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开拓·丰富

时间:2022-09-25 06:37:23

多元·开拓·丰富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承办的“2007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8日在金陵古都南京圆满落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音乐出版及媒体传播机构等上百名代表参会并在此次研讨会上提交了论文60余篇。他们集中就音乐传播的形势与特征研究、音乐传播学的理论探讨与文化发展策略、音乐传播与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等三方面集中进行了讨论,此次研讨会的讨论热点涉及到了在音乐传播事业迅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拓宽了对音乐传播特征性研究的新视野

对音乐传播特性的思考成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亮点,备受关注。这一点非常明确地体现在曾遂今教授的《音乐传播的时空关系研究》及薛艺兵教授的《流动的声音景观――音乐传播与地域分布研究方法新探》两篇论文中,曾遂今的论文中对于音乐传播中的时空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归纳出了音乐传播的四种模式:音乐的“零信道”传播、“信道”传播、“盲信道”传播和“网络信道”传播四种模式,并揭示出音乐传播的“时空同向效应”和“时空反向效应”及两种时空效应观念。薛艺兵教授从“声音是一个流动变化的景观”这个新视角来思考,突破了以往静态研究的局限,以时间和空间双维度动态变化的角度审视在历史过程和地理分布中流动变化着的“声音景观”(sound scape)。他提出的“声音景观”这一概念在音乐的传播空间与历史流变中,对于音乐传播学和音乐地理学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此外,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张谦的《论音乐传播中的现场互动行为》及博士生陈镇华的《论流氓学视野中的音乐传播》等论文对音乐传播在传播途径中的特征提出了新观察与新思考,拓宽出较新的观察视野。

二、丰富并呈现出对音乐传播思考多元化的新景象

在当代社会的音乐文化生活中,音乐传播作为一项重要的人为活动贯穿整个过程。音乐传播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会涉及到更多的内容。在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发言和分组讨论上就可以听到来自各方面关于音乐传播各领域的诸多表述,表达出更为多元化的理论思考。比如,在第一分组讨论会场,在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志安和中央音乐学院宗晓军两位老师的主持下,沿续第二届音乐传播论坛中关于艺术院校中“艺术管理专业教育与音乐传播和谐关系”的议题,会议代表们对几年来的艺术管理专业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来自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蔡丽老师和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蔡美娟老师对艺术管理教学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议题。蔡丽老师指出目前我国的艺术管理教学仍存在局限性,无奈的“拿来主义”只是单纯地借用经济、工商管理以及音乐、美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拿来讲授,缺乏二者的良好结合,使得目前没有一套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艺术管理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其次是艺术管理师资力量的缺乏,依靠外聘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是不足以满足学生需要的。除此之外,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青年教师周烨通过《由南广模式引发的思考》一文对音乐编辑、音乐传播等专业的具体教学活动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及中国传媒大学的两位音乐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姚慧和韦杰分别表述了她们对国外关于音乐传播的相关译著的见解,强调了外文学术著作翻译及阅读的重要性。比较应时的论文比如天津音乐学院潘海啸的《3G音乐手机传媒――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音乐媒介诠释》、天津音乐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生姜萌的《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构成要素》一文、武汉大学程晓婷的《Web2.0时代的网络音乐传播》、天津音乐学院教师赵良云的《浅析中国婚庆演出市场》等文章从音乐传播的实践应用层面进行了多元化思考,立题新颖,具有启发性。

此次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的到会专家有曾田力(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杜晓十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曾遂今(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会长)、曾原纪(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薛艺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庄元(南京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陈荃有(《音乐研究》副主编)、赵志扬(《中国音乐》副主编)、王建元(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刘国超(北京综艺博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等30余人。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会长曾遂今教授主持了研讨会的闭幕式,并宣布下届研讨会经商议将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武汉音乐学院举行。这次会议对于音乐传播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一笔深厚知识积淀的财富。我们期待着下一届音乐传播研讨与论坛的举行!

田钰莹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复合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求 下一篇:寓教喻人 宣美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