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评课

时间:2022-09-06 02:39:20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评课

摘 要:新理念的评课就是一种对课堂上以师生活动过程和活动方式为材料的评价,是一种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互动评价,其目的在于把理想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从而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双重功能。

一、明确评课的目的

评课时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经验,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针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

1.评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学行为。教学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通常都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所决定的。

2.评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是教师上课的第一步,其评价指标要实现科学性、实效性、拓展性和创新性。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教师的处理能力以及业务水平,同时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是否充分的重要标志。

3.评教学目标

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怎样达到是评课的一个重点。就初中知识而言,知识与技能是根基,过程与方法是脊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在操作中要紧紧围绕着根基展开。即在情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建构知识与技能,在碰撞中感悟知识与技能,在应用中升华知识与技能。

4.评教学方法

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5.评学法指导

(1)评教学的灵活性。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方法一贯到底,而应该是多种教法的融合。灵活使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形成最有效的信息刺激,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某种教学方法,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且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那就是教师教学风格的特色。

(2)评学习方法指导的可接受性。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对一位教师的较高教学要求,是对教师教学内容之外的“软件”要求。学生接受了指导,才能从“学会”提升到“会学”,教师才能从“教会”到“不教”。

6.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应该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只要是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即可,不必追求新奇的教学课件等手段。

7.评教师的综合素质

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教学中,教师的基本功都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过去我们常说的教师基本功一般是指教师语言、板书、操作技能等。而现在则应该将教学的调控能力、多媒体的操作与使用、归纳与整理信息能力等纳入进去。

三、针对课堂与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评教师课堂调控

教师是一节课的引领者,是教学过程中的首席,授课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教授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调动将直接影响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评课仍需关注教师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否调动学生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能否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能否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再投入更进一步的学习。

2.评学生学习状态及整个教学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评课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反应,能够折射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的直接效果,能为教师提供反思的问题,也能为评课中的交流提供切入点,而整个教学氛围的营造则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环境,这一环境也能反映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积极有效互动的生成。

3.评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个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一定建立在思维训练的基础之上,知识需要记忆,而机械化的模仿训练将会使学生丧失思维的能力。为此,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注意思维训练。

4.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即评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5.评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

课堂教学组织结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实际、课型特点设计的,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点。评价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在整体上应把握住以下三点:

(1)整体结构完整有序。

(2)各个环节安排合理。评价教学环节要注重五个方面:一是环节内在的逻辑性,重点环节与非重点环节内在联系要紧密,过渡自然;二是各环节之间教学内容的分配与时间安排要适当,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三是各环节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原有知识程度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四是要注重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五是要考虑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益,有利于学生学习、消化、巩固,直至形成技能。

(3)节奏形式科学协调。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各环节的实施,必须由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教学节奏协调完成。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初中教研部)

上一篇:民间航天的商业图景 下一篇: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