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28 01:45:00

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应用呼吸机对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ICU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均行早期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并行常规抗炎、补液与对症治疗,分析治疗7 d后患者的病死率、脱机率。 结果 治疗7 d后,患者脱机率为79.69%,平均带机时间为(7.5±3.1) d,脱机后未出现缺氧症状且均能正常自主呼吸;病死率为20.31%,平均带机时间为(10.9±5.4) d。 结论 在ARDS患者治疗中,早期应用呼吸机可使患者脱机率提高,病死率降低,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呼吸机;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68-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急性呼吸衰竭疾病,临床特征为顽固性低氧血症、非心源性肺水肿和呼吸窘迫。ARDS属于严重并发症,通常会继发于休克、严重感染或严重胸部创伤等疾病[1]。因为ARDS患者肺部遭受损伤常会对正常呼吸造成影响,因此在治疗中需要利用外部器械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以便患者机体可以获得充分氧气,满足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求,保证对原发性疾病治疗具有确切效果[2]。笔者选取本院ICU收治的64例ARDS患者,对早期应用呼吸机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ICU于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ARDS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3~67岁,平均43.5岁。致病原因:严重胸部受损31例;重型腹部多脏器受损6例;重型颅脑外伤20例,且患者伴随有多发性肋骨骨折,有程度不同的血气胸、肺挫伤与连枷胸;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引发ARDS 3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重度烧伤3例。其中,在外伤24 h内发生ARDS 37例,在外伤24~72 h发生ARDS 21例,在外伤72 h后发生ARDS 6例。

1.2 入选标准

①受严重外伤且有呼吸窘迫或呼吸急促表现,呼吸频率>28/min;②胸部X线片表明患者肺部存在面积较大的云絮状阴影,且已排除患心源性肺水肿的可能性;③血气分析符合以下结果:在给予面罩吸氧或5 L/min吸氧时,氧合指数最高值为200,动脉血氧分压

1.3 方法

鉴于患者符合呼吸机应用指征,因此行早期呼吸机治疗。使用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对患者适时行镇静治疗。在应用呼吸机时,参数设定:平台压

1.3 观察指标

7 d后观察患者的病死率、脱机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在64例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中,51例患者安全脱机,脱机率为79.69%,平均带机时间为(7.5±3.1) d,脱机后未出现缺氧症状且均能正常自主呼吸。13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0.31%,平均带机时间为(10.9±5.4) d;其中5例死于中毒胸部损伤合并血气胸,2例死于原发性脏器损伤导致功能衰竭,6例死于严重胸部损伤合并肺挫伤。

3 讨论

ARDS患者由于肺泡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皮受到创伤,造成肺间质与肺泡水肿,使肺泡外覆盖有一层透明膜,对肺部气体交换造成阻碍[4]。同时,肺水肿和肺渗出液会致使患者肺部顺应性大大降低,可诱发机体承担气体吸入的弥散功能出现障碍。如果肺内分流达到40%时,患者即会进入到肺功能进行性衰竭时期。ARDS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增高、呼吸困难、呼吸浅、发绀等,同时呈现出进行性加重趋势。对ARDS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可发现,患者双肺表现出弥散性浸润阴影。

及早诊断、尽快治疗对危重患者尤其是ARDS患者具有重大意义,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时利用机械进行通气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决定作用[5]。诸多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对于动脉血氧饱和度

本院在对ICU ARDS患者进行治疗时,对64例患者均采用早期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并进行常规抗炎、补液与对症治疗,治疗7 d后,51例患者安全脱机,患者脱机率为79.69%,平均带机时间为(7.5±3.1)d,脱机后未出现缺氧症状且均能正常自主呼吸;13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20.31%,平均带机时间为(10.9±5.4)d,13例病死患者因为基础伤较为严重,因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或严重感染而死亡。在治疗中,当患者体征及状态稳定后,可逐渐进行机械通气脱离时,要对患者是否已达脱机时机进行充分考虑,如果与待机标准相符,则可安排患者进行2 h自主呼吸,并对其不能耐受试验的具体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当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症状时,则应判定脱机失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脱机试验[9]。本研究结果表明,在ARDS患者治疗中,早期应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抢救,采用适当通气模式,对患者病情与进展进行严密观察,对机械通气中各参数进行适当调整,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多种脏器衰竭现象,提高患者的脱机率,使ARDS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可以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更多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秋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临床治疗体会[J].健康必读,2011,(12):49.

[2] 黄祖敏,杨学忠,陈华军.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急性重症胰腺炎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作用[J].临床荟萃,2005,20(17):979-980.

[3] 雷波.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7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5):3039.

[4] 郭发良,杨秀洁,王桂秀.改良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31):23-25.

[5] 赵亮.肺源性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与预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45-47.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203.

[7] 刘燕,王磊,周少华,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8例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52-2953.

[8] 乌立晖,徐志飞,孙耀昌,等.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J].医学杂志,2004,29(4):324-326.

[9] 卢大勇,高晓辉.通气早期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7):46-47.

(收稿日期:2013-07-05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的体会 下一篇: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