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田: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拓荒者

时间:2022-09-26 03:01:14

李书田: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拓荒者

提及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一个人是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他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拓荒、奠基以及发展方面作出过突出贡献,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各项制度的确立付出了毕生心血,而他的一些教育主张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正因此,他始终受到人们的敬仰与追念。他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拓荒者――李书田。

历经磨难终成器,传承北洋著华章

李书田,1900年2月10日出生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新房子村。他年少聪颖,且自幼喜欢读书。成年后为自己取耕砚,也许是冥冥之中安排,耕砚二字也成为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17年,年仅17岁的李书田以优异成绩考入我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预科进行学习。6年以后(1923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系。毕业之后,即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继续在土木工程专业深造学习。1926年,他以各科平均成绩高达99.5分的优异成绩以及一部长达1000多页、共计60万字的《铁道管理工程经济》论述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并如期获得博士学位。1927年,应时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的邀请,李书田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任教。1932年-1948年间,先后担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西北工学院院长、泰顺北洋工学院院长和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院长等职,成为北洋大学掌校时间最长的领导。

李书田初掌北洋大学之际,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历经磨难、步履维艰之时,此时的北洋大学也同样面临着磨难重重、发展迟缓的严重问题。1929年,北洋大学突遭大火,积累了27年的地质系及一部分工矿科的设备、标本、文献以及水利、理化各教室全部被烧毁。这一突发事件使北洋大学遭受重创,各项工作难以维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和教育部针对北洋大学的办学资格进行重新认定,为此专门下发有关规定将北洋大学“降格”为北洋工学院。时任华北水利委员会秘书长的李书田于1932年秋临危受命,挺身担起了北洋工学院院长的重担。同时,也将振兴学校的重任揽于己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北洋大学首当其冲遭到了日本战机的狂轰滥炸,由李书田一手创办的第一水工试验所惨遭摧毁。7月底天津沦陷,北洋大学的大部分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部分珍贵的实验标本和仪器也被日军劫掠至东京。这次劫难对北洋大学造成了重创,很多人都对其前景感到悲观。然而,正是通过以李书田为首的一些先驱仁人的不懈奋斗,纵使屡遭艰难险阻甚至被迫数迁校址,也没能阻挡住北洋大学发展的步伐。可以说北洋大学正是在磨难与苦痛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也正是在这种拼搏进取精神的指引下,学校才能够历经磨难而不倒,最终犹如涅凤凰一般浴火重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北洋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以及“严谨治学”的校风逐渐形成并得以流传至今。这一时期北洋大学能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领跑者,李书田居功至伟。

拓荒教育为民族,严谨求实传今朝

在执掌北洋大学的16年间,李书田注重从学习风气、教学思想、教学质量、师资建设、设施设备投入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造。这种改造使得北洋大学重焕勃勃生机,也为其“实事求是”校训以及“严谨治学”校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他费尽移山之力的苦心经营下,北洋大学为中华民族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栋梁之才,而其所提倡的严谨求实的精神更是影响深远。

大力倡导严谨求实的学风与教风 李书田在正式执掌北洋大学之前曾经在多所大学任教并担任教学管理工作,这一经历对其教育教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1930年5月,他出任唐山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一职,在担任院长的头两年还兼任了研究所分所所长。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提出打破原有单学科办学的局限,恢复设立矿业工程系并成立相关的试验研究所。在其办学思想的指引下,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一跃成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同时,在李书田的直接指导下,该校还制定了具有建校大纲性质的《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专章》,这也是该校历史上最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对学校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2年秋,李书田出任北洋工学院院长一职,3年后兼任该校工科研究所所长。履职北洋工学院的李书田延续其教学质量第一的教育教学思想,大力倡导严谨求实的学风与教风,并视其为培养高水平工程师的不二法门。

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立校兴学的根本 李书田始终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立校兴学的根本,治校期间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第一,注重从制度方面来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他非常重视学校的制度建设,通过完备的学校制度来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在他的亲自参与下,北洋工学院制定了《国立北洋工学院院务会议规程》《国立北洋工学院学则》《国立北洋工学院暂行组织规程》等一系列完善具体的治校规章制度。正是在这些制度的指引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第二,始终坚定不渝地秉持“重质不重量、贵精不贵多、宁缺毋滥”的治校原则。在录取新生时,他主张不设定具体的招生名额,而是根据所报学生的实际水准来确定实际招生名额,也就是通过参加考试学生成绩的优秀与否来确定其是否能够进入该校读书。

据相关历史材料显示,1934年北洋工学院机械系计划招收45名学生,但是最终的实际录取人数仅为11人。而当时北洋工学院的入学考试难度也极大,数理化试卷全部用英文书写,这也就在无形之中抬高了入学门槛,进而保证了生源质量。学生入校以后,更是从各个方面加强教育、管理。《国立北洋工学院学则》对涉及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各项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通过这些规定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等到一学期结束之时将总成绩张榜公布,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高度重视学校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壮大 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基本保证。李书田在执掌北洋工学院期间始终把提高学校师资力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第一,始终把延聘优秀教师作为关系学校教学成败的关键来抓。为此,他曾就延聘教师资格明确提出“本校教授非博士不聘”。由此可见其对教师要求之高、期盼之大。然而,虽然提出了“非博士不聘”的延聘教师标准,但是在实际招聘过程中,他更加注重对一个人学识能力、科研能力的衡量与考核。如果一个人徒有博士学位而没有与之相符的能力与水平,那么这样的人想进入北洋工学院任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第二,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管理,在全校大力营造能力为上、人才第一的良好氛围。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他坚持能力为上、人才第一的基本原则,不唯学派、资历、职位来评定与考核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只要一个人具有一技之长,能够满足从事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他就主张要不拘一格地大胆予以录用。同时,在人才录用完成之后,学校还要从各个方面来提供能够保证其发挥才干的公平舞台,使其能够不断成长。正是在李书田的积极努力下,这一时期的北洋工学院人才济济,汇集了如茅以升、高步昆、魏寿昆等为首的一大批学界精英,为保证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第三,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严格要求,强调教学中要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他始终坚持学生为本、教学为重的思想,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与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自身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在对待教师的态度上,他始终坚持一视同仁,对所有教师都严格要求,随时随地对其进行抽查。也正是在李书田的严格要求下,教师出于自身责任感对学生也严格要求,这也为培养优秀学生创造了条件。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李书田十分推崇《春秋公羊传》上所提到的“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并把其视为搞好工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他认为在工程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将“巧心”与“劳手”紧密结合起来。如果只重“巧心”轻视“劳手”,那么就会成为只懂理论而无具体实践能力的空头理论家;反之,如果只重“劳手”轻视“巧心”,则会沉溺于实践而成为缺乏学理指导的“老木匠”。因此,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就必须将“巧心”与“劳手”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由于传统的学校教学更多侧重于理论教学,为弥补实践性不强的缺点,李书田注重从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出发来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要增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实习锻炼的机会。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学校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提供实习锻炼机会,以此培养和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一时期,学校除了为学生在校内提供各类实习和实验机会外,一般还会从三、四年级开始,在每年的寒假或暑假,通过安排参观、实地考察、实地测量或进厂学习等方式来为其提供实习锻炼的机会。每个专业的实习时间也会根据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学校还为学生的实习锻炼提供各种物质保障,学生在实习中的车旅费用、行李费用等一律由学校承担。同时,学校还为每个参加实习的学生提供每天的饭费补助,以此解除学生参加实习锻炼的后顾之忧。学生的实习报告、记录本经考核,作为该科目成绩的一部分,如不及格则随下一班重修。此外,各系增设了不少实验室,添置了许多设备,为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李书田还在学校大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积极倡导开展各种学校文体活动、创办专业学术团队、奖掖优秀人才等。这些工作都为当时的北洋大学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他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为实现北洋大学的振兴与壮大,同时也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定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正因这些贡献,李树田可以毫无愧色地自立于中国伟大教育家的行列而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与追念。

上一篇:美国高校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浅谈语文程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