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确认:合成词构词方式的辨别

时间:2022-09-24 09:32:55

汉语合成词这部分内容,学生往往是“一教就懂,一做就错”,因为有一部分合成词在归类时,会出现似此似彼、或此或彼的现象。通过比较以下五组具有代表意义的合成词,我们可以触类旁通,从而更好地辨别和掌握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第一组,为什么“冰凉、火红”是附加式,“风凉、眼红”是陈述式?附加式合成词中两个语素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后一个语索是主体,如“毛衣”中,语素“毛”修饰语素“衣”,以“衣”为主体。陈述式合成词中前一个语素是陈述的对象,后一个语素是陈述的内容,如“地震”中,语素“震”陈述语素“地”。

“冰凉、火红”与“风凉、眼红”,粗略一看,的确有相似之处――前一个语素都是名词语素,后一个语素都是形容词语素。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区别:首先是“冰凉、火红”都是以后一个语索为主体,“冰凉”的意思是“像冰一样凉”,“火红”的意思是“像火一样红”;“风凉、眼红”而是以前一个语素为主体,“风凉”不是“像风一样凉”,“眼红”也不是“像眼一样红”。其次是“风凉、眼红”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很风凉、非常眼红”;而“冰凉、火红”却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注意到两组合成词的区别后,也就不难掌握他们的类别了。

第二组,为什么“提名、立春”是支配式,“提高、立正”是补充式?支配式合成词中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如“管家”中语素“管”支配语素“家”。补充式合成词中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如“”中,语素“翻”补充说明“推”。

“提名、立春”和“提高、立正”,两者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前一个语素都表示动作行为。区分的办法:(1)后一个语素是名词语素的属于支配式,“提名”的“名”、“立春”的“春”都是名词语素;后一个语素不是名词语素的属于补充式,“提高”的“高”、“立正”的“正”都是非名同语素(是形容词语素)。(2)有一些支配式合成词的后一个语素也不是名词语素,如“耐烦”的“烦”、“冒险”的“险”,我们可以根据后一个语素是不是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来判断――若是,则为补充式,若不是,则为支配式。“烦”不是“耐”的结果,“险”不是“冒”的结果,所以“耐烦、冒险”是支配式,不是补充式。(3)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支配式合成词后一个语素也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如“签名”的“名”、“起草”的“草”,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对照第一条,因为“名”与“革”是名词语素,所以,“签名、起草”是支配式,而不是补充式。

第三组,为什么“跳台、摇篮”是附加式,“跳级、摇头”是支配式?它们的共同点表现在前一个语素是动词语素,后一个语素是名词语素。但是,不同点也是明显的:“跳台”说的是一种“台”(跳水池里供跳水用的台子),“摇篮”说的是一种“篮”(可以左右摇动的供婴儿睡觉的篮子),语素“台”和“篮”是主体。而“跳级”说的不是一种“级”,而是一种行为(学生越过本来血该经过的年级),“摇头”说的不是一种“头”,而是一种动作(把头左右摇动,表示否定),这里语素“级”和“头”不是主体,分别是语素“跳”和“摇”支配的对象。由此可见,“跳台、摇篮”是附加式合成词,“跳级、摇头”是支配式合成词。

第四组,为什么“老虎、苦头”是派生词,“老汉、船头”是附加式合成词?“老虎”的“老”和“老汉”的“老”,字形相同,其实不是特性相同的语素,而是两个特性不同的语素;同样,“苦头”的“头”和“船头”的“头”也是两个特性不同的语素。

“老汉”的“老”(年岁大),“船头”的“头”(人身上最上部或动物、物体的最前部),是自由语素。自由语素不但可以单独成词,而且可以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组合时它的位置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例如:

老~――老者老人老伴敬老尊老长老

~头――头面头脑头皮光头点头抬头

“老虎”的“老”(没有“年岁大”的意思),“苦头”的“头”(没有“人身上最上部或动物、物体的最前部”的意思),是不自由语素。这两个不自由语素不但不能单独成词,而且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或者在前,或者在后。例如:

老~――老表老师

老大老乡

~头――纸头

年头

锄头石头

不自由的语素“老”或“头”,跟其他语素组合的词,只能是派生词。

第五组,为什么“姐姐、星星”是重叠式合成词,“人人、走走、高高”不是重叠式合成词?“人、走、高”都是词,“人人、走走、高高”都是词的重叠(不是重叠式合成词)。从“词”到“词的重叠”,不是意义的简单重叠,而是一种词形变化,变化后要增添某种附加意义。例如:人一人人(表示“每个人”);走一走走(表示短时态或尝试态);高一高高(表示程度的加强)。

“姐姐、星星”不是词的重叠,而是词的内部由重叠式构成。从“姐”到“姐姐”、从“星”到“星星”:并没有增添什么附加意义,“姐姐”不表示“每个姐”,“星星”也不表示“每颗星”。

至于像“往往”与“往”,“宝宝”与“宝”等等,在意义上更找不出什么必然的关系来,纯属不同的词,前者是双音节重叠式合成词,后者是单音节单纯词。

通过这五组词的构成方式的比较,能够划清类与类的界限,这样在辨别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时,出错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大学出版社编辑,中文硕士。

上一篇:将剪贴识字活动进行到底 下一篇:把握课堂生成演绎课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