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的隐语浅析

时间:2022-09-25 06:10:49

导游的隐语浅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00-01

摘要: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有明显的排他性。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导游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庞大的团体,这个社会团体的隐语也由于其从业人员的多样化而显得较为丰富。就其源来看,是由于导游这个行业在中国境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与其工作性质和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导游隐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幽默风趣、插科打诨,形象生动、易于表达情感、感彩鲜明等。如今,导游隐语对外界人来说依然具有较大的秘密性。

关键词:导游用语;隐语;旅游业

一、隐语的陈述

1.隐语的概念。

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隐语,一般是用赋予现有的普通词语以特殊的含义的办法构成的。

2.隐语的特征。

(1)隐语表达方式主要是口语。密语当然是语言,测智也是口头出题,谲谏更不能是书面的,因为要随机应变。

(2)无论密语、测智和谲谏都是特定的人为对象,因人设隐,离开了这个特定的人。此隐就不能成立。

(3)不论是以物喻意,或以情说理,专人专事,内容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时间性,时过境迁,此隐语便自然消失。

二、导游隐语产生的背景

所谓“隐语”,就是某个行业或社会团体经常使用的术语。大部分“隐语”外行很难听得懂。导游语言研究属于社会语言学领域的行业语研究 ,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等特点。导游语言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讨并揭示导游语言这一社会语言变体的种种特点与规律。而导游隐语又是导游语言研究中比较特别的部分

(一)旅游业的发展,导游从业人员的增多。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而作为这个被成为“阳光”产业的主要从要人员――导游也日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团体。而相应的在这个日渐庞大的社会团体中就形成了自己内部较排外的导游隐语。

(二)特殊的“薪酬制度”。

导游从业人员与其它行业有着巨大的差别,不同与其它行业的“朝九晚五”月薪制,导游是零工资,所以灵活性相当大,一般导游的收入分两种。一是带非购物团,这种是由所委派的旅行社给补助,一般为按每天多钱算,另一种则是购物团,导游是没有工资的,这种团导游的收入的多少是完全取决于客人的购物能力,其收入则是游客购物后,购物店给导游的回扣,所以导游的收入相当灵活,且这个“收入”是现场就领取的,因此导游在带领游客进店购物完毕后即刻就可以去领取相应的回扣。这种特殊的“收入方法”,由此产生了许多关于购物回扣方面的隐语,因为如果没有带有排他性的隐语的出现,那么这种“收入方式”被游客知道,会影响“购物质量”,严重的还会引起游客的反感情绪,不配合导游的工作,进而会影响整个游程的不愉快。这方面的隐语(以四川方言为例)如:1.人头:只要导游“上团”,旅行社不但不支付导费,而且根据人数,导游要向社里交钱,即是所谓的人头费。“人头”多少不等,广东及东南亚的游客较高,每人30元。一般九黄线(九寨沟黄龙)四川旅行社收取15到20元不等。在另一种条件下,“人头”是指导游把游客领进一些旅游定点商店,进店购物停留了1小时左右,店里会根据客人的人数按每人10元到35元给旅行社和导游付钱,无论游客是否购物都要支付。 2.车停:车停跟人头费的第二个含义有些异曲同工之处。旅行车停在购物店门口会有停车费,客人买不买东西停车费都会有,但不同的团队停车费也会不同,一般是一二百元。在四川方言里面一般的叫法是“滚滚儿费”。3.扎店:是指到有回扣的旅游定点商店购物。 在四川导游一般多用“进店”一词。4.加点:旅行途中临时增加收费的旅游项目。5.踩几脚:是指扎了几个店。6.冒泡:指产生购物。7.流水:就是进店购物的回扣。回扣分几种,不同的商品回扣比例不同。但人头和流水导游大多只能选一种,有点像,要凭导游的经验,购买力强的选流水,可是风险大,反之选人头,风险小,旱涝保收。

(三)特殊的工作环境。

导游的工作是与游客“打交道”,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游客在一起,所以当在使用自己职业内部的术语时,必须要“自己的语言”,否则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卖自己,因为你的游客随时可能就在你周围,这样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导游们交流时需要一种特殊的内部语言,所以导游界的隐语相当丰富,且较隐秘。如:导游甲:“你拿米没有?”

导游乙:“还没有,等会儿一起去拿吧”。如果是外界的人肯定不明白两个人在说什么,或者会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这里“拿米”的意思即“领钱”。这种团是本文在导游“收入”中提到的非购物团,是旅行社给予补助,所以导游要去“拿自己的那份米”。

三、导游隐语的来源

导游隐语大部分是日常常用语创新改变而来,有些是取日常用语中的词语的“形似” ,还有一些是谐音谐意。

(一)“形似”。

如:刀子快:刀子是指导游的赚钱手法,刀子快是指这个导游赚钱厉害。刀子快的导游是指很会让游客掏腰包买东西的导游,宰人用什么呢当然是用刀子的呀,所以这个隐语还是比较形象的。

(二)“谐意”。

如:大饼团:根据旅游团购物能力的差别,旅行社和导游基本上有个划分,最好的团用大饼来形容。最早指广东等地的团,现在多指云贵川等团质较好的团。甜饼:指广东、港澳的游客,因为比较容易“冒大泡”,也就是高额购物。咸饼:指湖北、东北的游客,因为这种团有特别好的也有特别差的。苦饼:指安徽、河南的游客,因为消费能力普遍不高。雷锋团:指明知没钱赚还要接待的团。土匪团:签二星的合同要享受五星待遇,导游要挨骂挨打,旅行社还要被投诉。

(三)“谐音”。

如:阿拉团:上海团,赚钱就别想了,注意心情。荷兰团:河南团,言下之意小心。川团:四川,一高兴什么都干得出来。老少边穷(陕甘宁,难得进回城,都憋着劲儿呢)

四、导游隐语的基本特点

“诙谐幽默,插科打诨,形象生动,传情达意。感彩浓厚”是导游隐语的主要特点。

(一)诙谐幽默、形象生动。

很多导游隐语都是取常用语的谐音谐义来赋予该隐语新的意思。如“雷锋团,刀子快”取雷锋常无偿做好事之意来指不赚钱倒帮忙的团,本语与隐语之意联系紧密。还有如“卸货”等。导游甲:“这次上了几层呢?”导游乙:“刚上了两层。”在这里上“几层”是指“几千”的意思。即这次出团导游挣到了多少钱。这个隐语在四川常用,且一般指走“九寨沟黄龙”线路,因为在川内能“上几层”的旅游景点一般只有“九黄”线。

(二)感彩浓厚,大方表达情感。

如:“苦饼”明白此隐语者能明显感觉到导游的无奈与不情愿。

“扫垃圾”这个隐语带有贬义。若导游在送团时用此词语,表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团,或者是这个团的质量非常的不好。

五、结束语

以上是对导游隐语的几个方面作个粗略的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导游这个职业也被更多人所熟知,但是作为导游常用的交流工具隐语,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较特殊的行业隐语还值得去深入研究,尽管对于研究此方面语言的价值还无从得知,但相信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一小部分隐语失去其秘密性,而进入全民的共同语里。对于有否研究的必要,本人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上一篇: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下一篇:浅析Authorware的交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