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

时间:2022-09-24 07:49:23

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研究

[摘要]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是关于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和渠道及其作用程度和效果的重要问题,涉及经济金融的多个方面。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存款货币银行扮演着上承中央银行、下向企业和居民传达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并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研究我国的存款货币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传导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有效实施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存款货币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8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21-02

1引言

本文选取从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角度入手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货币金融学、比较金融学、管理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先后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的现状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因素作了较深入而详细的研究,并针对我国存款货币银行自身存在的制约货币政策传导的因素,提出了采取措施逐渐消除或减少这些制约因素,改善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现状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的现状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因素,能有助于解决我国银行业梗阻货币政策传导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的现状

2.1作为货币政策传导中介,我国存款货币银行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关键因素

存款货币银行信用的授受活动依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于经济运行的主要传播途径。长期以来,在我国真正发挥作用的也是信用供给途径。这是由我国的经济背景决定的:首先,国有银行体系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枢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及货币中介指标的运用主要通过国有银行体系的信用供给渠道来传导。国有银行体系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中枢具有与央行“一脉相承”的优势,故其可控性较强,而其他金融机构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的意识和动力不强;其次,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货币市场相对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居于次要地位,公众参与程度低。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规范和完善发展中,还不够成熟,而且资本市场规模不足,不能承担规模过大的融资活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使公开市场业务的直接调控缺乏载体,央行不得不采用贴现率、窗口指导、利率管制等其他调控工具,而且这些工具都要通过银行才能发挥作用,从而增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性。

2.2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的现状不理想

存款货币银行本身存在许多制约货币政策顺利传导的因素,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存款货币银行层面出现传导“阻滞”,致使实体经济对货币政策信号反应不灵敏。首先,商业银行的“慎贷行为”,这一问题的出现有如下三个方面。

(1)占市场垄断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尚未形成以利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历史的、经济的、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其经营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其二,商业银行过于谨小慎微,一方面由于“严”过其实的制度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法人治理后,资金及贷款权上收,建立了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手续烦琐,影响了企业的贷款意愿,最终影响了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商业银行的慎贷行为使中央银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商业银行这一环节受阻,形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大障碍。

(2)国有商业银行、大企业、小企业之间的“畸形恋爱”关系。国有商业银行偏爱大企业,大企业获得信用的途径还可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然而对商业银行更具依赖性的中小企业却难以得到贷款。在这状况下,通货紧缩时,中小企业生产恶化,抵御冲击的能力很差,此时扩张性政策操作无法灵活展开,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3)银行体系运作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机构臃肿、人员冗余,效率低下,人为增加货币政策作用的难度。

3促进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效率提高的措施

针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点、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我国存款货币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效率,增加商业银行对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敏感性,从而为实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3.1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商业银行应实行资产质量和利润目标的双向考核,把防范金融风险和增加赢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央行应尽快健全激励机制使之与约束机制对等,改变目前存在的商业银行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反应不充分、信贷配给和信息传导机制无力的局面;积极创新金融工具,增加替资品的数量,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格局,促进金融竞争,健全金融法规,逐步改变商业银行利润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的方式;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创建和疏通合适的融资渠道。原则上,近年来新兴的商业银行都要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以切实解决金融体系无法覆盖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现行货币政策不能覆盖整个国民经济而削弱其政策效果的问题。

3.2培植社会信用环境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我国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信用按层次可分为国家信用、银行信用、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以及个人信用。培植信用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多方面着手。要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和信用秩序,最根本的还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要严格法律制度,规范法人行为准则,形成一种人人恪守信用的社会道德规范。①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记录备案,每年对企业法人代表的信誉程度和企业总体的资信情况进行评级,实行动态管理。②建立并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对每个人都形成一种外部的约束力,让讲信用的人得到实惠和利益,使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无处藏身,促使人们珍惜和爱护自己的信用。③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努力降低信贷资产风险。要在进一步整治信用环境的基础上,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化的信用担保机构。这样有助于简化贷款流程和减少获得贷款的时间,增加良好信用企业的贷款意愿,有助于更好更快地落实我国货币政策。

3.3改革银行体制运行机制

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的需要,对自身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减少不必要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对信贷人员提出明确的利润指标要求,鼓励竞争。考核标准不应只限于一笔或几笔贷款,而要考核一段时期内的总体业绩。对于资金运作卓有成效的,要给予适当奖励;对于达不到指标要求和有严重违规操作的信贷人员给予严厉的处罚。与此同时,还要对信贷人员制定合理的收益分享和风险共担制度,让基层信贷人员在信贷工作中承担的风险与其分享的收益相对称,坚决废除零风险观念,纠正信贷风险终身责任制的做法。要制定一种科学的收益―风险制衡机制,让信贷人员在放贷过程中既承担一定的风险,又要让其分享发放优质贷款带来的部分收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基层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挖掘新的信贷和效益增长点,促进贷款的增加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意图的实现。

4结论

本文从我国经济运行和金融体制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中介――存款货币银行传导货币政策的传导现状及其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上述结论。希望这些研究和提出的对策建议能有助于进一步弄清我国存款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间的联系,促进其改善传导现状,提高传导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卡尔・E.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18-221.

[2][美]恩诺克,格林.银行业的稳健与货币政策[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110-112.

[3]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12):13-16.

[4]周峻,张中华.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49-54.

[5]萧松华.当代货币理论与政策[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14-315.

[6]赫国胜,曲昭光,等.赶超型国家金融体制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335-336.

[7]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11.

[8]王煜.中国货币政策趋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32-33.

[9]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78-182.

[作者简介]贾晓萌(1983―),男,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学院学生处,硕士,助教,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商业银行管理、中央银行。

上一篇: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下一篇:折旧费用现行会计处理方式的弊端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