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质量动态管理的流程分析

时间:2022-09-23 04:10:59

混凝土施工质量动态管理的流程分析

摘要:按国家标准 GB/T14902-2003 将预拌混凝土定义为:水泥、集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生产企业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预拌混凝土是当作一种商品进行出售、交易、使用的,亦称商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是一种半成品,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温度湿度下才能硬化成型,才能达到工程实际使用效果。预拌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指预拌混凝土经过生产、施工、养护等多种工序后,混凝土建筑结构达到设计要求所具备的质量。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质量问题,质量己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质量管理的水平己关系到行业的兴衰、企业的命运。

关键词:施工质量 动态管理 流程分析

1、建立原材料质量动态管理制度

如何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是各企业控制好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第一步。一般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各原材料大都由固定的供应商供应的,因此各原材料的管理主要是控制其稳定性。也有一些企业供应繁杂,原材料质量波动较大,这就更需要理清管理思路,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

2、实施生产质量的动态过程管理和监控

2.1 配合比管理

配合比的管理是公司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一般混凝土生产企业都设计了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水下混凝土、路面混凝土以及各种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必须在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及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的基础上,做到经济合理。

各项基准混凝土配合比,都建立在某些狭义的原材料品质及常规的施工和环境条件之上,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基准配合比试配时,必须了解各原材料的技术指标,并做好记录,以备查阅。每个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必须至少进行2-3次试配,达到各项要求后方可公布使用。基准配合比的试配和出具,必须由技术负责人亲自进行,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施工条件的变化,施工工程对象不同,基准配合比必须进行动态调整。配合比的调整必须经过技术负责人的同意和签字,并由技术人员及生产操作人员逐项进行核对,然后输入电脑,并作好记录。配合比的动态调整,是在保证不加大水灰比和保持容重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并能满足施工要求。

2.2 配合比实施情况的管理

日常配合比的使用,先由生产人员输入到电脑生产系统,由技术人员或调度人员进行复核,双方确认后方能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调整也必须进行记录、复核。

基准配合比及其调整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监督。混凝土生产企业主要是通过电脑打单进行跟踪,即技术负责人等要求生产操作人员打印出在某时间段或全部生产的电脑数据。有关人员对电脑数据进行复核、分析,以检查电脑配料系统及生产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所提供的配合比进行生产。

2.3 生产计量系统的校核

配合比实施的准确性与配料系统的称量精度等有关。从混凝土生产企业本身而言,首先要定期用砝码进行验磅工作,还必须定时检测各原材料磅的流量,即检测各仪表指示值是否与材料实际流出量相符,并及时校核计量系统。

定时对生产计量系统进行校核。每年由国家计量单位进行计量校核,并出具鉴定证书;混凝土生产企业每周对各个计量称进行内部校核。

3、加强出场质量动态管理

3.1 出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材料质量的波动、计量系统的误差,以及骨料含水率的变化,加之搅拌机搅拌均匀程度的不同,都会使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产生波动。因此,出厂混凝土一般经过检验方可出厂。

出厂混凝土必须满足强度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好的和易性。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出厂时一般通过目测,观察混凝土是否具有较好的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杜绝出现离析、泌水、成团的现象。估计坍落度损失的大小,必须考虑到当时输送距离、天气状况、工地施工进度等各种因素。通过调整各种参数,控制出厂坍落度到工地时必须满足施工要求。生产过程中,出厂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或坍落度波动较大时,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杜绝不合格混凝土出厂。

出厂混凝土的抽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每次抽样时要检测其坍落度、扩散度,并做好记录。试件要按有关标准进行制作,脱模后及时搬进标准养护室采取养护。技术人员还要注意跟踪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以及观察试件是否出现泌水等情况。试用新的配方要加强抽样频率。

3.2 混凝土强度的统计与评定及基准配合比的再调整

实际生产强度与试配强度不一定是一致的,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为了更好地监控混凝土的质量,常对混凝土的实际生产强度进行统计,并与试验室内部试配的强度做对比,以进一步校准基准配合比。

根据对出厂混凝土抽样所检测的抗压强度,按照相同的配合比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并对各配合比进行强度评定。在保证28天实际抗压强度在配制强度之上,对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必须降低水灰比再进行试配调整;对有较高强度富余系数的配合比,也要进行再调整,以做到成本最低。生产企业对每个基准配合比还要进行综合成本核算,力争达到最经济最合理。

4、完善混凝土施工质量监督与跟踪

混凝土质量监督是在监理单位、业主和政府监督机构的管理下进行工作的。监督的主要内容是承包商是否按照设计图纸、国家和行业规范进行施工的。通过混凝土强度抽样检测、结构实体随机检测来反应实际工程的混凝土质量情况,以保证混凝土工程结构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松勤.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综合分析.施工技术[J],1999:(10).

[2]王骅.中国混凝土行业现状及探索.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3).

[3]周朝,侯龙文.IS09000 质量体系[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谈煤矿电网谐波危害与治理 下一篇:围绕工程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标准化质量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