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分析与治疗

时间:2022-09-23 07:09:5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分析与治疗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方法:通过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寻求诊治新方法。结果:新治疗方案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结论:在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用新治疗方案,以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与治疗 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为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如炎症、机械损伤、血管畸形、肿瘤等,少数病例则是由于邻近器官病变累及所致,或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以消化性溃疡、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及急性胃粘膜病变最为多见。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以十二指肠为多见,其次为胃、食管和吻合口。胆胰疾病引起的出血比较少见,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及胆管癌肿、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和胰腺脓肿破溃。此外,内镜检查和介入治疗均可引起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病因,判定是否为活动性出血或有再出血的可能是诊断的重要内容。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1.1胃肠疾病

(1)消化性溃疡: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者多于胃溃疡,而并发球后溃疡更为多见。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仅次于消化性溃疡的第二位常见原因。但在肝炎、肝硬化高发区,它所致的出血往往比消化性溃疡更为常见。

(3)门脉高压性胃病:是由于门静脉高压患者胃血流量增高 1 倍,胃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粘膜出现大量动静脉短路,使胃粘膜血流量显著减少,胃粘膜淤血而偏暗红色,呈波纹状隆起,并可发生灶性糜烂。

(4)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应激性溃疡等,近年来统称为急性胃粘膜病变。

(5)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 Mallory―Weiss 综合征):是发生在食管下段和胃连接处的粘膜纵行裂伤,它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一般可以自限止血,如果累及小动脉可引起大量出血。

(6)Dieulafoy 病:是一种先天性粘膜下血管畸形,又称为消化道粘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

1.2胆道系统疾病

胆道出血多由于肝胆外伤、胆管肿瘤或严重胆管感染所致,欧美文献报道以外伤引起居多,而亚洲则以胆道结石和胆道感染所致为主。

1.3 其他

(1)消化道的血管异常。

(2)肿瘤:上消化道任何一个部位的肿瘤都可以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3)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重症感染、尿毒症等均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2.1 部位及出血量

(1)出血部位:确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部位主要依靠内镜检查,极少数病例内镜不能发现出血来源。如内镜呈阴性结果,又无呕血症状,下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需进一步作其他项目检查。

(2)出血量:出血量不同,伴随血容量不足引起全身反应亦不相同。根据呕血和黑便的量,包括胃内血液经胃管等引流出的量,对判定出血量有一定的作用,但最有价值的是观察是否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出血量小于400mL时,可无临床症状。出血后的脉搏变化对判定出血量很有作用,脉搏的变化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但应注意大量出血,有时因迷走神经反射性减慢心率可引起心动过缓,血压丧失接近全血容量的 40%可出现休克,患者表现烦躁不安、皮肤苍白,低血压和脉搏细数等症状。

(3)临床上对活动性出血、出血停止和再出血的判定:反复呕吐或频繁排黑便说明有活动性出血,临床医师观察排黑便的情况,对判定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很有价值。出血量减少后,黑便次数和量亦减少,排便间隔时间延长,黑便由稀转干。经胃管或三腔二囊管监测出血情况,用几千毫升冰水冲洗后,液体仍呈鲜红色或颜色变浅后又呈鲜红色,提示活动性出血。冰水冲洗后,引流液呈色泽发暗的血性液表示出血已基本停止,引流液颜色越来越浅或无色说明出血停止。

2.2 病因诊断方法

2.2.1 内镜检查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方法安全简单,并发症 1%,死亡率 0.1%。

(1)禁忌症:病人不能合作或怀疑脏器穿孔;相对禁忌症为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胃镜检查时机的选择:主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临床上判定出血的原因是否正确而定。日本近年来提出:预测接受治疗的病人的全身状态有可能会恶化,通过内镜检查或内镜止血治疗能改善病人状态时,迅速(6h内) 进行胃镜检查,称急诊胃镜。对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在补充血容量、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急诊胃镜。上消化道出血绝大多数通过胃镜可明确出血原因。

2.2.2 其他检查方法

消化道出血中约有5%的病人出血原因不明,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不能确定病因的,应选择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1)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消化道出血时,通过核素99mTc 标记红细胞扫描方法,可观察到血管内有放射性标记的血液渗至血管外,出血速度仅 0.5mL/min 即能诊断。主要是显示出血在腹部某个区域,不能判定确切的部位。

(2)腹部血管造影:通常用于原因不明的反复消化道出血,主要用于下消化道出血,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不能内镜检查,又不能明确病因,亦可行此项检查。

(3)对反复黑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不能确定出血原因,选择性消化道钡餐透视,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胶囊内镜及小肠镜的检查等。

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必须采取抢救措施: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平卧,将下肢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禁食,放置胃管,吸收胃内积血,了解出血情况,并可灌注药物。加强护理,心电监护;补充血容量,同时根据出血病因不同,选择相应的药物止血。内镜直视下止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上显示出巨大优势,主要方法有:

(1)药物喷洒止血法:常用的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孟氏液或凝血酶,中草药制剂如五倍子等。

(2)内镜下注射止血法:目前常用的有无水酒精、高渗盐水、组织粘合剂等。

(3)电凝微波及激光治疗,对于小的点片状出血,在药物喷洒治疗的同时,采用电凝或微波治疗,效果较好。

(4)内镜止血夹,常用于胃粘膜血管畸形、胃粘膜恒径小动脉的出血及憩肉摘除后的血管性出血。

(5)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主要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参考文献

[1] 周彪,牛旭平.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09(19).

上一篇:基于XML在Unity3D中数据传递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红外脉冲光纤激光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