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决定课堂成败

时间:2022-09-24 08:24:11

目标,决定课堂成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语文教学精神,有效的语文课堂追求简单、快乐和实用。我校“亲亲课堂”是基于快乐学习下的一个研究,亲亲课堂的启动,是我们对教育的不懈追求,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最好证明。试想一下,短短40分钟的课堂,到底有多少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呢?形式繁多,内容应接不暇的课堂,到底会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让学生快乐就要减少目标;要提高实效,就要落实目标。一课一得是我践行“亲亲课堂”教学的第一目标。

以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一课为例:

一、牵牛要牵牛鼻子——树立重点目标意识,助力突破课堂重点。在亲亲课堂的指导下,我潜心于目标的确定中。教学时我立足于亲知学生起点,用正确的目标亲启学习航程。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第一课时,除了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常规要求外,我还确立了教给学生正确提问的教学目标。

师: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师:请大家读一读泡泡里的问题,它是关于哪个词提出来的?

生:“严肃”。

师:就这个词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严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提问分两种:一种是字面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一种是直指课文内容或者人物内心世界。往往第二种问题能让我们走近作者,这样的问题就提得更有价值。

师:文中还抓住了老师的哪些动作或神态在进行描写?

生:“审视”。

师:联系上下文,你想知道什么?

生:“审视”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为什么要坐在“我”的座位上审视呢?

师:你试图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

生:表示看的词语很多,课文为什么非要用“审视”呢?

师:你关注了文章的写法,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这一节课,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方法:可以关注字面意思,也可以进一步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关注文章的写法。在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了解到提问的技巧,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不断训练。教给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提问,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唤醒孩子的内在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严格”地按照三维目标去设计,每堂课都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每个目标可能又分解成两三个小目标。

作为教师,要善于取舍,只有善于舍弃才能真正做到有所收获。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使是经典文章,可供学习训练的知识点很多,也必须联系学段、单元目标等加以取舍。如果一节课企图完成五六个目标,最终只能蜻蜓点水,流于表面。

亲近学生,就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的学习品质。亲近学生就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树立“学习源于问题”的意识,培养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勇于提出的良好的习惯。这也是亲亲课堂创新品质形成的基础。于是这节课,教师的重点目标定在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方法。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树立调控目标意识,引领有效课堂生成。亲亲课堂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二课时的重点目标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关注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老师的调控下,逐步达成重点目标是亲亲课堂过程亲证的结果。

师:“严肃”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有点生气了。

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师出示老师神情变严肃前的对话,抽生分角色朗读。)

师追问:答语为什么要用“!”?

生:说明答案很肯定。

(分男女生读)

师:为什么如此肯定?

生:因为平常我们看到的杨桃根本就不是五角星形的。

师:联系上文父亲说的话,这叫什么?

生:这就是父亲说的“想当然”。

师:对了,这就是想当然。同学们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想当然地下判断,所以老师有点生气了,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半晌,老师才说话。这半晌,老师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此时,老师想:这么多同学都想当然的说话,这样的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学习画画。

师:你结合了美术老师的身份在思考。

生:此时,老师想:大家竟然都不知道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会不一样这个道理。我得想个办法启发他们。

师:你似乎已经明白了一些道理。

生:此时,老师想:作者如实地画下了他看到的杨桃,却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这样会不会影响他对自己的判断。

师:你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真了不起。

(读对话,理解此处“……”的作用,表示说话吞吞吐吐的)

师:一个同学吞吞吐吐地回答后,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起来。联系板书和上文,你想提一个什么问题?

生:老师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起来?

师:那为什么老师不直接讲道理呢?

生:因为这样会给学生亲自证实的机会,会更有说服力。

师:那你们怎么看待这位老师?

生:老师教育学生很有方法。

这节课,我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问题紧紧吸引,抓住他们自己的问题来主动进行探究,学生的内需不断得以实现并得到提升,重点目标得以凸显。课文中还存在着很多这样的“兴奋点”。抓住这些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发展语言,最后才能形成能力。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生成是新课程语文课堂的一大追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预设了目标,预备了手段,但达标的途径及其细节,则是在师生的对话、互动的过程中动态地生成的。课时目标的引领性,体现在师生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对话时,总目标对“生成性内容”的指引。如果教师的引领意识淡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和教学目标离题万里的无效生成。反之,即使有些教学行为和预设出现偏差,但只要教师能够心中有目标,同样能灵活应变地加以修正,从而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

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教学各环节目标意识,能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亲亲课堂就是在努力促使师生通过实践证明知识的真伪,激发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亲历作者思维历程。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从文本走进作者。这就是真正的学语文,而不是单纯的学课文。

崔峦老师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而亲亲课堂并不违背这一思想,只要以“关系亲和,爱如春潮;过程亲证,学如历险;生命亲在,创如朝阳”为核心,确立好简单、准确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努力实现爱、智、慧统一的课堂。

(作者单位:重庆珊瑚实验小学)

(责任编校:长江)

上一篇:激励下属是卓越领导一门必修课 下一篇:善待孩子呵护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