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24 11:30:07

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4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患者上肢有无水肿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上肢出现水肿,对照组术后上肢未出现水肿。相关因素分析先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①125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水肿,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为42.5%;②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肿瘤象限、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术后放疗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乳腺癌;上肢水肿;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a)-0049-02

外科手术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是对病灶仍然局限在肿块局部、区域淋巴结的患者,该方法是首选方法[1]。但值得注意的是,外科手术可能会给乳腺癌患者带来多种并发症,如皮瓣坏死、上肢水肿等,这些并发症常发生于老年患者[2]。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2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②年龄≥50岁;③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②复发的乳腺癌患者;③双侧均发生乳腺癌的患者;④合并认知、行为障碍的患者;⑤患者合并其他可以导致水肿的疾病。根据术后患者上肢有无水肿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上肢出现水肿,对照组术后上肢未出现水肿。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的病历资料,相关因素分析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患乳位置、肿瘤象限、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术后内分泌治疗等11个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别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危险因素,以P

2 结果

2.1 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情况

125例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水肿,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为42.5%。

2.2 单因素分析的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BMI、肿瘤象限、病理分级、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多因素分析的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BMI、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是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术式较多,如全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的乳腺癌切除术等[3-5]。尽管年龄不影响选择何种术式,但是它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影响,李蔚萍等[6]报道,超过2/3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在术后3年内会出现患侧上肢水肿。在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笔者发现观察组60岁以上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年龄对术后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有一定影响。但是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检验发现,年龄并非是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还需要与其他因素交互作用才能导致术后患侧上肢出现水肿。

通过对11个指标的分析,本研究发现BMI、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是影响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

针对上述分析结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在BMI、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这3个因素中,淋巴结转移、术后放疗这两个因素是难以干预的,但是BMI却完全可以干预,如可以要求患者合理饮食、进行规律性锻炼,使体重保持正常,从而使BMI处于低值状态,尽最大可能降低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1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5):371-721.

[2] 王涛,江泽飞.老年乳腺癌诊断治疗基本原则和新进展[J].中国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8(2):120-122.

[3] 周启军.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演变与进展[J].右江医学,2010,38(3):353-355.

[4] 王永胜,孙晓.乳腺癌分期与术式选择[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5(4):373-379.

[5] 武正炎.乳腺癌根治术的发展及现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1):1-3.

[6] 李蔚萍,陆琪,程爱群,等.老年女性乳腺癌72例临床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0,16(3):157-158,162.

[7] Wilson KM,Willett WC,Michels KB. Mothers′ pre-pregnancy BMI and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daughter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1,130(1):273-279.

[8] 吕赛平,邹学森.人乳腺珠蛋白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3):321-322,325.

[9] Kucuk AI,Atalay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gery and phase of the menstrual cycle affects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J].J Breast Cancer,2012,15(4):434-440.

[10] 李济培,梁平,何晓洪,等.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1):897-899.

(收稿日期:2013-05-21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奎硫平合并西肽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