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性风险分析

时间:2022-09-23 09:13:11

我国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性风险分析

【摘要】 我国住房公积金存储量越来越大,保证这笔公众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基于风险控制理论,可以将住房公积金存款安全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察觉风险。应通过统一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系统、定期公开相关信息、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职能以及外部监督等方法,降低这三个影响我国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的风险。

【关键词】 住房公积金; 资金安全; 风险控制

近年来,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范围越来越广,公积金存储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却是全国范围内住房公积金大案频频浮出水面。如何合理有效地监管这笔日益庞大的公众资金,成为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

我国住房公积金资金来源主要是职工个人的公积金存款及存款利息,而公积金资金支出除了职工个人支取外,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公积金贷款;二是为了增值保值,公积金管理中心使用公积金购买国债。根据风险控制理论,按照风险产生原因不同,将公积金存款安全性风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没有内部控制时,偏离实体和环境的特征的可能性。在住房公积金存款安全风险中,固有风险就是指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中心)没有对公积金进行监控时,出现公积金挪用、贪污、损失的可能性。

可能影响公积金存款安全的固有因素主要有:一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职工的素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职工的素质对保证公积金安全至关重要。二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套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应该阐明公积金管理业务的基本流程,保证公积金业务顺利运行。三是住房公积金数据的安全性。在信息系统中按照每个缴存职工建立一个账户的原则,保存职工个人缴存、贷款和还款记录等信息。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防止或检查出重大差错的可能性。在住房公积金存款安全风险中,控制风险就是指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分中心、管理部现有的制度未能发现自身业务中存在的公积金挪用、贪污、损失等的可能性。

可能影响控制风险的因素包括:一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导的管理哲学和作风。反映了管理当局对控制的态度,影响单位内部的整体环境。二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岗位设置。一个可以互相牵制的岗位设置体系可以有效减少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并应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建立,覆盖所有必要的功能。三是住房公积金存款的信息与沟通。公积金信息系统应该可以确认、汇总、分析、分类、记录及报告公积金存、贷款业务和相关事项与条件,并维持对相关存、贷款的管理责任。四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内部审计职能。经常、有效的内部审计活动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心存在的舞弊或无意识的错误,保证公积金存款的安全。

(三)察觉风险

察觉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察觉重大差错的可能性。在住房公积金存款安全风险中,察觉风险是指各省住房公积金监管办、银行、审计部门等外部机构未能察觉所管辖公积金管理中心存在的公积金挪用、贪污、损失等的可能性。

可能影响察觉风险的因素包括:一是各省(直辖市)住房公积金监管办的察觉风险。各省专门成立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全省住房公积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定期对所辖管理中心的工作进行考察、审核,发现存在影响公积金存款安全事项的迹象。二是银行的察觉风险。银行作为公积金业务的直接操作者,掌握了关于公积金存、贷款以及还款情况最直接和全面的信息,对于逾期未还款现象也应最先获知。因此,银行对于公积金舞弊现象也应有一定察觉能力。三是审计部门的察觉风险。国家审计部门作为专门的审计机关,能否发现所审计对象中存在的公积金挪用、贪污等问题,是保证公积金存款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上述各种风险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而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住房公积金存款安全的终极风险,即总风险。三种风险要素对总风险的影响是:只有三者同时发生时才构成公积金存款安全的总风险,即只有那些既存在固有风险,又未予以有效控制,在监管过程中又未予以发现的事项才最终形成公积金存款的终极风险。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安全性现状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已经达到31 170.35亿元,职工覆盖率70.64%,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总额达到17 762.15亿元,预计不久的将来,住房公积金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基金。与上述住房公积金存储量大幅上涨相对应的是,公积金贪污、挪用案件层出不穷,并且犯案金额、手段推陈出新,导致每年有大量公积金存款损失。通过这些案件,总结我国住房公积金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如下:

(一)固有风险

首先,在我国住房公积金案件中,大部分犯案人员都涉及公积金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普遍不高是影响公积金资金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其次,我国现在还没有一套统一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各省、市各自为政,不同的地区自主设置不同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从而,容易造成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混乱,影响公积金存款安全;最后,全国尚没有一套自上而下、统一的住房公积金数据系统,各管理中心信息系统无法兼容,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备份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从而导致住房公积金数据容灾能力严重不足,无法保证职工账户信息的安全。综上,我国住房公积金体系中固有风险程度较高。

(二)控制风险

我国住房公积金舞弊案件中,大部分犯案人员就是管理中心原领导,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必然影响管理中心的控制环境,在单位内部产生负面影响,管理部门领导监管不到位,甚至不监管,是影响公积金资金安全控制风险的重要因素;我国公积金管理中心岗位设置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有些管理中心岗位设置全凭领导“一拍脑袋”,没有系统思考和考量,必然容易混乱和舞弊;环视我国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几乎没有哪个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内审制度的不健全,增加了公积金存款安全的控制风险。综上,我国住房公积金体系中控制风险程度较高。

(三)察觉风险

各省(直辖市)住房公积金监管办作为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上级主管机关,有对所辖管理中心监督的职责。但是,实际工作中,监管办往往缺少对管理中心的有效监管手段和惩罚措施,导致监管流于虚设;银行作为商业金融机构,在存、贷款管理方面,掌握了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是,我国公积金管理部门与银行的沟通不密切,银行一般只充当了公积金存贷款业务的“执行者”,没有发挥管理和监督职能;审计部门作为专门的行政监督机构,定期对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业务进行审计,但是,审计结果并不会公开。从而,发现的问题也无法得到改正。毫无疑问,这将无法达到审计的目的。综上,我国住房公积金体系中察觉风险程度较高。

通过对我国住房公积金体系中资金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可以看出,影响资金安全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察觉风险都较高,这必然会导致总风险程度也较高,公积金容易出现舞弊案件。

三、预防住房公积金安全性风险的措施

(一)针对公积金资金固有风险的预防措施

1.制定全国统一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

应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针对具体业务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银行账户管理、公积金提取管理、贷款管理、投资国债、委托审计等相关制度,对风险管理提出明确要求,真正形成制度规范、制度约束的有效机制。从而,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法可依,减少因政策不规范导致的公积金存款安全风险。

2.建立全国统一的住房公积金操作系统

首先,制定统一的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提升住房公积金电算化管理水平。在系统设置中,重视系统框架与平台建设,将规模设计实施运行落实到位;其次,建立全国统一的住房公积金数据中心,完善数据异地备份,增强抗击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能力,保障数据信息安全;最后,加强监管网络建设,使监管系统与业务系统同步进行,保证监管部门能对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资金走向进行实时监测,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事后监督的状况,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二)针对公积金资金控制风险的预防措施

1.要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期公开公积金相关信息

设立面向公积金缴存职工的网络平台,由管理中心定期将相关信息在平台上公布,包括公积金存款数额,公积金存款去向(存在银行的数额、个人贷款数额以及国债投资数额),管理中心所花管理费的明细等。在整理和公布数据的过程中,完成管理中心的自检过程,发现并杜绝影响公积金存款安全的事件。

2.加强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职能

首先,完善管理中心的内部控制职能。可以通过对中心领导定期培训,增强控制意识;设立相互勾稽的管理岗位,增加舞弊成本;对职工定期轮岗,减少舞弊可能性等手段加强对公积金职务犯罪的控制。

其次,建立管理中心的内部审计制度。各管理中心应该设立专门的内审部门,定期完成审计工作,包括公积金银行存款安全性的审计、贷款真实性的审计、贷款坏账准备的审计、国债投资的审计以及管理费用的审计等。及时根据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减少公积金存款安全性风险。

(三)针对公积金资金察觉风险的预防措施

1.加强各省(直辖市)住房公积金监管办的监督职能

首先,监管办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公积金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只有对管理中心的工作心知肚明,并且明确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才可能察觉所辖管理中心中存在的舞弊现象。

其次,定期与公积金存款银行沟通,及时掌握公积金存款信息。保证公积金存款安全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从公积金存款银行获得银行对账单。银行对账单可以清晰地说明银行中公积金存款数额、公积金提取数额、公积金贷款数额等。如果所辖管理中心存在公积金存款挪用现象,通过银行对账单可以很容易发现。

最后,建立对管理中心的奖惩措施。目前,导致监管办对管理中心监督弱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监管办没有对管理中心惩罚的有效手段。针对这种情况,监管办应该建立有效的奖惩措施。一旦在记账、贷款审批等环节发现问题,限期不改时,要对单位和管理人员个人进行惩罚。

2.将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的考核结果结合

首先,审计报告公开,将被审计管理中心中存在的问题公之于众。增加管理中心的压力,避免给其一种无人监管、无人掌握的氛围,从而减少舞弊的可能性。

其次,将审计结果与管理中心的考核结果挂钩。毫无疑问,各管理中心花费的管理费用均来自于公积金增值收益,具体数额需要根据上年的考核结果确定。一般,每年监管办对所辖管理中心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等级确定下年公积金增值收益提取比例作为管理中心的管理费用。为了加强对管理中心的监督,可以将审计结果与考核等级挂钩。如果审计结果显示管理中心能够按照制度操作业务,可以确定较好的考核结果,并确定相匹配的下年管理费用比例;反之亦然。从而,使审计结果能起到制约作用,限制影响公积金资金安全风险因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住房公积金资料汇编[Z].2008.

[2] 肖文海.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 丛诚.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大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4] 张宜霞.内部控制――基于企业本质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 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 江忠兰.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及控制对策[J].财会通讯,2010(4).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的分析 下一篇:基于作业性态的烟叶生产单元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