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园区道路改造工程

时间:2022-09-23 11:34:06

谈谈园区道路改造工程

摘 要:为了满足园区道路的近期使用功能和远期规划需求,必须进行针对性的道路维修和改造。文章通过介绍某学院园区道路的改造设计重点,分析探讨如何更好的做好类似项目的改造设计。

关键词:园区 道路 改造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067-02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许多学院、机关、厂矿、工业园等的园区道路路面破损、排水不畅等现象日益严重,已经无法满足近期使用或远期规划的需求,需要进行一定的维修、改造以满足其使用功能。

下面以某学院园区道路的改造设计为例,谈谈园区道路的设计要点。

1 项目综述

1.1 项目概况

某学院的园区道路,实施改造范围为17条路及两个广场。原路面均为水泥路面,部分路段经过了二次拓宽改造,现状路面宽度为3.5~15.25 m不等,路线全长3240.899 m。设计内容:道路工程,排水工程。

1.2 设计思路

为改善车辆通行条件,提高结构强度,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不同病害先分别采取灌缝、沥青砂修补、换板、反挖换填等方式处理后加铺SBS卷材(防裂贴),全幅加铺3 cmAC-10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 cmAC-16C中粒式混凝土;并对局部路段路缘石进行改造利用。

2 设计方案

2.1 设计原则

(1)道路的设计应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注意实施时对两侧地块交通出行的影响。

(2)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要,还要体现出合理性和经济性,即要便于近期建设,又要充分考虑到远期的结合,要有前瞻性使本项目能适应学院未来规划的需求。

(3)妥善处理好道路与周边场地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路线平、纵、横的组合问题。在保证道路上汽车行驶安全、通畅、快速的前提下,减少旧混凝土路面及基层的挖补数量和构筑物工程量,节约工程投资。

(4)现状路基、路面的利用和附属设施等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美观。

2.2 平面设计

(1)路线平面线位拟合现状道路中心线。

(2)设计平面范围包括拟实施改造的17条道路及道路相交转角处、建筑物门前场地、道路实施范围的衔接处。

2.3 纵断面设计

由于项目为现状道路改造工程,按照建设单位意见,路面结构设计中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结构的方案,因此纵断面设计以道路现状高程为依据,采用“顺坡滚”的方式进行设计。

2.4 横断面设计

按照建设单位意见,道路路幅断面维持不变,仅对现状道路病害及路缘石、边沟等进行相关处理后加铺两层沥青面层。根据现状道路路侧边沟和路缘石的的不同进行分段设计,现状道路断面共分为10种类型。

(1)断面型式一。

现状道路两侧均有路缘石的路段,对现状花岗岩路缘石抬高利用,其余的拆除后新建立式花岗岩路缘石。

(2)断面型式二。

现状道路两侧没有路缘石的路段,为便于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和后期养护,道路两侧新建立式花岗岩路缘石。

(3)断面型式三。

现状道路一侧没有路缘石,另一侧为路侧矮墙。对道路没有路缘石的一侧予以新建立式花岗岩路缘石,另一侧维持不动。

(4)断面型式四。

现状道路一侧没有路缘石,另一侧有路缘石。对道路没有路缘石的一侧新建立式花岗岩路缘石,另一侧更换成花岗岩路缘石。

(5)断面型式五。

现状道路一侧没有路缘石,另一侧为护面墙。对道路一侧新建立式花岗岩路缘石,另一侧维持不动。

(6)断面型式六。

现状道路一侧没有路缘石,另一侧为明沟。对道路一侧新建立式花岗岩路缘石,另一侧采取清理明沟后现浇C25素混凝土作为路缘石。

(7)断面型式七。

现状道路一侧为房屋,另一侧为明沟。对道路一侧有房屋的维持不动,另一侧采取清理明沟后现浇C25素混凝土作为路缘石。

(8)断面型式八。

现状道路两侧均为明沟。本次设计对道路两侧采取清理明沟后现浇C25素混凝土作为路缘石。

(9)断面型式九。

现状道路一侧为明沟,另一侧为路缘石。对明沟采取清理后现浇C25素混凝土作为路缘石,另一侧更换成立式花岗岩路缘石。

(10)断面型式十。

现状道路两侧均为砌体矮墙,维持维持现状不动。

2.5 路面病害处理设计

针对现状道路的裂缝、角隅、破碎板、沉陷等不同的破坏型式,进行灌缝、修补、换板、反挖换填等方式处理。

(1)裂缝:对于细微裂缝不作处理,在加铺沥青路面之前同老路混凝土板纵横缝一起采用SBS卷材(防裂贴)作贴缝处理。

对于一般裂缝采用密封胶灌缝处理。

对于>2 cm的裂缝,清除缝内杂物后采用沥青砂+环氧树脂修补。

(2)啃边:采取沥青砂+环氧树脂修补措施。

(3)角隅、断板、一般破碎板:破坏严重的进行换板处理,先凿除包含破坏部位的1/3或1/2旧混凝土板块,再重新铺筑24 cmC30混凝土板,或者挖除更换整块24 cmC30混凝土板。

一般破坏的仅做密封胶灌缝处理。

(4)严重破碎板+沉陷:采用反挖换填方式处理,路面结构为20 cm C15混凝土+24 cmC30混凝土。

2.6 路面结构设计

2.6.1 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本项目的功能,从舒适性、耐磨性和城市远期发展考虑,对17条现状道路路面病害进行相关处理后,对道路全幅范围内混凝土板板缝及少量轻微裂缝病害进行贴SBS卷材(防裂贴)贴缝处理,后加铺3 cmAC-10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 cm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设计路面横坡度按原老路双向横坡控制,如老路为多块板折线式横坡,则通过沥青面层厚度调整按双向横坡控制。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以不同路段的路幅现状及病害情况为依据,确定以下三种路面结构形式。

(1)Ⅰ型路面结构适用于现状路面使用状况良好、满足使用功能,或者存在裂缝、啃边等轻微病害的路段。设计中采用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利用,仅对局部病害处理后对老路混凝土板纵横缝及少量轻微裂缝病害贴SBS卷材(防裂贴)处理,然后对全幅范围加铺3 cmAC-10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 cmAC-16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2)Ⅱ型路面结构适用于老路存在角隅、断板、一般破碎板等病害的路段,对于老路局部病害挖除老路混凝土板后换填24 cmC30混凝土,然后进行SBS卷材贴缝处理,再加铺3 cmAC-10C+5 cmAC-16C。

(3)Ⅲ型路面结构适用于老路存在破碎板+沉陷病害的路段,对局部病害路段进行挖除老路混凝土板及基层后换填24 cmC30混凝土+20 cmC15混凝土,然后对全幅范围内混凝土板板缝及少量轻微裂缝病害贴SBS卷材(防裂贴),再加铺3 cmAC-10C+5 cmAC-16C。

2.6.2 衔接段路面结构设计

对于道路实施范围的衔接处以及路侧建筑物的门前场地,反挖2 m宽的老路混凝土板换填C30混凝土,后加铺沥青面层进行顺接。

2.7 路缘石设计

根据项目实施范围内17条道路的不同现状,从经济性、实用性、美观性和方案实施可行性的角度考虑,采用三种类型路缘石设计。

2.7.1 Ⅰ型路缘石

适用于现状为花岗岩路缘石的路段,对原有花岗岩路缘石进行抬高利用。

2.7.2 Ⅱ型路缘石

(1)适用于现状路缘石为混凝土路缘石或红砖路缘石的路段,现状路缘石全部更换成立式花岗岩路缘石。

(2)适用于原路侧为绿化带或者人行道,没有路缘石的路段,为便于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和后期养护,全部采用新建立式花岗岩路缘石。

2.7.3 Ⅲ型路缘石

适用于原路侧为明沟加矮墙的路段,采取清理明沟后现浇C25混凝土作为齐平式路缘石。路缘石顶面高程与路面顶面设计高程一致。

2.8 排水设计

园区原雨水管网大都为80年代末建成,随着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已满足不了园区内的雨水正常排放,经常出现地面积水,排水不畅等现象。需要对园区内雨水管网进行优化设计,对淤塞、破损严重的雨水管道进行清淤、拆除重建处理,部分路段增设雨水口或新建雨水主干管以利于周边雨水排水通畅。

(1)针对无排水系统路段和排水条件不良路段进行专项设计,通过增设雨水排水管道和雨水口及时有效的排除路面积水。

(2)充分利用已有排水管道、暗沟、水塘等进行排水、蓄水。

(3)雨水根据地形及收纳水体情况,同时考虑到降低埋深、减小管径,节约工程造价,采用分散排放原则,就近排入水体或雨水管网中。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CJJ 37-90.

[2]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JTG D50--2006.

[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S].JTG D40-2011.

[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 JTJ 073.1-2001.

[5]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S].JTGH20-2007.

[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GB50014-2006.

[7] 合肥市排水设计导则(试行)[S].2010,9.

上一篇:敏捷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锅炉的常用排污方式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