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医药供应链差异

时间:2022-09-23 06:10:19

中美医药供应链差异

医药供应链的本质是医药产品或相关服务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动,其目的是提高医药及医疗服务提供部门的绩效,同时降低医药供应链成本。医药供应链的主要节点成员包括新药研发部门、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医疗服务提供部门(医院和诊所等)及最终消费者。

医药供应链具有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药品规格、品种、批次繁多,不同药品的生产、流通、存储和销售要求不同;二是医药供应链参与主体较多,除新药研发部门、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部门外,还有政府、保险机构和药品采购组织(GPO)等,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增加了医药供应链的复杂性。

中美医药供应链比较

近几年,我国医患纠纷较多,与医药供应链不完善不无关系。我国医药供应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美国医药供应链较为先进,并且模式已经成熟,通过对比或可借鉴。

供应链结构:直接供应与间接供应

中美两国医药供应链结构方面的最大差异,在于直接供应与间接供应的方式。美国的医药供应链结构一般来讲比较简单,通常都是通过医药工厂进行直销,其好处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给患者提供最好的药物。对于医院来说,直接供应保证了医药充足。而我国的医药供应链是通过中间多个流通商来进行多层、多级流通的,导致医药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日期延误、包装破损等一系列问题。当然,最大的问题在于,在流通过程中药品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当前国内医药物流链条信息化、流程化管理普遍缺乏,商业物流与医院药库信息流脱节,导致药品从出库起信息流就出现了断裂,医院药库信息“孤岛”现象比较突出。因此,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是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供应链成本:流通费用率差距大

可以说,中美医药供应链的结构差异,造成了成本积累方面的差异。美国医药流程行业市场集中度很高,全国只有5家一级药品批发商,前三强就占全美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美国医药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而中国现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多家,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不到5%,名列前10位的批发企业销售总额只占市场总额的20%,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销售利润率小于1%。在美国,65%左右的处方药由批发企业配送,药品经销企业平均每天需处理25万份订单、1000万条信息,配送12.5万个分销机构,隔天配送的响应率高达95%,准确率达到99%,每个订单条目的配送成本仅为0.3美分。这样的反差,显示出中国医药流通规模和流通技术等与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供应链渠道:民间供应与官方供应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品生产和消费国,药品分销渠道以零售为主。在美国,药品批发商早已完成市场整合,医药制造商通过少数的药品批发商将药品分销至零售药店、医院、保健诊所,并最终到达患者,实现了寡占型的市场集中度。美国药典委员会是全球唯一独立于政府系统之外的药典编撰机构,主要任务是编撰美国药典、提供标准品等,其地位由法律确定。

中美两国医药供应链之所以会有一系列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的医药供应链主要采用官方供应的方式,而中国医药供应链采用了民间供应与官方供应共同参与的方式。这是由于中国中医治疗方式历史悠久,而中医治疗之中所使用的中药产品大部分都来自民间种植。因此,可以说,在中国医药供应链之中,民间医药供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借它山之石,完善医药供应链

基于上述对中美两国医药供应链的差异分析,整理、总结了如下几点提升方案。

降低流通成本

美国医药供应链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有以下几点。一是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修正。二是与上下游的企业战略协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医药供应链成员间彼此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大型批发企业为例,批发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如为客户建立可以与本企业联系的信息系统、实现与客户之间的无缝连接等。三是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四是美国医药供应链层次更少,层次的减少缩减了流通的环节,从而降低了药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当前,中国新医改的相关措施,如集中招投标采购和集中配送等,旨在进一步减少中国医药供应链的层级,降低流通的成本,从而降低药价。中国也在积极建设大型医药物流企业,改进流通环节中“多、杂、小、乱”的现状,缩短药品的供应环节和层次。

加强药品福利管理者作用

在美国医药供应链中,药品福利管理者作为雇主或保险机构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从而降低治疗费用和提高治疗的质量。药品福利管理(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简称“PBM”)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因此双方能够更好地发挥和体现市场的作用。中国虽然有发挥类似作用的机构,如政府招标机构,但是该机构与医疗购买机构(如保险公司)没有相应的协议,同时对医生也无法进行监督,因此发挥作用远不及PBM。

药品采购信息化

近年来,美国医药企业开始重视厂商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美国制药企业和批发商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在美国,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药品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包括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决策支援、合同管理及处方调剂系统,以降低供应链成本。早在2000年,美国一批在医药行业处于领导地位的医药企业就共同投资约5亿美元,建设了环球医药交易中心(GHX),以推动医药产品全面上网交易。美国对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表现于企业资源计划(ERP)在美国医药物流企业的应用。美国实现了药品生产、流通模式的变革,医药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被联系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到药品销售,全部信息在网络上进行有机整合,确立了其医药物流信息化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避免因医药供应产生的医疗纠纷

不可否认,无论哪一个国家都需要良好的医患关系,但由于医药供应过程中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因此发生错误的概率也比较大。这一点,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难以避免。在对中国医药供应链结构进行改造、调整时,应尽量发掘医药供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医药供应不足或不完全甚至错误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作者:董鹏,物流专家;王文博,广东物流协会首席顾问)

上一篇:打造新课标高效课堂 增强中学数学教学效果 下一篇: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