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探索

时间:2022-09-24 12:03:41

上海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探索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上海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现状,列举出上海市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一些有建设性的举措,并从创新金融市场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融资方式和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制度及机构等多方面提出了几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希望能对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最终解决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创新融资渠道

过去30年,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同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上海市中小企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业占比迅速提升,特别是在软件、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涌现出一批优秀中小企业。但是,“融资难”也是上海中小企业反映最多、最集中、呼声最高、矛盾最突出的问题。

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相关部门积极制定政策措施,着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海市在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举措有:一是健全政策法规,优化环境;二是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功能提升;三是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四是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五是针对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探索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渠道。

一、健全政策法规,优化环境

上海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2010年5月19日,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政府23个委办局和机构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为中小企业工作机构。近年来,上海中小企业服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发14号文”及上海市《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加大服务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提升竞争能力。

2012年1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进一步形成部门合力,会同上海市财政、金融、银监、人行上海部门等相关部门,完善中小企业信贷例会机制,共同研究、协调推进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二、建立健全多层次融资体系

很多小微企业融资难,并不仅仅是银行的产品不够丰富,而是“信息不对称”。一边是中小企业“缺钱”,另一边是银行“渴贷”,如果有一个平台,能够集纳银行所有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并能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提供指导,撮合银行与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这对于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化解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将提供更大的实际帮助。

“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大胆的创新。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和长宁区商务委主办,上海长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自2012年初挂牌以来,已发展了170多家会员单位,帮助27家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交了贷款申请,并已经成功融资2535万元。截止2012年底,上海市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已和28家银行上海分行,8家小贷公司,5家担保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将线上平台集纳了各家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产品,解决了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免费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融资对接服务。

三、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功能提升

过去不少中小企业反映“政策不知晓,阳光照不到”。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只有15%的中小企业负责人经常登录政府网站了解政策信息,企业被动是政策不见效果的原因之一。上海小企业有30多万家,“既然企业不主动对接,那么政府就要靠前一步”,这也成为建立“1+17+X”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初衷。通过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一对一”上门服务,改变政府、企业“双被动”局面,才能破解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地难题。

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各区县均建立了区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公布了服务中小企业的热线电话,标志着市区联动的全覆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013年1季度,上海市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联盟,按季度开展各类性质的融资服务活动,支持建立10家以上行业性、专业性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切实提高融资服务的效率和效果。2013年还建立了区县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青浦、杨浦已在各街镇设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受理中心。2014年将继续按照“融资服务落地”的原则,推动各区县服务中心尽快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平台,鼓励区县融资服务平台向园区、街镇延伸。中小企业有任何诉求、困难和问题等,可以拨打市、区县中小企业服务热线,通过注册地所在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或就近的服务中心获得帮助和引导。

四、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

2010年以来,上海实施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先后下发《关于加快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意见》、《关于明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试行标准的通知》等文件,支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截至2012年底,上海市纳入培育“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达1008家,其中全国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的企业有101家,部分企业已成为国际市场的龙头老大。到2013年底,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了近2000家。

五、探索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渠道

1、“金融+政府”:探索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研发投入非常需要资金,但其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又缺少现金流,传统金融服务很难满足其需求。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是我国金融服务长期以来的短板,浦发硅谷银行的“3+1”模式就是完善金融服务的创举,也是地方政府利用金融资源服务中小企业、推动经济转型的具体体现。2013年6月5日,中国首家法人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携手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再担保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区政府联合推出“3+1”金融模式。这一“金融+政府”的模式有助于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题。

依托美国硅谷银行在科技信贷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成功模式,浦发硅谷银行将负责最核心的风控管理,即贷前审查、贷款结构设计和贷后管理;浦发银行将帮助暂时无法取得人民币牌照的“硅谷银行模式”在上海落地,同时获得由上海市再担保公司为贷款所提供的政策性担保。上海闵行区政府则将向企业提供保费补贴,并引荐区内的优质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这一创新安排,闵行区内的优秀企业将以不高于市场利率的融资成本获得急需的资金支持。首期贷款池规模为1亿元,并将根据企业需求逐步扩大。

2、从“履约贷”、“信用贷”到“微贷通”,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系列产品

为满足众多小微科技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上海市科委从2010年开始构建了“3+X”科技信贷体系,历时3年多,上海“3+X”科技信贷架构于2013年8月全面建成。这一架构由“微贷通”、“履约贷”、“信用贷”及个性化产品构成,完成了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初创期、成长早中期、成长中后期等不同时期融资需求的全覆盖。

(1)“履约贷”

“履约贷”是2011年8月上海市科委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出的一种金融贷款模式――履约担保贷款。截至2013年6月底,“履约贷”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累计向407家企业发放贷款13.339亿元。据统计,获贷企业平均年销售增长率达23%。“履约贷”在2013年8月推出“升级版”,贷款总额度从原本的13亿元“扩容”到25亿元,预计能够为约1000家销售规模在1000万到1.5亿元的科技企业解决贷款问题。与“微贷通”相比,“履约贷”服务的企业创业阶段相对靠后,因此需要的贷款资金更多,贷款金额上限可达500万元。

(2)“信用贷”

2011年,为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上海市科委和浦发银行联合推出了面向全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科技小巨人及培育企业信用贷款。作为上海“3+X”科技信贷体系架构中的系列第二款产品――“信用贷”应运而生。

“信用贷”产品是在“政银合作、支持企业、多方共赢”的原则指导下产生的,通过上海市科委与银行的协作伙伴关系,银政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推进了科技企业的发展。“信用贷”产品针对承担市科委某类项目或者获得市科委某类资质的企业,通过专属化的流程,确保产品的拓展效率。“信用贷”主要考察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信用状况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以纯信用的方式发放贷款,真正做到了无抵押无担保。

“信用贷”系列产品自问世以来,受到科技企业的广泛关注,截至2013年7月底,科技小巨人及培育企业信用贷款已累计为163家科技企业提供了14.433亿元贷款;创新基金微小贷已累计为18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了1310万元贷款;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信用贷款已累计为46家科技企业提供了6.395亿元贷款。

(3)“微贷通”

2013年8月,上海市科委科技信贷板块中“3”系列产品规划中的最后一款产品―“微贷通”。全新金融产品“微贷通”旨在帮助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微科技企业解决“第一桶金”的困扰。“微贷通”最大的创新是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金融机构为企业放贷。

“微贷通”全称是“科技小微企业‘微贷通’贷款”,针对销售规模在200万―1000万元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和此前的“履约贷”、“信用贷”相比,企业所处创业阶段更为靠前,贷款金额不高,但贷款难度更大。该产品的具体方案为:符合条件且通过审查的科技企业只需向担保公司支付贷款本息和2.5%的担保费用,担保公司出具保单,银行“见保即贷”,即刻向企业放款,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20%。当企业按时还本付息后,上海市科委补贴企业担保费用的一半,即企业按时还本付息后实际支出的融资成本为8.5%左右。如果发生坏账,政府和担保公司按照70%和30%的比例承担坏账损失。

此外,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于2013年8月20日正式开通,平台旨在成为解决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难题的桥梁,并将承载科技金融产品的网上受理工作,简化申办流程,提高贷款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其珏,上海探路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N],上海证券报,2013年3月27日;

[2]倪晓,中小企业融资需“量身定做”[J],理财周刊2013年第26期,2013年7月22日;

[3]周语欣,银行眼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三道难题[EB/OL],中国经济网,2013年7月18日;

[4]宗晨亮,上海建成中小微科技企业全覆盖信贷架构[EB/OL],2013-08-24 中国新闻网http://.cn.;

[5]姜微、姚玉洁,“金融+政府”:上海探索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题[EB/OL],新华网,2013-06-05。

【作者简介】

祝小兵(1966-),男,江西省上饶市人,1966年8月出生,上海开放大学金融与会计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市场、世界经济。

上一篇:关于会计信息的作用文献综述 下一篇: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