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

时间:2022-09-25 08:33:09

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

受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社会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每所学校都会出现一些学困生。他们大多数扮演着不被重视、常被遗忘或恨铁不成钢的角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实践证明,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对学困生的转变有较好的效果,不仅可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还能让他们在“随波逐流”的学习过程中取得诸多实效。

一、“学困生”的概念及转化的重要性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自17世纪就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其在全世界推广以后,虽然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但学困生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以前常常用“差生”一词来等同学困生的概念,但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树立,逐渐放弃使用这一概念,转而采用“其才能未被开发”的人、学困生等词汇取而代之。那么,当今的教育界到底应该怎么界定学困生呢?不少专家认为,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指的就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这一表述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

一是学习困难学生最显著的标志是:学习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

二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生长发育处于正常范围,就平均水平而言,他们和其他学生的智力水平可能会有差异,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这也是学习困难学生和弱智或其他心理病态学生的区别。

三是学习困难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基础薄弱型、动力缺失型、能力低下型、品德缺陷型、纪律松散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因此,把学困生转化成优等或合格的学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阶段的学困生正值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又被称为“动荡期”“危险期”),教师要把关爱洒向每个学生,关心、尊重每个学生,帮助他们在思想、文化、劳动、身心健康等方面健康成长,使之将来顺利立足于社会,成为合格公民。可见,教师在培养优生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二、小组合作学习可对学困生进行有效转化

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对低成就学生最为有利。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学困生的自尊心;它还可促进同伴关系的融洽,增强学生的同情心、对差异的容忍力、接纳感以及友谊的发展。

1.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心理学家希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来自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而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要在集体的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有意识地防止最小的差异演变为最大的差异。实践证明,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转化学困生的保证;让每位学生明确本人和小组的职责任务是决定小组合作质量的前提;让每一位学困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竞争力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因此,教师首先要认真划分学习小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全班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6人,然后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把组内6人分为1~6号,1号、2号学生被教师称作优等生,3号、4号学生被称作中等生,而5号、6号学生就是学困生了,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帮助与竞争。

其次,教师要把合作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小组特别是学困生头上,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小组的目标任务是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如收集处理问题、独立思考、质疑解疑、参与交流、协同探究等责任。

最后,积极倡导各组的集体荣誉感,要有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大家在分工的基础上要通力合作,力争以优异的成绩为小组增光添彩。

2.在小组中提高学困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习惯,而学困生恰恰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和习惯,如何提高呢?

一是要让学困生学会倾听。如何才能使学困生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呢?教师应该明确告诉他们:记住别人发言的内容,包括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听取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打断别人,即使对其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此外还要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这样,学困生才能跟得上小组讨论的节奏,逐步转变自己的“落后”思维。

二是要让学困生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还必须学会表达。教师平时要有意无意地多让学困生表达,而其他组员则作补充发言。当然,教师首要的是要培养学困生敢于表达的勇气。教师要求学生尊重其他组员的发言,特别是不能嘲笑小组中学困生的发言。同时,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在小组的发言和表现,多找找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信心,进而积极参与到“共同的事业”中去。

三是要让学困生学会反思。对于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教师可制定一张写有学习目标的表格单独发给他们,以便他们在合作学习结束或课后进行自问式的反思。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困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敢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

3.评价机制要向学困生倾斜

小组合作的评价是检测合作效果的手段,如果不评价学生的合作效果,学生就没有压力和动力,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曾说:“人类最深的寻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

所以,在小组合作实践中,小组学习时的发言、答问等机会,教师要优先放给学困生,尽量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有成功感和兴奋感,同时也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议,给他们增添不竭的动力,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困生在合作中的不同表现,教师应予以优先表扬,对“习惯进步”“思想进步”“胆量进步”的学困生要大力表扬,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秀之处。在小组合作中,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畏学变为乐学。

经过持续努力,笔者所带班上有一位学困生,从以前的年级247名进步到了现在的166名;另外还有一名学困生,从以前内向孤僻的性格转变为现在的学生会爱心部主要成员。他们都深深感谢同组同学和教师对自己的帮助。

三、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学困生也理应抬起头来走路,事实上,他们只是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是迟开的花朵。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搭建好平台,静待花开。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评课 下一篇:吉林省入境旅游市场亲景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