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

时间:2022-09-23 04:30:20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进一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就是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新基础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

一、有一个活的教学目标

一个活的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去努力,方向明确,学得有趣。如在教“How Life Begin on theEarth”(必修3第4单元)这篇课文时,本人以“开地”和“女娃造人”这两个传说中的故事切入,让学生先口头讲述这两个故事,(英语汉语均可),全班同学个个兴趣盎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乘着他们的兴致再把这两个故事的文字配以图片和动画展示在他们面前,讲得对的同学兴奋不已,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借此点题:他们今天要去探索真正的生命是怎样起源的。带着疑问和好奇,他们一下子进入了角色。相反,按部就班式的导入,天天老皇历,课课无新意,不入正题,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冷了半截,若要再次使他们打起精神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恐怕就很难。

二、有一个活的教学内容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技巧和能力。”遵照此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表演欲,把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技巧能力。比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练习的时间,不要因为教师的讲解而克扣学生讲的时间,教师应精讲,组织学生练讲,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课堂上,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教师必须设法引导,多提供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组织课堂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分小组讨论是时下课堂中常见的形式,它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之中,以获取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充分发挥这种集体的作用。在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基础上,我给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交流,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让其他同学也从中受益。我在教学中,围绕一节课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给学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教几何证明题时,就常用到这种方法。这种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什么?我想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认真为之比对的。

还给学生的话语权――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权利,老师肯定都想给。而且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看到的有时候相反,学生总不能有见地的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部分学生似乎总是无话可说。可是下课的时候,一个个说的滔滔不绝。课堂上缺什么呢?导致孩子就不想说,不能说,久而久之就不会说了。我想这是一个老师的功力。从目标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值得我们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还给学生的话语权――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权利,老师肯定都想给。而且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看到的有时候相反,学生总不能有见地的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部分学生似乎总是无话可说。可是下课的时候,一个个说的滔滔不绝。课堂上缺什么呢?导致孩子就不想说,不能说,久而久之就不会说了。我想这是一个老师的功力。从目标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值得我们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独存在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老师有意为之作专项训练的。数学名师刘延革老师在做课《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练习》时,课堂的几个环节中,故意“设套”让学生在体验错误中成长,令人叫绝。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教学设计中善于做“茅盾的始作俑者”,故意制作知识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得到极好的练习。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24时计时法》时,在黑板上板书“9点到青岛”的信息,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候?学生在争论中认为可能是上午9点,也可能是晚上9点,因为一天中有两个9点。这样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认识基础,对学习新知买下很好的伏笔.

三、有一个活的教学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1.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不愤不启,不排不发”;只有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

用才能知不足,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掌握,也才会越学趣感兴趣。

3.让学生成为主角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有一个活的教学评价

让学生学会评价,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通常让学生有两种评价的机会:一是自我评价,二是相互评价。例如:学生演板之后,我让学生先自我评价一下,做得怎么样,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说一说他做得怎么样。他哪里做得好,我们要向他学习,他哪里做得不好,应怎样改进,提醒他今后注意。在这种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贯彻主体性原则,学习者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和潜能。为此,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浅议中学生的习惯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再探学习风格与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