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的体会

时间:2022-09-26 03:31:05

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的体会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在我国护理行业内已基本达成共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提出,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医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工作要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提高质量、体现人文关怀。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现代护理中,代表着护理学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现代化护理服务向深层次发展。本院近年来将人文关怀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大大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人文关怀 ;现代护理;护理实践;职业文化;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56-02

2010年1月,原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充实护理服务内容,真正落实护理服务内涵,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服务标准[1]。其要求临床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怎样与时俱进、改变陈旧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从而为所在医院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如何将自己的工作融入到时展的潮流中?笔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更强调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时,加强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真正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1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1.1 何为护理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护。护理人文关怀,即是人文护理,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护士将所学知识内化后,自觉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以及对患者同情理解和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关爱。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须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体现对人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是一种实践人类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过程。

1.2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是现代医疗护理发展的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高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与日渐滞后的服务理念已不相适应。以人为本、充分倡导尊重人格,满足人的需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2]。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在医疗服务中,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作为患者,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层次提高,人们已具有广博的知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医疗和护理,患者不但需要获得满意诊疗,而且需要精神、心理上的舒适、安慰,治疗上参与、选择和多元的服务需求,这向广大医务人员在精神、伦理、思想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护理人员对新医学模式的转变要充分认识,除了用传统方法机械地进行治疗与护理,也不能忽视患者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不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护患关系便不能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和谐,造成患者不主动配合和不信任,护士无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了解不到真实的思想动态,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人文关怀、人性化护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和方式,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各种医患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 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具有特殊意义

如果说,护理质量是一颗树,那么护士的人文修养就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土壤肥沃与贫瘠,决定这棵树是否能枝繁叶茂[3]。目前大部分护理人员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健康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知识,这要求护理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医学素养会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患者的整体需求得以满足,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护理质量,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2 如何构建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护理实施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需要护理人员热爱护理工作,更要有很强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文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服务理念转变、良好的职业形象、自身素养的提高及就医环境改善四个方面。

2.1 深化“人文意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应转变服务观念以适应时展的需求[4],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2.2 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护士的工作服与燕尾帽,代表护理专业的特征,体现护士特有的精神风貌。护士的妆饰要适度,头发前不遮眉,后不过领,不佩戴首饰及粗大的耳环、项链。护士亲切温和、端庄大方的形象能体现其良好的内在素质,折射出护士的修养层次。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做到举止大方、站姿挺拔、坐姿端庄、走姿平稳、蹲姿优雅,动作应协调连贯,给人以动态的美感[5]。护理操作时要求一举一动都要体现稳重、准确、轻柔和敏捷,抢救患者时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执行各种医嘱,体现技术娴熟美与业务精确美。

2.3 提高护理队伍的人文修养

很难想象,一个虽已掌握护理各种操作技术,但缺乏社会、心理、伦理等起码知识的护士在整体护理中会有所作为。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修养,不仅要提高认识,熟练掌握护理各种操作技术,更要加强专业与人文知识结合。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用新观念,以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现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问题,逐步从单纯的疾病护理型向临床护理、预防、心理、康复和保健综合型护理转变,即由旧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新的医学模式。临床护士在实际的工作中应不断地丰富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等整体护理必需的背景知识,如《护理社会学》《护理伦理学》《护理伦理分析与决策》《心理护理》《护理美学》等[6]。工作中真诚对待、关心重视每一个患者,要一视同仁。当患者来院就诊时要面带微笑,热情、友好、主动地接待,态度和蔼亲切,得体地介绍自己,有礼貌地称呼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运用真挚的安慰性语言给患者以心灵抚慰,不使用刺激性、歧视性语言,认真倾听患者述说,让其感到护士的真心、关心与体贴,对护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尽快熟悉患者,掌握病情及特殊生活需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唤起患者乐观饱满的情绪,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患者的知心朋友,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2.4 营造人文氛围

医院和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以关心、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使患者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服务。病房环境的设计和设施布置应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舒适和方便。医院的病床上可选用颜色柔和,款式时尚的床单、被罩,而不再是单一的白色。病房中配备常用的电器,在合适位置摆放一些绿色盆栽,一束生机盎然的鲜花,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紧张感。诊疗期间尽可能发挥患者及家属互助互帮的积极性,使病房患者、家属、护士之间形成十分融洽的家庭式关系,有助于护士了解某一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顾虑,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导医、分诊、全程、便民及特色服务,使就医流程人性化,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就医时间。让患者在诊疗期间既有舒适感,又有亲切归属感[7]。营造这种氛围除了需要每个护士自觉的人文情感和人道伦理意识之外,临床医生的参与、支持,医护双方对此在认识和行为上的协调一致也同样重要。

3 “人文护理”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的医学模式已经将“人文意识”放在核心位置,各个医疗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但目前我国许多基层医院就医条件仍远远不能满足人文护理的需求。首先,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护理人员紧缺、护理任务繁重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需求这一矛盾日益突出,超负荷的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没有足够时间与精力与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导致人文关怀缺失;其次,许多基层医院条件设施简陋,很难做到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人性化的就医环境,给开展人性化护理打了折扣[8]。

4 讨论

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南丁格尔曾说过护理是一门艺术,当护理工作浸透在人文关怀下,护士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透出美的光芒。护理工作者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品质,对他人关爱、热情细微的服务、优雅的礼仪行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态度,善于沟通交流,有效地协调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等。因此,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将关爱和热诚融入病区的每个角落[9]。护理因为融入人文关怀,其内涵才丰富和深刻;护理工作因融入人文关怀才显得伟大和高尚,并被人们所称颂。要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实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赖晓帆,吴兰笛,谭鉴楚.开展医院文化活动,深化护理服务氛围[J].现代临床护理,2002,1(1):39-41.

[2] 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708.

[3] 刘玉馥.护理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J].护理杂志,2003,20(7):76-77.

[4] 张亚男,林彦山.论现代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4,19(1):28-30.

[5] 徐东娥,毛晓红,冯怡.人文关怀护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56-57.

[6] 邵玉琴,宋静波,雍晓荣.实施标准化服务强化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护理版,2004,25(3):73-74.

[7] 梁立.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护士人文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2):54-55.

[8] 刘爱红,邹小燕.浅谈人文关怀在基础护理中的体现[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813-1814.

[9] 郑威伟,戚春鸽,岳清鸽.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81,91.

(收稿日期:2013-07-26 本文编辑:李亚聪)

上一篇:高职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之调剂部分存在问题的分... 下一篇: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