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教学分析

时间:2022-09-25 07:57:25

英语听力教学分析

摘 要 文章根据学界目前面对的一些英语听力教学问题作出了分析,主要进行了三大教学方法的分析:全浸式英语听力,听力实际反应能力训练,课堂听力训练方法的分析。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与传统和常规的教学方法做出对比,从而在英语听力教学方面提出了个人意见。

关键词 全浸式;反应能力;兴趣;真实情景

一、创造全浸式英语环境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很多学生感觉到一种奇怪现象,在英语课堂里的英语听力他们表示满意,但当他们走出教室,遇上真正的外国人,接触地道纯正的英语的时候,他们就表示力不从心。曾有专家提出,学习外语最有效的方法是全浸式学习,即把自己完全投入一个纯英语环境,让各感官最大化地汲取英语。这也是很多中国家长不惜把孩子送往海外学习,目的之一为孩子营造最佳的外语环境。然而,在缺乏这样全浸式的环境下,我们仍然可以利用一些资源使得自己的环境更接近一个全浸式环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小孩学习语言的方法。当小孩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对周围环境的一切都觉得陌生并新奇,完全依靠模仿周围环境的状态下学习语言的本能就完全显露出来了,同样,作为成年人的英语学习者,我们可以模仿孩子的学习语言方式,在创造全浸式环境的前提下模仿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或者很多人会质疑此方法的有效性,成年人毕竟是成年人,中国和国外的语言环境又是完全不一样,这些方法理论上可取的,但实际上不太可能。对于如此的质疑,本人也曾有体会,的确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下,全浸式需要学习者本人的努力创造,但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在全浸式环境下,学习者并不需要完全掌握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就如小孩一样没有听懂所有内容,但随着时间的进展学习者能把一些语言模式吸收,把一些语言总结内化了,这种被动听力的模式还使得学习者对语言的敏感度提高,从而对语言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少做题,多做反应

对于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方法,大概是把有关的陌生词汇先给学生详细介绍了,让学生理解文章背景继而让学生猜想一下可能发生的事情。在课堂或考试上,学生的目的似乎只是选择合适的答案或者填写适当的单词就解决了英语听力环节,但现实生活中显然没有如此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只有学生根据所听的内容作出反应。往往很多学生熟悉做题技巧,但在对话反应方面相对薄弱,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选择填空题只是测试学生的听力理解,对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话处理能力没有太大的真实意义。例如,在听体育新闻广播的时候,母语者往往只在乎最后结果,赢了还是输了?比分多少?同样,在训练学生听类似新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一些意义不大的信息过滤,把关键内容听取下来即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把重心从做题能力向实际理解及反应能力转移。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导致上述很多学生不能和英语母语者进行有效交流的原因之一。在教学资料选用方面,应该尽量选取地道的文章作为内容,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接触纯正地道的英文,并对英语母语者的对话交流做出解释,让学生充分了解其背后含义。

三、结合兴趣,少量听,重复听

在课堂上,英语听力的内容似乎永远是教材决定,老师决定,不管学生对听力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必须崩紧神经聚精会神地听。然而这种做法越来越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专家质疑了,尤其对于初学或基础尚低的学生来说,这样来者不拒的听力训练方式显然不太科学。各种各样的文章都提及了听力内容符合学生兴趣是维持学生的注意力的重要原因,没有个人的兴趣投入,再加上内容陌生,听力训练是难以维持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兴趣话题,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听力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感受到一点,对于难度稍大的文章,学生容易感觉压力而放弃了,尽管内容在兴趣范围之内。对于教师如何让学生克服难度较大的听力文章本人在教学经验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少量听,重复听。如果内容难度大,再加上听力时间长,使学生身心疲惫,为此,在设计听力练习的时候,教师应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控制听力时间,使得学生的听力压力有所减轻。重复听是很多学生的自身要求,但在每次听之前,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词汇,知识的支持。本人的做法倾向于至少听两遍,第一遍听之前给予少量的背景介绍和词汇介绍,注意,是少量,对于难度稍低的文章可以省去此步骤,这样使得第一遍的听力接近于生活的真实情景,也能诊断初次听力的问题。第二遍的听力之前可以增加词汇介绍和句子的讲解,使得第二遍的听力容易接受,加深学生的理解。本人还提出另外一种方法,视听结合,使学生完全投入在文章的听和看的练习,这样一来免除了学生的纯听力的焦虑,视觉效果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较长时间投入,时间一长学生的语言听力会有所进步。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全浸式的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者的听力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学生的听力提高不是通过测试的方式所达到的,要结合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掌握个对话者的交流及背后的文化含义。让学生根据听力材料做出合理的反应。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候结合学生的兴趣话题,在听前听后给予不同程度的讲解。尽量使得学生的初次听接近于生活的真实情景。

参考文献:

[1]A framework for planning a listening skills lesson, Submitted by Anonymous on 10 February,2010

[2]Helping teens to listen,Submitted by TE Editor on 21 December,2005

[3]Listening to body language,Submitted by NikPeachey on 22 June,2005

[4]Making listening an authentic experience,Nik Peachey,TE Editor 14 November,2003

[5]Pre-listening activities,Submitted by TE Editor on 18 August,2010

作者简介:龙飞超,男,广东东莞人,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广东科技学院英语教师。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的“勤”“细”“严”“宽” 下一篇:浅论多媒体在甘孜藏区中学政治教学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