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类本科生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一些反思与心得

时间:2022-09-26 04:53:22

化学类本科生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一些反思与心得

摘要 探讨总结了在大学化学高年级双语课程——生物传感及表面分析课程讲授过程中教材选取、教学方式多样化、评估体系优化等方面的一些得与失,结合笔者的切身体会以及学生的反馈,力求对高校本科生双语教学做一些添砖加瓦的尝试。

关键词 生物传感及表面分析 双语教学 教改论文

近年来,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得到了教育部重点鼓励和扶持。教育界对在高等学校中对本科生公共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早已达成共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985院校本科生公共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已经初具体系,关于此类方面的教改论文也层出不穷。然而,大多数院校在专业限选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双语教学普及率尚不尽人意,进一步开展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仍是从事理工科基础教学的教师需要面对的考验和挑战。

目前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主要面临以下3个难点:(1)教师的表达能力和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是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2)目前理工科专业课程双语教材的内容严重落后于科技发展的趋势。(3)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尚未形成有效的模式,部分双语教学还处于“学生阅读英文原文版教材、教师用汉语讲授和翻译、学生用汉语理解”的初级阶段。简言之,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语言的不规范和教学方法的滞后极大地制约双语教学的发展。

笔者认为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亟需摆脱英语阅读或翻译课的模式,逐步朝向采用全英文教学、英文理解的模式转变。本文总结了笔者近年来本科生化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经验,希望更多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同行加入到相关的讨论中来。

1.化学类本科生专业课双语课教学的经验与得失

笔者承担本科生专业课——“生物传感及表面分析”课程的双语教学,在此我们将实践中有效的经验和教学得失与各位读者交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针对特定的教改对象制定适宜的双语教学计划

理工类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不但对学生基本素质有基本的要求,对学生的求学愿望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双语课堂对自身发展很有好处,但是具体到参与者个人,有部分学生则认为尽管双语教学是件有益的事情,但是学习起来非常辛苦,而且将来的工作方向牵涉国际交流的机率不大,因此双语课程对他们来说无关紧要。另外有一些同学对双语课程表示出一定的兴趣,但又对自己的听说能力信心不足。还有不少同学出于完善对自身职业和人生规划的目的,对双语课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在制定教学改革方式规划时注重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提出了关于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对象选取的方案:(1)采取“自由自愿,宁缺勿滥”的原则。在本科高年级的学生选修课程中开展教学改革,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为了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双语教学改革的实验教学班级一般采用3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2)利用学校较为宽松的学制,力争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允许学生先行试听;(3)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英语知识及化学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和发音规律的总结,提前培训学生对涉及本课程的一些常用单词特殊理解和认读。

1.2精挑细选,做好外文原版教材的选材工作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用英语和汉语进行系统性的知识讲授。本科专业课双语教学原则上要求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的语言难易程度、学术的权威性和内容的先进性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而针对学生英语水准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作。

目前双语课通常的做法都是由高校各自编写教材,或是由任课教师搜集整理一些国外高校使用的讲义,这样可能会造成理工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课本内容的不确定性乃至语言翻译表达上的歧义。另外,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的针对性往往比较强,因此,不能以简单的学校排名或者编著者的名气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例如,国外某所大学是一所传统的工科学校,在煤炭钢铁等领域具有传统的优势,其化学化工类的教材偏重于煤炭和钢铁领域的原料采集、浮选选矿、钢铁煤炭精炼加工、尾气污染的控制排放等领域。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该学校或者写书人的名气,盲目将该校的化学工程原理的原版教科书引入到以生物制药为优势学科的高校,来实行化工原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很可能产生水土不服。

我们在教材的选取方面采取了“精挑细选,宁缺毋滥”的原则。我们所选取的“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教材,一方面考虑到国外大学教材编写者的学术科研水平,同时也考虑到各位作者所在学校的专业特长,选取了专业方向与本校较为接近的学校。具体来说,由于本校的选矿冶炼等方向是优势学科,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相对熟悉。因此,我们在内容的设置上,参考多家国外的原版教材,综合多家教材的优势,从几本不同大学的教材和讲义中,侧重性地筛选了M.J.Rosen主编的《surfactants and surfacial phenomena》(第三版)有关表面活性剂药物浮选、生物选矿方面,以及石油工业表面活性剂方面的内容。生物传感器我们着重选取了J.Cooper和T.Cass合著的《biosensors》一书,该书图文并茂,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当代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有独到的见解。生物电子技术我们认为Itamar Willner和Eugenii Kat合作的《Bioelectronics: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s》内容浅显易懂适合本科生的阅读和理解。为了向学生介绍当代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参考了2010年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surface chemistry and catalysis》(Gabor A,Somorja and Yimin Li)一书,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对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技术进行了全面讲解的展望,适合各种层次的读者。课堂授课的实践证实,同学们对我们有针对性引入的这些内容兴趣浓厚,在课堂上积极展开讨论。尽管同学们的英语口语还稍显稚嫩,但由于在此前的学习中对相关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之课前准备充分,并没有出现我们之前担心的冷场情况。

1.3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1.3.1课堂导入

一个有经验的双语教学工作者,能用简洁、生动又与该章节内容紧密相关的几句话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本身的内容中来,较为有效的课堂导入手段就是用相关名人或者科学家的一些逸事或者精彩故事将新内容导人本届课程。比如我们在讲到“拉曼光谱”的内容之前,向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英语问题:“为什么天空和大海看起来都是蓝的,这里面有什么一致或者不一致的地方?(Why are both sky and sea the similar blue?And what are the similarity or the difference of them?)”随后我们继续展开导入,诱导学生思考“那我们在看到蓝天和大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是蓝的?(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this phenomenon?)”随后我们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吗?有一位印度科学家,在看到蓝天大海的颜色时,展开了自己的思考,结果获得了诺贝尔奖。(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is story?There was an Indian scientist,He explained this phenomenon thoroughly and got a Noble Prize。)”在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我们进一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呢?(Do you know him?And what are his major contributions?)”这样就成功地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枯燥乏味的数学推导中来,将本来在母语教学中都略感头疼的拉曼光谱部分成功地分解为几个相对简单独立的概念加以教学。

1.3.2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似简实难,除了要求有较好的课堂导入作为先行外,还需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支持和维护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减少由于语言能力不足带来的不自信以及学生害羞内敛性格导致的冷场。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仅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辩论。

我们常用的一种做法是,将一些简单直观的知识点挑选出来,让学生自行完成教学讲授及提问回答过程。具体地说,将一个班大约30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采取自由分组、自愿选题的原则,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自行选取资料完成备课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先在小组内试讲,然后在课堂上宣讲。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提问,根据每一个报告人的讲课表现和回答问题情况,结合总体讲授效果进行打分,作为同学们的平时成绩。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点评,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意见。如果学生有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必要的指导。我们发现适当地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教师和学生彼此熟悉,在课程的早期阶段非常有助于教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也有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通过课堂互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外语听说的能力。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也可根据双语教学过程的成效和缺陷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1.3.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在本科生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一些学科专业性较强的生僻词汇和概念,学生如果没有事先对这些概念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生僻词汇的频繁出现,也会使得同学们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因此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多媒体教学的简单直观的特点,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讲解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过程中,笔者借助多媒体动画,制作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示意的动画图。一边口述从样品的预处理及制备到原子力针尖逼近样品时,静电力场变化导致原子力针尖悬臂的弯曲,进而引发探测激光的偏移。与此同时播放动画,依次显示了这一过程中力度的变化信号是如何转化为激光光路的变化,解释了激光信号是经历了怎样的放大途径之后,再依次被转化为电信号的变化。尽管整个FLASH的放映过程专业词汇全部用英语表述,教师本人也全部采用英文教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第一时间内理解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部分同学甚至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自己的思考,指出原子力显微镜的一些缺陷和不足,教学效果之好,让授课者也颇感意外。教学实践表明巧妙地使用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词汇量不足以及理解上的障碍,教学效果甚至好于母语教学。此外,还可通过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对于学生课后复习以及拓展知识面,有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可以在课后补充因为听讲过程中思考或者单词不熟悉所造成的课堂笔记遗漏,同时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双语课堂上未能完全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而言,不仅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还可以在课后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辅导答疑。

1.4定期采取多向教学评估,反馈

由于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对于笔者也是一个创新性较强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的结果,我们发现与督导专家组的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督导专家组的成员大多具有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驾驭课堂教学的经验尤其宝贵。通过与他们的互动交流,笔者这两年个人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与英语专业教师的交流,让笔者受益匪浅。此外,教师与学生在课前课后的互动也极为重要。在刚开始讲授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双语课程时,笔者对英语和中文的夹杂程度没有一个明显的定量概念,学生就建议笔者,可以分别采取英文PPT结合中文讲解或者中文PPT结合英文口授教学。在教学平台上采取问卷回答的形式,学生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和反馈。这一评估反馈方法在我们后来的教学实践中被证实有很好的效果。笔者所任课的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双语课程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出勤率。

1.5公正合理的成绩考核方式

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改革的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成绩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努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更多的是要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传统的将中文翻译为英文的考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在本科生专业课双语教学成绩考核中,加大了平时成绩的权重。平时成绩主要由同学之间在教学互动步骤中投票打出,具有较好的公正性。当然,我们并非直接照搬投票过程中的成绩,而是以同学之间的相对成绩,引入权重因子做综合评价。教学实践证实,我们的成绩考核方式得到了学生较大程度上的认可。作为一门选修课,学生选修这门双语课的比例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结语

通过对“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这门化学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的双语教学改革实践,讨论了教材选择,课堂互动,以及课堂教学手段的充实对双语课程教学的作用。笔者期望我们课程教学的经验与得失对有志于开展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些有益借鉴,通过与国内同行的交流,加强对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规律的探索,也希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我们的不足提出批评和建议。

上一篇:A Report on Preparation Process, Properties... 下一篇:浙江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安全防范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