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现代绘画语言的建筑转化

时间:2022-09-22 12:35:03

试述现代绘画语言的建筑转化

【摘要】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建筑这一古老艺术和古老学科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当前很多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单纯的技术决定论所带来的某种人文思想的缺失。实际上,伟大的建筑作品并非只是单纯的工程技术成就,现代和当代艺术对建筑的影响,远比我们已经了解的要丰富和深刻。本文主要从艺术的角度,以一位现代主义绘画大师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作为对照来阐述古典主义之后的现代绘画艺术在形式和思想方面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和转化。

【关键词】现代绘画;现代建筑;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

建筑一直到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向来是被当作艺术大家族的一位重要成员而存在,可以说它是统领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集大成之作。古典主义绘画和古典主义建筑几乎齐头并进。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科学技术从此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技术决定论”对建筑这一古老艺术和古老学科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建筑的人文主义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伟大的建筑作品并非只是单纯的工程技术成就,现代和当代艺术对建筑的影响,远比我们已经了解的要丰富和深刻。本文主要是阐述古典主义之后的现代绘画艺术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建筑方面的巨大成果――现代主义建筑,在形式和思想方面的影响和转化。

现代绘画艺术确切的说是起源于后印象主义画家中的三位巨匠:法国画家塞尚、高更及荷兰画家凡・高。他们是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各种“主义”的源头。塞尚打破传统透视法的“艺术变形”和对“几何秩序”的强调,最后直接导致了起源于法国的“立体主义”。高更出于对西方文明的憎恶,定居南太平洋,在塔希提岛上对单纯的原始艺术的追求,最后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而凡・高用强烈的色彩、狂放的笔触,用一种类似燃烧的绘画形式来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这种表现方式直接导致了后来德国表现主义的产生。本文将以一位现代主义绘画大师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作为对照,以阐释现代绘画到现代建筑这样一个转化的过程。

一、表现主义

从文森特・凡・高到安东尼・高迪。

表现主义兴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旨在表达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而不在乎记录视觉印象。虽然凡・高在表现主义之前,属于后印象主义大师,但正如前文所述,德国表现主义直接受到了凡・高绘画的影响,所以在这里我们还是以人们最为熟知的画家凡・高作为代表。凡・高所画的东西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都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无论画的是他的精神病房还是一把椅子、一双鞋子,甚至他本人,都是一幅幅生动的“肖像”。他在绘画中所强调的个人的主观精神和强烈的情感表现,对客观形象进行夸张、变形乃至怪诞的处理都是表现主义的基本特点,这使得他具有了“追求心灵的表现,反叛传统的教条,拯救机械时代沦落的人性与艺术的艺术理想。”①

19世纪末开始的新艺术运动中,最为极端的发展是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地区,代表人物是建筑家安东尼・高迪。他的作品很多已经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里不再赘述。从高迪的作品中不难看出表现主义建筑师所具有的自我表现的强大的主观探索精神,这种主观性常常任意驰骋艺术的想象力,从而创造出夸张而奇特的建筑形象。高迪的建筑充满了象征符号,具有绝对的生命力。其作品中的每一块石头都刻绘高迪的性情,从最深处的宗教情结到其狂放不羁的创造力。

而巧合的是,两位天才的经历也颇有相似之处,都是虔诚的教徒,都是最具创造力的时候不为世人所认同,过世之后作品才闪现出其光芒,只不过作为建筑师的高迪相比而言显然要比画家凡・高幸运得多。

二、立体主义

从毕加索到柯布西耶。

立体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前卫运动,是视觉艺术中一场最彻底的革命,它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的新观念。

立体主义的起因是两个年轻的画家对塞尚画中发现的某些实验加以理性的研究。其中一名画家就是后来著名的巴勒罗・毕加索。立体主义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在平面的画面上画出具有三度乃至四度空间的立体的自然形态。因此毕加索的绘画往往是将完整的形态加以肢解和几何是简化,分解成许多小块面后再重新组合,从而获得一种整体的、多视维的综合印象。“这样做是不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而主要依靠理性和观念,依靠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立体主义是很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在形式上主要是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美”。②

柯布西耶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四位大师之一可谓人所共知,但并不为人们所了解的是他对于绘画、雕塑、壁挂等艺术的忘我追求。事实上,如果“没有对于绘画和雕塑的艺术实践,没有对于绘画和雕塑所倾注的艺术情感,没有对于绘画和雕塑的炙热爱好,它是不可能创造出建筑上的那些形式的。”③ 对于这一点柯布西耶自己也反复强调过,他说:“别人都知道我是个建筑师,没有人认为我是个画家,而我却是透过绘画来获得建筑的灵感。我想,作为一个建筑师,如果我的作品能带来任何意义的话,这一切必须归功于我的幕后功臣――绘画。”④ 确实,柯布西耶对于建筑和绘画有着几乎同等的创作激情和创造欲望。他一般上午研究建筑,下午则是绘画。虽然在绘画上的成就远不如建筑那样显赫,但二者却是同步发展,互为补充的。柯布西耶的绘画从本质上来讲是对立体主义绘画的一种继承和研究,他其实是在以一种绘画的方式来研究建筑。如果把柯布西耶著名的萨沃伊别墅的屋顶平面同他静物绘画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微妙关联,这或许就是同属艺术的两种形式――绘画与建筑之间的巧妙置换吧。而他的另一个作品,20世纪公认的经典建筑之一――郎香教堂,作为一个立体主义的图腾式的抽象化的空间作品,多少年来,人们不断的谈论它和猜测它那奇特形态的种种隐喻。其实,重要的不在于形式的隐喻,而在于应该识到这一作品是诞生于绘画中的,是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奇特结合,是真正的整体艺术。

三、抽象主义――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一)、从蒙德里安到密斯・凡・德罗。

立体主义破坏传统的再现方式留下了重要的启示:新的绘画方式应该是与可视世界物体无关的独立存在,它应当由发自心灵的完全抽象的形式构成。在这种抽象主义运动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荷兰的风格派和俄国的构成主义。

荷兰风格派,1917年创于阿姆斯特丹,核心人物之一就是皮特・蒙德里安。蒙德里安前期的绘画受到野兽主义的影响,当他接触到立体主义时,他将注意力转向了结构问题。他避免用曲线和斜线,只用垂直线和水平线,摒弃一切对称,从而使他的立体主义风格迈向抽象,形成一种“新造型主义”。

这种新造型主义艺术思想对现代建筑形成之初的设计观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形式上,它使建筑师从中领悟到“建筑已经不再象19世纪那样,使用雕刻艺术来修饰的结构形式(即被装饰的结构),而变成用雕刻艺术的组成的结构形式(即结构化的装饰)。”④风格派的荷兰建筑师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就是将蒙德里安的二维绘画转变成几何构件化的三维原型的典型作品。

而在建筑空间方面,许多建筑师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某种空间构成理念的启示。以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为例,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对密斯“流动空间”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启发性。在立体主义的基础上,新造型主义只运用直线和纯色就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几何抽象艺术,密斯由此深受启发,在著名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设计中,通过将8根十字断面的钢柱作为支撑结构,两块薄薄的实心板作为屋顶面,而大块的透明玻璃以及非承重的墙体则共同组成自由穿插的空间形态,观者随着视点的转移而获得变化的空间感受,从而使建筑空间获得了开放流动的特征。密斯的“流动空间”是向传统建筑静态空间不可撼摇的地位提出的第一次具有颠覆意义的挑战。“流动空间”的产生,使空间从繁琐的修饰与厚重的体量中得到解脱,完成了从静态封闭状态到动态开放状态的跨越。而其更为深远的意义就是将人们执迷于关注建筑形式的变化转变为开始关注建筑空间本身,对之后的建筑发展趋向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二)、从马列维奇到扎哈・哈迪德。

俄国人卡西米尔・马列维奇也许是最接近建筑师的一位艺术家,他也是几何抽象画风的重要开拓者,他吸收了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新风格,并进而发展了一种他在1913年称为至上主义的纯抽象绘画。

马列维奇的抽象主义画风同蒙德里安有很大的区别。蒙德里安的几何构成是明确而又清晰,是一种在秩序的法则下的形式建构。而马列维奇的几何抽象画却显示出更多自由和感觉的直接流露,他的作品有很强的形式率动感,在平面构成上有独特的创造。这种平面构成的格局,在于采用一种有动态的隐性中轴,几何图形以此为界相互对置,并在看似散乱的画面中取得构图的平衡,所以其画面的秩序是内在的,是隐含于形式背后的。

在《至上主义》一文中,马列维奇写道:“至上主义的新艺术通过赋予绘画感觉的外在的表达方式,创造出新的形式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新的艺术将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样式,它将要把这些形式从画面移至空间。”⑤马列维奇的理想在当时的俄国还只能是空想,但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真正实现了从画布走向现实,成为当代不少建筑师所探索的一种形式的表达。

伊拉克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是近10年来国际上最受争议的建筑师之一。这位“时尚女魔头”所寻求的建筑的动态构成韵味正是直接脱胎于马列维奇的绘画。通过体块的化整为零、叠加、倾斜等手法来突破建筑设计的常规界面法则,从而体现出她所幻想的梦幻般的动态效果。1983年在香港之峰俱乐部的国际竞赛中,她就以“独特的、抽象的、动态的”构思,出人意料的战胜众多国际知名建筑师而夺得第一名。这一极有前卫特色的方案虽未实现,但其抽象的绘画性,的确使人耳目一新。哈迪德的建筑应该说是一种绘画性建筑,她将绘画与建筑进行了抽象化的揉合,使之产生了扑朔迷离的梦幻般的效果。作为一种建筑思想的探索,这或许更多的体现在其独树一帜的建筑表现图上。“一般建筑师常把完整的、写实的表现图作为最终成果,在探讨构思的过程中仅运用徒手草图或草模。而哈迪德却把探讨方案过程中的草图画得非常工整,几乎每张草图都是一副完整的抽象绘画。据说在一项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她要完成百余幅这种抽象画,她把这种表现方法看成设计的必要过程。”⑥这种抽象式的过程性建筑绘画,从画面组合到表现手法都是灵活多变的,但其风格主要是建立在至上主义绘画基础上的。哈迪德直接把建筑设计中的“草图”或构思图按抽象画创作要求来完成,这在国际建筑界恐怕前无古人,就建筑创作的广义而言,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本文以现代派绘画艺术中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对建筑形态的影响作了全面的分析。表现主义对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对艺术张力的追求,立体主义的分解重组后的多视点角度以及抽象主义建立在秩序法则之上的形式逻辑,都转化为一些重要的思考方法和思想观念,延伸进现代与当代的建筑设计当中,有些甚至已经成为当代建筑形态中被普遍适用的基本设计原则。本文所提及的柯布西耶、哈迪德等人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绘画艺术语言建筑转化,而这种转化也使我们认识到在对艺术与建筑进行平行思考过程中的巨大潜能。

【参考文献】

[1]万书元. 建筑中的表现主义. 新建筑,1998(4):7

[2]邵大缄. 西方现代美术思潮.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 232

[3]W.Boesiger,H,Girsberger.Le Corbusier 1910-65,Rolf Parietti.Zurich:Artemis,1993.295

[4]高力锋. 返回感觉之根――勒・柯布西埃的绘画与建筑. 建筑师,(13):22

[5]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 引自(美)罗伯特.L.赫伯特编;林森等译. 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118

[6]薛恩轮. 哈迪德与动态构成. 世界建筑,1998(04):77

作者简介:凌宇(1976.12--),男,江苏苏州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上一篇:散文的美与翻译 下一篇:如何克服外墙抹灰层裂缝和渗水现象