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时间:2022-09-23 04:00:39

培养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过:“养成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个体的性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养成多少,也决定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劣. 我们知道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的养成对于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严密性等诸多方面的品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呢?本文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教师示范,唤起学生变题意识

我们在听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常会看到他们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引领学生逐步改变问题的情境,或减少条件,或增加条件,或改变问题,得出一系列的新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将教学向前推进,整个教学循序渐进,高潮迭起,十分精彩.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起点低、高度够、效果好. 通过一题多变,得到一组题组,学生在解决这个题组的过程中领悟到了“自变量x的最高次数为1”,“自变量x的系数k ≠ 0”的含义,并且知道一次函数最终都要化成y = kx + b的形式,且k ≠ 0. 思维的深度、广度、严密性等诸多方面的品质得到了提升. 同时学生体悟到解题时一题多变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品尝到一题多变的乐趣,唤醒了他们主动变题的意识. 二、变换角色,调动学生一题多变的积极性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学习的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也由讲解者的角色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例题的教学及上述7道变式题的解法探究,学生对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理解更深刻了,从一道题带出了7道题,既有正向的思考,又有逆向的探究,还有综合的分析,学生的大脑得到了很好的运动. 同时学生这样学习觉得轻松、愉快、效果好,有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的形成. 教学中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老师变换角色,让学生出题考老师和同学时,要注意下面三点:(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且按易到难排好序;(2)课前给学生一些指导,可以列出学生要参考的数目,也可以给出关键字让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3)在教学中我们会看到,学生变出来的题目有时存在一些问题,或条件重复,或条件不充分,或自相矛盾,不管是何种情况,能变出来都应鼓励,保护好学生变题的积极性.

三、巧用教材资源,设置开放性练习题

初三数学复习,要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的能力,任务重,时间紧. 教材中有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编制开放题给学生练,不但起到了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体系的作用,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一题多变的能力,利于学生一题多变的解题习惯的形成,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复习平行四边形这个知识模块时,我们设计了一道课外作业题.

上一篇:浅谈“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