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时间:2022-09-23 04:19:29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组织督导员深入课堂听课等方式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状态,阐述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高校;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51-02

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和希望,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是高校实施教学的排头兵,他们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了解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现状,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东北某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院(部)督导员听课等方式了解35岁以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术专业水平、教学技能技巧、新型师生关系等方面探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干对策。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研设计

1.调研目的。掌握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队伍的教学状态,了解他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2.调研对象。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全校35岁(含)以下在职青年教师。

3.调研方式。向31个院(部)发放问卷527份,回收问卷472份,回收率为89.56%;组织全校74名院(部)教学督导员深入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课堂听课。

调查问卷问题设计包括客观性问题和主观性问题。客观性问题包括自然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和工作状况等共计33个问题(29个单选题,4个多选题;数据处理时单选题和多选题均计算占问卷总人数的百分比)。主观性问题是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院(部)教学督导员主要了解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等。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表现及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该校通过近年来出台一系列关于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政策尤其是激励教学的制度、措施后,该校越发重视教学工作,为青年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平台,激发了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热情,青年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有显著提高。但还有部分青年教学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一)学科专业知识厚重不足

在调研中,通过督导员听课发现部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一是驾驭学科内容的能力不足,二是知识面狭窄,三是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系。

1.学历层次不高。问卷调查表明,该校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占36.69%,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占12%。学历低或跨专业攻读学位的教师,其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或专业的基础性训练不够或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授课内容没有厚重感,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与水平。

2.科研能力较弱。督导员听课发现,部分青年教师课堂讲授只是传授书本知识,体现个人研究成果、富有个性特征的精彩讲授很少,这与青年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科研精力投入不足、科研水平低有直接关系。问卷调查显示,该校本科教学教师中青年教师占38.4%,而41.66%的本科教学工作任务由青年教师承担,由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搞科研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很多。

(二)教学认知能力不足

1.缺乏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师范教育的正规训练。他们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新时期教育思想与理念掌握不多,往往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踏上讲台,教学经验积累少,教学中遇到问题不知向谁请教,向谁求助,缺少师傅领进门的环节。他们认为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对自己帮助很大的比例占32.17%,一般的占49.88%,没有帮助的占17.02%。

2.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的能力不足。由于课程组和教研室活动少,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不够,加上青年教师本人钻研不足,致使青年教师对本人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理解专业目标与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对专业目标的表述形式和作用也理解不到位;有的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还仅仅局限于一门具体学科,不能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全貌来理解;驾驭课程内容的能力还有欠缺,对课程目标、表述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还不十分精确。

3.对学生的了解不全面。他们认为学生状态不好是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占49.42%。他们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认识不足,如果确立了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既严格要求,又能富有爱心耐心,因材施教,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青年教师做足课前了解学生状况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功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三)教学技能比较欠缺

通过督导员听课,发现部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设计不完善。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案设计不完整,只有要讲的内容,而教案应有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体现不足。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备课不认真。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宏观设计与把握不够,讲授的目的性和内在逻辑性不够突出。

2.课堂教学组织不够。部分教师组织教学不够,课堂缺少提问、讨论环节;有的虽有讨论,但学生发言往往不积极。部分教师不能严格进行课堂管理,课堂纪律不好。或不敢管或不知道怎样管或管理方法比较单一,效果不明显。

3.教学内容滞后。相当一部分教师授课门数多,有的达到4―8门,没有时间仔细研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客观上成为“讲课机器”。

4.讲授方法:未处理好讲与教的关系。一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讲,对学生的接受情况心中无数;部分教师语言表达基本功不过硬;部分教师讲课平铺直叙;部分教师在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上有问题。

5.缺少师生互动。教学互动上,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互动效果不好。

6.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在教学改革上,大部分教师积极引入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方式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幅度不大。

7.教学效果不理想。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够。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解决不好“怎样教”的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另外,他们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讲授时数过多而潜心钻研教学的精力不足。教学是一门复杂的工作,需要青年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与研究。

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策

青年教师成长一般分适应期(1―2年)、成长期(2―5年)和成熟期(6―10年),该校处于这三个时期的青年教师占89.98%。所以,应区分不同层次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培养与使用。在适应期,注重教学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尽快通过教学关;在成长期,注重其他教学能力的培养,让青年教师具备一个合格教师所应有的教学基本功和学术基本功;在成熟期,注重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青年教师也应不断反思教学,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一)提高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1.提高学历层次。学校应在“十二五”期间严把进人关;拿出专项经费支持在职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和出国留学(或访学),特别是对讲授公共课的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制定特殊的鼓励政策,使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提高到50%―60%。

2.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针对进校5―10年处于成熟期的青年教师,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科学研究。首先,建立更为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激励他们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发他们参与科研攻关的热情。

(二)提高对教学的认知能力

1.加大岗前培训力度。加强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教学思想、教育理论与规律的认识;采取各种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对专业目标的理解,鼓励他们参与课程编制与课程评价,培养其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编制的能力。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多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用好的教风带出好的学生。

(三)提高教学技能技巧

1.对进校1―2年的青年教师,按照学科设置二三十人的小班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实行助课制,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开门见山讲怎样才能上好课。重点提高课堂讲授技能,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基础,即熟练掌握选择内容、讲清概念、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理清脉络、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使用、语言表达、师生互动、启发诱导、掌握时间、课堂讨论等技能。

2.对进校2―3年和部分进校6―10的青年教师,采取以下培养措施。

一是强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开展教研室活动,进行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互听课制度和向老教师学习的助课制度,聘请知名人士作专题讲座,开展“观摩教学”活动,为青年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教学督导员在听课过程中要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帮助青年教师解决问题。

二是抓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使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制度化,鼓励并提供机会让青年教师参加短期进修、学术交流、技能培训、精品课程培训,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国外高校交流等,使青年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同时,要鼓励青年教师下基地锻炼,以提高其实践技能。

三是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奖励方式。拓宽学校教学专项奖的辐射面,为青年教师单独设立教学奖项;各院(部)可设“小百花奖”等奖项,给予一定奖励,颁发证书,评职加分。或采取非校方评价方式,根据学生自己的标准评选出心仪的优秀青年教师,与校方评价互为补充。

3.对部分进校5―10年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给他们提供机会。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方面的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勇于申报和参与国家、省级、校级,尤其是教育科学规划办和高教学会等有关教研课题;加大校级教改项目对青年教师的倾斜力度,设立青年教师专项等。

上一篇:地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与管理探究 下一篇: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