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篇 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时间:2022-09-25 12:20:55

医药篇 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2008年1~9月,我国累计生产化学原料药167.50万吨,同比增长5.80%,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00个百分点。2008年1~9月,我国累计生产中成药92.59万吨,同比增长18.40%,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5.99个百分点。预计2009年医药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仍可期待,而新医改有望为终端市场带来扩容机遇,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药价水平稳中有降,终端格局改变,出口面临挑战。

2008年1~8月,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45.08亿元,同比增长28.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07个百分点。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5065.54亿元,同比增长28.5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57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4787.62亿元,同比增长29.12%,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50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4.51%,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1个百分点。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1.04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6.72亿元,同比增长4.38%,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76个百分点。

一、医药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行业规模

2008年1~8月,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45.08亿元,同比增长28.8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07个百分点。8月末,我国医药制造业资产总计为7372.31 亿元,同比增长13.82%,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个百分点;企业数为586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63个;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138.7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77万人。

(二)资本/劳动密集度

2008年8月末,我国医药制造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为33.48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93万元/人;人均资产总额为53.14万元/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1万元/人;单位产品销售收入为7914.60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19.19万元/单位;单位资产总额为12561.43万元/单位,比上年同期增加了841.00万元/ 单位。

(三)产销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5065.54亿元,同比增长28.50%,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57个百分点;累计工业销售产值为4787.62亿元,同比增长29.12%,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50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4.51%, 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31个百分点。8月末,产成品资金占用为500.44亿元,同比增长18.04%,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4.38个百分点。2008年9月,我国医药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05,比上年同期降低1.86点,比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低6.08点。

(四)盈利情况

2008年1~8月,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46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31.04亿元;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为26.72亿元,同比增长4.38%,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了6.76个百分点。8月末,我国医药制造业亏损面为21.2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3个百分点;亏损深度为5.8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98个百分点。

(五)企业景气指数

2008年3季度,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36.00,低于上年同期10.30点,比同期制造业企业景气指数高12.30点。

(六)投资情况

2008年1~9月,我国医药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为740.06亿元,同比增长27.10%,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4.80个百分点,增幅比同期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低6.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2.28%,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11个百分点。

二、医药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医药管理部门职责逐步理顺

2008年3季度,我国医药管理相关部门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改革原则,落实国务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对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

2008年8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公布,将国家医药储备管理以及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的规划、政策、标准拟订和组织实施等职责划给工业和信息化部。8月29日 卫生部 《卫生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公布,明确卫生部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并新设立“医疗服务监管司”和“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司”。9月3日 药监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公布,标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构改革进入到具体组织实施阶段。对药品的受理、审评、审批三项职能的权力进行了分离。9月12日 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首次承担“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管理”职能,正式《2008年度中药材扶持项目申报指南》,明确2008年度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优质中药材生产发展以及生态药材产业发展。

这一系列的调整,理顺了卫生部与药监局、发改委以及工信部在医药监督管理与具体操作方面的权力划分;确立了卫生部对卫生事业的宏观管理、法制建设和综合协调责任,以及对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的监管职责;实现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药品保障管理职能的统一和融合。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此次调整注重医药卫生资源的整合,从而推动医药一体化管理,有助于构建合理有序的医药市场;同时,此次调整加速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由此引发医药市场内生需求大面积扩容,将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卫生部新设立的“医疗服务监管司”主要是为了在新医改方案制定过程中,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更有效的探讨,除此之外,还体现了卫生部在医院管理方面决策和监督权分立的理念。另外,卫生部还就药监局划转过来的基本药物制定工作新设立了“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司”(下称“基本药物司”),其目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来说,组建“基本药物司”有利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地,对推动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医改方案“3+1”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意义非常重大,但由于之前政策的条块管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一直处于半停滞阶段,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仅仅是一部指导性目录,“城市社区、农村基本用药目录”和“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制度”也只是无法从根本上落实的条文。“基本药物制度司”成立后,将负责遴选约500 种临床常用药物作为国家基本药物,并确定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规范使用,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可及和廉价,从而保证了国家对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配送和使用实现科学管理。

第二,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基本药物司”的管理内容涉及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配送和使用的全方位流程,将基本药物的管理上升到制度化水平,这对于医药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构建合理有序的医药市场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由于基本药物要满足临床80%以上的药品需求,市场需求非常大,但由于制度性的安排,要通过招标定点生产。对于绝大多数医药企业而言,自己的产品能否进入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并成为定点生产企业事关生存空间。另外,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价格虽然较低,但由于销量上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而且企业不用支付临床促销费用,国家还会出台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这对于能获得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资格的医药企业将构成重大长期利好。

(二)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2008年3季度,我国药品安全监管领域迎来重大突破。2008年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药品安全监管状况》白皮书,这是我国在药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首部白皮书,集中展示了我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果,体现了我国政府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有利于国内各界人士和国际社会全面、系统、准确地了解我国药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历程、当前状况、现行政策和改革思路,促进我国与国际社会在药品安全监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药品安全监管的现行体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药品供应状况、质量安全状况和国际合作交流情况。白皮书指出,我国已改变缺医少药的局面,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方面,建立健全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和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围绕提高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制定政策措施。与此同时,我国高度重视中药在医疗预防保健中的作用,制定一系列行政法规和政策,不断完善中药监管,推动中药质量水平的稳步提高。除此之外,我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各类国际药品安全活动,为维护世界各国消费者用药安全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使我国现阶段的药品安全尚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各级政府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努力推动药品安全监管法制化, 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守护好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白皮书的发表贯彻了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并对我国药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发展产生划时代的影响。 透过白皮书可以看到,尽管我国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已经获得很大发展,但仍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因此,白皮书的发表指引了我国医药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通过逐步完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改革来加强药品安全风险的防控,同时努力提升我国药品研制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我国医药行业产业架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制药业环保标准日趋严格

制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制药行业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2008年3季度,我国制药业的环保问题再次提上日程。8月1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下称“《标准》”)开始正式实施。《标准》按照产品、生产路线分为六类:包括《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和《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标准》要求制药企业将污水处理到一定水平才能排向自然水体和污水处理厂,这迫使制药企业购置污水处理设备,并建设沉淀池、曝气池等相关工程,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源头削减控制的重视,因此,制药企业将为此花费很大一笔资金作为前期设施投入。另外,《标准》中规定现有企业自2010年7月1日起执行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也就是说随着环保治理的推进,后期实现污染物达标要求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前期实现污染物达标的成本,这意味着制药企业后期新增排污处理费用将直线上升。因此,《标准》的实施对制药企业而言是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支出,而今后制药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将会逐步成为产品成本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从不同企业类型来看,《标准》的实施或将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中小制药企业来说,企业流动资金有限,承担环保达标费用的能力欠佳,受产能所限或将无法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最大化利用,因此《标准》的实施或将导致中小制药企业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于国有制药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大,有雄厚的资本做支撑,又有国家的政策扶持,其环保投入能力相对充足,因此《标准》对国有制药企业的影响,在于对环保治理工作起指导性作用,而对企业竞争力影响不大;此外,大部分国外制药企业以显著的环保治理效果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我国的制药企业可以以此为鉴,加强环保治理,以环保理念赢得市场,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尽管《标准》的实施会对制药企业的规模产生一定的成本压力,但控制制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是环保国策的重要构成,从这个角度看,《标准》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制药业的集中度,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有较大改善。因此,《标准》的实施对制药行业来说是挑战,更是发展机遇。

(四)“重大新药创制”继续受到政策扶持

2008年3季度,国家科技部、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正式启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的申报,释放了该项目持续受到政策扶持的信号。

专项是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部署由国务院组织实施的,是落实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指示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专项共设置“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和“新药研究开发关键技术研究”5个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专题,申请在所属专题下按课题申报。专项实施年限截至2020年,“十一五”规划阶段将重点支持新药研制和构建高水平的技术平台。

目前,经过两次课题申报,本专项“十一五”规划内容已全面启动实施。该项目铺就一条我国医药行业的新兴之路,即通过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药,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使我国新药创制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并推动医药行业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由此,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也会与日俱增。

(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脚步

2008年3季度,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显加快脚步。2008年9月3日,媒体报道新一轮药品降价政策已经进入发改委的讨论议程;9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决定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明确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意见》提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总体方向以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和加大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为核心;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原则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主要措施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随着《意见》的逐步实施,医疗保障体系的涵盖范围、政府加大投入的资金来源、医院的产权改革、城乡安全体制等具体问题都将逐渐得到解决。但是,由于涉及面广、难度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需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做到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作用。《意见》将从战略上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首先,新农村、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将更有效地拉动医药消费需求的增长;其次,基本药物制度对于一些龙头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国有背景的大型医药企业带来稳定的利润来源;最后,科技创新也将成为医药行业另一个引擎,对行业内的创新型企业将带来发展机会。

上一篇:电子篇 软件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下一篇:医药篇 中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