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及机构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9-22 08:05:39

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及机构建设的思考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首先是生产环节。由于我国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排放“三废”量持续增加,从而使粮食中的各种重金属含量超标,此外由于对各种农药滥用导致残留量与标准严重不符;其次,在粮食储存过程中,由于气候等外在因素导致粮食受到严重的污染,会滋生各种霉菌毒素,容易引发急慢性中度,还可能引发癌病出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第三,加工环节。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产业化水平不高、生产标准及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水平较低等问题,能够达到相应体系认证要求的企业凤毛麟角;第四,流通环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使粮食长距离运输、大范围销售成为可能,但粮食在运输、销售等环节达不到规定条件,极易受到微生物及有害物质污染而影响质量安全。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监管体系。由于粮食安全事件频发发生使得各地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现如今,各地政府已经采取统一协调、分段负责等方式进行监管。由粮食行政部门负责粮食的收购、储存、运输及政策性粮食购销等事项,工商部门则对粮食的流通环节加大监督力度,质监部门负责加工环节粮食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各省和市政府也相继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共同监管粮食质量安全。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各个地区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大对粮食的监管力度,采取合理的措施对粮食经营人员进行安全储存技术及粮食质量标准的指导和教育,保证粮食收购和储存过程中质量的优质性。另外,要对各省级的粮食入库、出库及储存等环节严格把关;推进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增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保障能力;组织粮食质量标准宣贯、检验及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从源头上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建设。一般国家在建设粮食监测机构时主要将其创建成不同的三个类型,即省级监测中心、区域监测站及综合检验中心。Z食监测机构主要是负责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下发的储备粮及其他粮食的质量监测和监督工作;对粮食经营人员进行各种管理制度的教导,协助开展对粮食经营者履行粮食质量安全责任、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与技术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承担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和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粮食的出库检验等工作。

粮食监测机构创建中存在的不足

不具备完善规范的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本身,我国对于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创建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导致各个部门对监测机构没有一个透彻全面的认知,使得监测覆盖面不够,监管体系缺乏,且质量安全技术控制方式及应急反应机制都还不够健全规范。

各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无缝对接。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所牵连到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不仅仅只是对单纯的粮食进行监测,所以会涉及到农业、工商、卫生、质检等多个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无缝隙对接,那么很难形成一个有效合理的质量安全监管链条。

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由于粮食质量检查机构兴起较晚导致目前所具备的工作人员素质及能力低下,检测设备配置欠缺等问题存在,这都阻碍了粮食质量检测方法及标准制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针对于转基因粮食检测及快速检测检验等所具备的技术及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

完善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创建的对策

加强机构协调,丰富管理手段。上文中提到了粮食质量监测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那么为了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无缝对接,需要对每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性不断加强,明确分划各部门的职责,防止出现职能重复和交叉的现象;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创建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工作人员应变能力。多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实际,制定适合国情的粮食检测标准体系。

注重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机制的构建。人才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关键,所以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人员进行全方面培训,同时还要从创建相应的奖惩机制,鼓舞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粮食检测技术研发中,提升检测技术能力。

强化大众对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的了解程度,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应采取多种途径大力的传扬有关于粮食质量安全的知识内容,让更多的人对其有一个深入的认知,从而更加信任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为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保障。同时还要注重对各种监测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量,从而将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的条件不断完善。

粮食是人们生存和国家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为了能够保证粮食质量的安全性,需要加大对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的重视,这样不仅保证了国家粮食质量的安全,同时还有力的维护了人们的利益需求。随着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监测体系的日趋完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机构将在保障食品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儿科护患沟通技巧的探索 下一篇:数字化:未来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