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9-23 05:19:42

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082-0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很高, 企业统计信息化已经从辅工作渗透到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中,已经成为企业统计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整个统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科学的统计信息依据,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 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很难找到着力点。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统计信息化还不能叫真正的信息化,因为统计局丰富的数据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整个企业统计业务流程还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因此, 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统计信息化的意义

统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搜集汇总、汇总、计算、分析统计数据,及时、全面、真实、连续地记录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数据,形成的各类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实行科学管理、制定预算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统计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全过程的信息化。统计信息化是新时期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统计的必然要求,当前,信息化手段已经从辅工作向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转变,高效率的统计核算、信息传输、整合、信息共享,有利于全面整合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决策等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统计的高度信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领导和管理人员重视程度欠缺,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需要领导的切实支持,否则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目标。实际上,许多企业的高管和职业经理们都存在观念滞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或者他们虽足够重视统计信息化,但限于信息化投入产出时滞较长,难以在任期内见成效等原因,企业的管理人员都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同时,由于统计信息化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成本高,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倾向于把资源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去,而不愿投资到不能立竿见影的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上。这就造成企业统计部门、会计部门及很多业务部门使用的电脑配置较低,没有安装专业统计软件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效率和统计信息传递、加工、处理,从而导致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

2.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不能保证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统计信息系统阶段,传统的在计算机上装个分析软件就叫统计信息化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建设统计信息化的过程中,硬件配置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潮流,仍在使用很多单位已经淘汰的机型; 软件配备也较落后、不规范,难以完成统计信息处理的高级功能。比如一个企业内部,使用的统计软件种类、版本、功能不完全一样,甚至数据不能兼容、共享和交流,更不用说不同企业和不同行业间的数据传递了; 还有很多企业使用的统计现代统计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互联网环境下集成软件级别较低、功能很少,企业无法进行高质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化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3.统计信息安全问题突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自身的统计信息很多都不是公开的,涉及国家机密或商业秘密。但在统计信息传输、保存、处理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统计信息安全问题。比如统计数据泄露造成泄密、统计数据库的损坏导致数据丢失、统计信息网络瘫痪致使无法查询等等。这些问题一旦发生会造成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特别是在互联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许多企业为了保证信息安全而选择不连接外部网络,严重影响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与统计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直都不健全,很多问题即使发生也难以诉诸于法律,成为法律的空白地带。

三、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大投人。 企业决策层和管理人员应当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给以充分的认识,在资金投人和人才引进,培养上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在企业各个层次的职工中普及统计信息化知识,提高他们对信息化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统计信息化工作;引进层次高、实用性强的复合型统计信息化人才,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人才和统计资源,制定各种激励政策,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企业内外部资金,不断切实改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条件,加大统计应用软件的开发。

2.构建完善的统计组织体系。企业统计组织体系是企业统计信息系统的中枢,它的成功构建与逐步改善是整个统计信息体系得以顺畅运行的组织保证。应当依据企业组织结构构建统计体系,形成自下而上、相互依存的统计组织架构,明确构架中各个层级的职责权限,理顺统计信息传递流程,统一归口管理,建立信息平台,保证统计信息数出有据、责任到人、传递顺畅、有效共享。

3.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障统计信息安全企业在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时,应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统计信息安全。比如,通过严密的密码权限设置保证很少的人能接触到重要统计数据,与相关人员签署保密协议或违约合同,明确泄密或者违约责任; 购买和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并不断升级,对各种新式病毒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重要统计原始数据备份工作,设置防火墙,对重要的信息处理和交换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确保统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有效运作; 制定应急机制和应急处理方案并不断演练,对意外事故和人为攻击造成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立即紧急处理,最大限度地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并尽快重新开展系统正常工作。

4.加强统计信息系统化。在我们国家,企业在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时候,逐步架构起了很多用于处理相关业务方面问题的电子系统与应用系统,现今这种情形在很多企业中仍旧可以看到,当前我们将这种情形称为“遗产系统”境况。这种情形的形成一般是为了达到信息资源的采集、贮存与在线存取。以往企业的电子工作系统架构,大部分是根据机构来进行开发的,例如财务机构架构自身的会计信息系统等等,慢慢地企业整体系统被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子系统。当代企业统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系统,其中心是微观经济数据库,并以业务核算与会计核算为基础,为了让系统可以运行得更流畅,需要从根本上处理好遗产系统境况。这样可以有助于企业实现业务智能化。

上一篇:关于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研究 下一篇: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