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对民政建设的影响

时间:2022-09-26 12:27:34

网络政治对民政建设的影响

作者:温淑春 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在网络政治参与中,政府决策实施过程与公民的反应过程几乎可以同步进行,这也大大增进了政府与公民的交流互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求各级政府要以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公众、组织和媒体对公共事务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形成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增强公共事务决策和执行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而网络政治参与正是基于网络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形式,也是保障公民民利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作用,民众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也日渐高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8.3%[2],这表明网络和网民群体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也预示着互联网为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参与平台和空间。网络问政的兴起,凸显当今社会公民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通过网络参与决策和社会管理的要求逐步提高,网络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我们党和国家政治建设和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SARS危机中信息公开问题、2005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2007年发生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厦门PX事件、华南虎照事件、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到2010年宜黄强拆自焚事件、2011年广东乌坎事件等等公共事件,都有网络的深度参与。数量庞大、无所不在的网民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的重要形式,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网络政治参与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民众政治参与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较为灵活的参与手段,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然而,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一)网络政治参与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正面效应第一,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政治责任感和独立的政治人格,将会促使新型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随着网络政治参与的不断发展,网络带给现实政治民主生活的变化逐渐显现,公民的权利意识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巩固。第二,网络政治参与拓展了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成为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动力。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只有当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逐渐找到并采用了与要达到的民主目标相一致的技术或方法,并将其遍布到我们共同生活的各个方面时,民主才能得以实现[3]。而网络政治参与的产生和发展拓宽了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推动了公民直接的政治参与的发展。第三,网络政治参与推动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萨缪尔•亨廷顿认为,公众政治参与是公众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在任何政治体制中,政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都是一个基本的事实[4]。一个科学的公共政策至少要符合三方面的要求:目标导向性、社会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性[5],而网络政治参与直接影响到公共政策制定的每一个环节,使得公共政策制定更趋于理性。网络政治参与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民主形式,这种参与形式使政策制定过程透明化,公众通过网络能够便捷地了解政府的工作,政策的制定、决策和执行从此不再神秘。第四,网络政治参与强化了社会监督的效力。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公民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发展,政治生活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网络监督已经成为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大大强化了社会监督的效力。网络舆论监督是一种全新的监督形式,从BBS、博客,到各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再到个人维权网站甚至是专门舆论监督网站的出现,网络监督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廉价、有效,使得人人都可以作为“新闻人”、作为监督主体从事监督工作,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崛起,主体地位日渐形成,为网络监督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网络监督与其他社会监督的方式相比,更加开朗、更加权威、更能凝聚民众的智慧和体现社会正义。(二)网络政治参与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负面影响网络政治参与在推动社会民主进步的同时,也会给社会政治生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每个国家都努力把政治参与控制在系统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诸多特性,总体来说,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显得更加难以控制,所以其不可避免的也具有一些消极影响。一是数字鸿沟会加剧民主发展的不平衡。互联网虽然提供了政治参与的新渠道,但要实现这种参与必须具备一定的上网设备和上网能力,要在实践中能够达到真正人人平等的享有信息资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分化———信息分化,这种信息分化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6]。数字鸿沟不仅表现为不同的人群在拥有硬件、网络接入、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差距,还体现为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能否使用数字资源和信息技术参与公共事务的决定。在信息社会,“数字鸿沟”的出现会导致社会分裂为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信息富人掌握大量的信息,可以有效地影响政治过程,而信息穷人则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不能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讨论,丧失了利用网络参与公共决策的机会,处于政治的边缘。获取和支配信息的不平等导致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平等,这种不均衡的政治参与将加剧民主发展的不平衡。二是网络政治参与的过快发展会使民主政治稳定性受到威胁,加剧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的两难选择。目前中国民主制度化还不成熟“,网络民主”还只是一种新生现象,失去控制的政治参与必然导致政治的不稳定,所以对于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来说,保持政治稳定是谋求现代化的必要环境和保障。因此把公民的政治参与控制在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对自发组织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行必要的政治控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民主化和制度化进程,是非常必要的。三是网络政治参与可能导致非理性甚至是非法政治参与的扩大。只有拥有一定数量真实和有用的信息才能进行理性政治参与,而目前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世界,信息的来源不一,真假难辨,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散布虚假政治谣言,使得人们进行政治参与时在众多的信息面前多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以虚拟身份参加,也可以以真实身份参加,这就造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不可控性”,在一定意义上为不法分子从事违法活动提供了契机,少数宗教极端分子、有意散布政治谣言,诋毁政府和人民,故意制造事端,这无疑会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总之,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我们既要看到它对于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进程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可能对我国政治民主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应积极利用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利方面,尽量消除和控制其不利影响的产生。

完善网络条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网络政治参与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注入了生机和动力,并已经成为中国民主政治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我们应该直面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以及对民主政治带来的风险和冲击,加强教育与管理,创新体制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和引导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趋利避害让网络更好地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服务。1.健全网络伦理教育体系,提高网民素质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要实现政府对网络的完全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针对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应该制定网络伦理规范,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自控和自律意识,把网络技术赋予人们的行为和能力控制在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畴之内,这对于规范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要健全我国的网络伦理规范。二要加强网络伦理教育。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有一个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问题,遵守网络规则,维护网络秩序,是每一个网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抓紧制定网络伦理规范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伦理教育,规范网络行为。一方面加强对网络行业管理,进行网络行业行为的自律教育,另一方面,对网民进行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的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推动网络文明建设。2.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网络给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由于网络天然的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一些网站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故意扭曲事件真相、虚假的信息,制造假新闻,混淆视听,蒙骗公众,煽动矛盾,导致网络参与的无序和混乱。网络和现实中的非制度参与相结合,往往会造成现实中的非制度参与事件的复杂化。面对无序性网络政治参与日益增多的趋势,我们既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不加任何约束,任其滋生蔓延,也不能只看到它的弊端,而因噎废食,一禁了之。我们要做的是加强监管,趋利避害,借助网络技术有效地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时积极避免由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政治参与的冲击。一方面,积极发展现有网络信息安全和监管技术,跟上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加强对违法、虚假信息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网络规范管理的相关制度,多方位、全方面地规范网络秩序,引导公民网络参与有序发展。可考虑建立和推行网民身份认证制度,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网民实名登陆,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3.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使用技术的普及,推行电子政务建设要加快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网络普及率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民众网络参与的条件。要加强网络知识和使用技能的培训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网络使用水平,保证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法规促进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尽快地推行电子政务。发展电子政务不光是要求扩大政府网站的数量和规模,更要提高完善网站的相关服务和便民功能设计,要真正能够体现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方便公民的参与。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也不仅仅只是加大政府内部信息沟通的快捷,还要依托相关电子政府构建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加网上办理政务的含量,推进电子民主,为公民参与提供方便直接的途径,实现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4.加强网络社会的法制化建设,建立合理的网络政治参与秩序网络的发展为政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但是目前的网络社会,信息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也催生了种种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给国家的政治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道德自律中监督的天然缺位,仅仅依靠道德自律并不能有效的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法律是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只有在以法律为主导的前提下的他律来带动网络道德自律,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网络社会中组织和个人的权利义务,才能使网络政治参与从无序到有序,才能保证网络健康文明的发展方向,才能保证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加强网络社会的法制化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秩序,而良好的网络秩序是网络社会民主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保障公民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建立合理的网络政治参与秩序,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法律规范,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运用法律手段保障网民的自由言论权,规范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

上一篇:民政建设与乡民政治素质的关系 下一篇:安徽省艺术类职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