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充满智慧

时间:2022-09-26 03:57:37

让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充满智慧

新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围绕着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很明显的即时生成性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评价语言不需要设计。如果我们把课堂评价语言理解成随意性的口头评价,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让学生失去寻根问底的钻研精神。教师的评价要像一个体检报告,既要肯定他的健康之处,还要指出已有的或潜在的问题,更要给出恰当的建议。因此语文教学要设计出充满智慧的评价语言。

一、设计真诚而中肯的评价语言

[案例1]现代诗歌诵读教学实录,执教:唐江澎

(导出第一首诗《泥土》)

师:哪位同学读一下?

生: 泥 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师:请坐。我暂不对你的诵读作任何评价,因为这样读,肯定有你的考虑。我先来问你一个问题:你这样处理声音时,考虑没有考虑过这(首诗)是一个什么样身份的人,在向什么样的对象讲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讲的?你来回答一下。(板书:情境)

生:我觉得……(停顿)我觉得作者主要是作者对着那个……(停顿,思考),这是所指的“珍珠”的那一个人,我觉得是那种一直把自己当作是高高在上的人,很怕从云端下摔下来的那种人。

师:“高高在上的人”?

生:对。就是怕自己因突如其来的一些事物从云端摔下来,然后自己就没有了地位,没有了金钱一类的东西。所以说作者是想对一类人说:让自己变得平凡吧!在平凡中奉献出自己,然后为大家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只是求官位、成绩,求地位、金钱。

师:我倒看不出这首诗哪里有求官位或金钱的这个意思——你说(这首诗)哪里读出来有求官位或金钱的这个意思。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真诚而中肯,要严守“三不”:不虚美,不挑剔,不含糊。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常常对学生进行不顾实情的赞扬,誉美之辞泛滥,评价语言游离于文本内涵及师生的情感世界之外,这样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改进,还会助长学生的骄气。有的教师过分挑剔学生的回答,使学生充满挫败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甚至会产生自卑。有的教师则评价含糊,受用口头禅式评价,如只要学生回答完,总是一连声说“好”“不错”,或者不置可否“请坐”“再想想,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这些只是下意识的口头禅,并非沉思之后的评价。这样随意性的评价常常陷学生于手足无措的尴尬之中。

评价要真诚而中肯。如案例1,很显然这位同学朗读得不够好,但教者却说“我暂不对你的诵读作任何评价”,没有对她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教者很清楚,此时学生的“口误”,主要是因为心不悟或心未悟,所以教者接下来便跟学生展开了有关这首诗“是一个什么样身份的人,在向什么样的对象讲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讲的”对话和讨论。教者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去体悟这首诗的情感,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者并不急于纠正,而是追问“你说哪里读出来的。这样让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内化的能力的情感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非是一个居高临下者,而是一个“参与者”,一个“平等中的首席”。

真诚的评价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要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诚的评价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找属于学生个体独特的真实,促使不同学生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真诚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在思想与语言表达方面的错误与缺点,在欣赏其中蕴涵的超常、独特、智慧的同时,一分为二的评价。肯定该肯定的——尊重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引导该引导的——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真诚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但讲究批评的艺术,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二、设计充满激励引导的评价语言

[案例2]《不自由,毋宁死》课堂实录,执教:唐江澎

(唐老师告诉演讲的注意点,关键词、脱稿等,一个女生对稿件不熟悉)

师:我对第二个同学所讲的要点是:当稿子背不过的时候我们怎么办?你能背透稿子吗?这是你写的吗?(学生小声回答“是我拼的”)现在,要麻烦你站一会儿,针对演讲的内容我来提几个问题,请你回答。第一,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拿话筒大声说。

生:不要战争。(声音很小)

师:“不要战争”这几个词能不能想象一下,像帕特里克·亨利那样说出来?(师示范)我的观点是——大胆说,有自信,你说得是最好的。

生:我的观点是——不要发动战争!

师:现在请左手拿话筒,很有力地来讲这句话:“我的观点是不要战争!”

生:我的观点是不要战争!

师:你能不能再做一个手势,来把这句话加强一下。

(笑声,学生酝酿情绪)

师:开始说,随便一个动作,只能有力度,表现你的坚决态度就可以了。

生:(伸了一下手,大声说)我的观点是不要战争!(笑声、鼓掌声)

师:很好,你的手伸出来了,但你在一直思考我这个手怎么向外伸(笑声),现在我告诉你,开始讲的时候再伸,再来一次,不要这么早伸出来,好吧?

生:(有力地说,同时伸出右手)我的观点是不要战争!

师:太撇了一点,这个动作太开了。……

生:(借助手势)我的观点是不要战争!(鼓掌声)

师:不错,再来一次,大声,开始。

(学生再来一次,声音、手势均有进步)

师:好,可以了,你只要(你的手势)用来强化你的观点,就对了。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很好的扮演了一位激励者角色。对课堂提问,学生做不到符合教师心理预期的高度,而教师通过恰当的点评,引领学生拓展思维。学生上台尝试了一遍,唐老师说不行,再来第二遍;不行,再来第三遍、第四遍。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指导学生去参与体验,这位学生最终说出了很带情感色彩的有演讲意味的口语了,并且作出了还算可以的手势。教师的引领激励式评价,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有助于学生获得自信。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趋向成熟,他们渴望在众人面前展露自己的风采,他们渴望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教师灵活运用教学语言进行正面的积极评价,将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设计充满平等互动的评价语言

[案例3]《白发的期盼》教学实录,执教:唐江澎

(播放录音,让学生叙述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

师:……如果你听的是错的话,那你接下来想的不就是错的吗?这说明我们需要学会——什么?

生:学会倾听。

师:不只在我今天这样的课上要“学会倾听”,我们在每一个学习环节里面都需要做到。好,下面我们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一下:这个老人,她最需要的是什么?请用你听到的素材来回答。

生5:我觉得她最需要的还是关爱,因为我听到:当她生病的时候,只有在生大病的时候,才打电话给她儿子,因为他在美国——

师:她儿子吗?

生5:不,她女儿。她女儿在美国,不知道情况,所以她缺少的是关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师:她缺少谁的关爱?

生5:缺少子女的关爱。

师:你不能说子女就不关爱她啊,女儿不是给她定期寄钱回来吗?这个退休的教师,把寄回的支票都怎样啦?——撕掉了是吧?她说她缺钱吗?

生5:不缺钱。

师:我们概括一下,不缺钱,说明老人在什么上并不需要人们的关照?

生(众):物质上。

师:而缺少什么?

生(众):精神上的。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只有互动才能生成资源。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一定要在师生、生生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教师要善于捕捉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极强的分析判断力、敏捷的思维力等思维火花。这些生成性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在案例3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活跃,教师的评价及时中肯。教师及时的点评引领学生生成教学目标。对话的价值,不完全在于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也在于借助信息的交流整合大家的思维,提升思维于表达品质,还在于养成学生平等对话、善于倾听、尊重他人、宽容异端的精神。总之,语文教师不应当仅满足于做一个课堂的倾听者,还应当融入到课堂中去,做一个相机而动的评价者,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诊断学习状况,便于更好地进行教学调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努力创设有效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应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作出积极的,充满智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教学的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唐江澎,张克中.在亲历中感悟意义——例说语文活动体验式教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 观念 策略 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黄一敏,胡惠闵主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透视与导引[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0.

(何祥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223400)

上一篇:心“归”与身“居”的双重隐逸 下一篇:兴趣引路,让学生在语文世界自由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