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拨动音乐的琴弦

时间:2022-09-24 03:17:44

情感——拨动音乐的琴弦

摘 要:素质教育强调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通过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来诱发学生情感。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互动过程,情感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情感教育氛围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电子琴教育;情感体验;教师

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音符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电子琴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在激活学生情感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常识教育理念认为: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会快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那么如何在电子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我作为一名电子琴教育的启蒙教师,在几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点经验体会。

一、教师——情感的使者

教师是教育者,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音乐教师更是传播情感的使者。作为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到表情艺术,亲切温柔的表情和言语,会让学生愿意走近你,愿意倾听你的声音,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是良好合作的开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进度也有快慢,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进度表和要求,千万不能言语相恶,甚至恫吓学生,有时可能会因为你一些过激的言语就扼杀了一个热爱音乐的心灵。

那么教师作为情感的使者,在教学中如何来正确引导学生呢?如,教材《友谊地久天长》中有这样一段话“怎能忘记昨日朋友,昨日朋友心手相连”。在古往今来的艺术作品中,友情是人们讴歌的永恒主题。学生年龄小,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友谊理解可能不够深刻,在演奏中无法表达这一主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友谊这一纯洁的情感呢?我尝试以“话说友谊”这一主题为切入口,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讲述同学间发生的最受感动的故事来感悟友谊的真谛。同时,我播放了那首歌《友谊地久天长》,舒缓的旋律、富有感染力的演唱让学生一下子沉浸在对朋友的思念之中,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热泪。是啊!世界上有什么比朋友之间的友谊更珍贵呢?学生幼小的心灵在音乐中得到了洗礼。学生在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地练了起来。教师既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学生新的内容。教师又是演员,与学生一起欢歌跳跃感动。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共鸣。

二、教室——情感的小屋

电子琴教室是实施电子琴教育的主要地点,也是学生感受音乐、抒感的起点,我精心把它布置成一个“爱的小屋”。教室的各个角分别设置了:名家、明星、音符总动员。教室里不间断地播放着动听的音乐,音乐恰如其分地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进入教室,时而倾听,时而手舞足蹈,每一个细节无不感染着我,情由境生,在一定条件下,情景是情感的催化剂,是可以相互感染、影响的,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入要导入的音乐中,我的教室就是一颗嘭嘭跳动的心脏,充满活力。

三、音乐——情感的源泉

音乐是声音与时间的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人类创造音乐的原动力,是音乐表现的核心所在,自然也成为音乐教育的灵魂。音乐是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表现了凄凉之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表现了雄壮之美;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则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美;现代音乐《龟兔赛跑》趣味十足,更体现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地欣赏美的音乐,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进一步让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表现美、创造美。音乐以情促知,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教师恰如其分地增加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我的学生由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我认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给自己定好位,才能更好地给学生定位。因人而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才能使学生有方向地学习。

四、学生——情感的传播者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学习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会更主动、深刻。电子琴作为音乐教育的特殊形式,更需要这种情感的融入。

一段音乐根据各人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比如,布格缪勒有一首曲子叫《骑士》,可以让学生感受骑士在草地上、在战场上、在幽静的小路上等不同场景的不同情绪,启发学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多角度感受音乐,再充分通过电子琴表现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从而用各种不同的情感演绎,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练习,并引导他们根据对歌曲的认识,用手打节拍;根据自己对乐曲的想象和理解用手来表达情感;有时,还要制作一些乐器给歌曲配乐、配节奏。这些活动,都不失为培养学生体验不同情感的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十个手指演奏乐器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完善美的过程,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因为手的指法、手指移动快慢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学生在训练中就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大部分电子琴学生不爱练习教材布置的曲目。我做了一次“你爱弹什么”的调查,结果中排位第一的就是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为什么学生不爱练课本上的曲子呢?据问卷调查结论为: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认为课本要求的曲目内容空洞,难以理解,无法与现实生活挂钩,而且漫无止境。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找准学生胃口,并根据低阶段与中高阶段不同的音乐审美倾向,尽量准备丰富的教学内容,如,低级班我选了一些如《粉刷匠》《闪烁的小星》等耳熟能详的儿歌,也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曲子进行练习,以此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我现在的电子琴教学与原来相比,有了飞一般的巨变,犹如涓涓细流把一条条小鱼引入滔滔大海。只要用心来经营课堂这个“小心脏”,每位学生的心都会随着我一起飞翔。

教育是情、是爱,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的效率,尤其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温暖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沟通,就一定能让学生在电子琴的学习中得到艺术熏陶,在音乐的世界中尽情畅游!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少年之家)

上一篇:关注课堂理答 开启学生心智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