思促进学生思考到底期待从学习中得到什么,使他们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然后努力提高自己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后,其学习就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另外,在学生的反思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与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他们就能充分地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与可利用的机会为自己的学习与发展服务。这样学生学习的空间就不仅是课堂,而且是家庭、自然与社会。学生学习的时间也不仅仅是课内,还无时不在。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会在他们不断的反思中得以提高。如反思当天学习的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在睡觉前“放电影”的方法,对记忆当天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效果。有一个学生在尝试之后是这样对同学们说的:历史与社会课老师让我们睡觉前“放电影”的方式来反思当天学习的内容,这样做有利于当天所学知识的记忆。昨天晚上,我照着老师的话把昨天所学的“一国两制与祖国繁荣大业”的内容回忆了一遍,今天早上起床后对昨晚没回忆起来的东西看了一下,然后再对昨天的课进行回忆,我发现基本的内容都能回忆起来。看来若能每晚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放电影”,学习成绩肯定能提高许多,我应该坚持用“放电影”的方法学习。

结语

总之,教师的反思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反思更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了他们自我教育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条件,通过适当的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在反思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并为其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巴里斯著.袁坤译.培养反思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反思.汕头教育局信息网,2004.

[3]张志泉.论学生学习的反思.扬州大学学报,2003.2.

[4]陈琦.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践,1998.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历史知识的复习方略 下一篇: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